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金发作为新文学史上传承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到中国的第一人,其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即是忧郁情结的表达。通过分析忧郁情结在象征艺术中的意义及李金发忧郁性格的成因,来说明李金发诗歌创作中忧郁表达的美学意义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纵观中西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长河,波德莱尔和李金发这两位诗人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波德莱尔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创者,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中国诗人李金发深受波德莱尔的诗风的影响,将象征派引入中国诗坛,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开创者之一。两人虽渊源颇深,但由于中西现代主义诗歌诞生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它不仅决定了现代主义诗歌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而且也从根本上注定在中西诗歌现代性特征上存在着巨大差异。本文拟通过揭示两个诗人在各自创作上差异,来展现现代主义诗歌的中西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3.
法国诗人、文艺评论家波德莱尔的诗歌对时间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他的诗歌在有形的时间中表达了一种无形的忧郁和虚无,体现了短暂性、偶然性、时间性、变化性的精神特征。对时间的体验及其骚动不安的灵魂的深入反思是波德莱尔诗歌重要的现代性意涵,在西方文艺思想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4.
李贺与波德莱尔的诗歌基本相同点是:他们虽然表现了文学的负面认识,但都具有正面影响。李贺的“怪诞”和波德莱尔的“象征”,是出于“忧郁天才”对黑暗现实的抗争,同时也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新艺术。“怪杰不怪”,是在于他们都处在相似的历史转折和精神危机的进程,以及相近的个人坎坷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形象思维的共同特点。从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正面影响看,李贺比波德莱尔早一千多年,这无疑是中国文学的骄傲!  相似文献   

5.
正孙玉石在《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中把李金发的诗歌分为四个方面:他歌唱人生和命运的悲哀,他歌唱死亡和梦幻的境界,他歌唱爱情的欢乐和失恋的痛苦,他歌唱自然景色和自己的感受。其中对死亡和梦幻境界的歌唱应该说源自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一、一组与死亡有关的意象不论是中国传统诗歌,还是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正面的、美的、能引起人们愉快感受的事物一直在人们的审美情感中占优越地位。但到了波德莱尔那里,审美情  相似文献   

6.
柏桦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诗人中受波德莱尔影响最大的接受者。通过阅读波德莱尔的诗歌,他深刻领悟到波氏独特的现代性诗学观念,并结合中国诗歌的自身发展以及个人审美倾向,进行特色鲜明的诗歌创作。从诗歌形式及诗歌语言上看,柏桦与波德莱尔相去甚远,但这位西方伟大诗人仍然在柏桦的诗学观念、诗歌创作上留下了烙印。本文通过柏桦的个案研究,考察波德莱尔诗学在中国当代诗人群体的印迹与留痕。  相似文献   

7.
李金发别论     
象征主义作为一个诗歌流派,对我国"五四"诗坛影响非常大.中国象征主义的开路先锋李金发,一直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李金发的诗论和诗歌作品为基础,着重从其诗歌所表现的凄怨哀婉的情绪、古典含蓄朦胧的意象、传统诗歌中的典故和文言词语的使用入手分析,认为李金发并不是一个与中国传统意识隔绝的现代诗人.在隐性层面上,他是一个西方化了的东方诗人.  相似文献   

8.
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的很多诗歌具有一种重要的品质:忧郁.忧郁于朗费罗是一种宗教, 一种精神的安慰.在美国文学史上,他是一位紫色的诗魂. 朗费罗的诗歌富有忧郁情结,部分原因是因为要满足他那个时代人民阅读的品味需要;其次是西方文化的悲剧精神从生命本体的角度深化了朗费罗诗歌创作的忧郁情调.  相似文献   

9.
龚馨雅 《现代语文》2009,(11):116-117
《腐尸》是诗人波德莱尔献给他的爱人让娜·迪瓦尔的一首情诗。诗歌以差度极大的意象进行对照,表现了诗人想从对美的追求和爱情的陶醉中排除内心的忧郁,最终陷入无限的惆怅和虚空中。诗歌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引发了现代人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我们再来看现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通感"和"矛盾修辞"手法."通感"的手法在诗歌中一直存在着,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则把它发展成一种诗的方法论,如波德莱尔把自然万物视为向诗人发出信息的"象征的森林":"浩瀚如黑暗又好像光明,/芳香、色彩、声音在互相感应"(<应和>),而波德莱尔之后的兰波则自称为"通灵者",他醉心于"官能交错"和词语的炼金术,将视觉、听觉、嗅觉的界线以及现实与梦幻的界线打破,使各种感觉在心灵的作用下相互沟通,以此来创造一种诗的境界.戴望舒就受到法国象征派的这种影响,他经常在诗中运用"通感"手法,以形成一种"音色交错的美",比如<雨巷>中的"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目光",就化视觉形象为一种听觉感受,似乎连目光也忧郁、惆怅得发出了叹息声,由此写出忧郁之深、忧郁之动人.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是独特的。晚唐的衰败、家族的遗传、仕途的坎坷、生活的不幸,形成了他浓浓的"忧郁"情结,而这"情结"则化为了诗歌中的"含蓄"与"朦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早期象征派诗人的实验性创作为新诗艺术提供了新的东西。中国象征派的诗至李金发而始有,所以由李金发的诗可以看出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一般特点:朦胧、晦涩;陌生、神秘;颓废、感伤;新奇、怪异。  相似文献   

13.
爱伦·坡的诗歌如同他的小说一样,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他诗歌中的哥特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其叙事诗中,其诗歌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气氛、意象、词汇、故事情节以及主题都具有哥特式风格,而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极强的哥特式风格又与其生活经历和文学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国运衰微、民生疾苦的悲哀时代 ,却以一腔的赤诚 ,执著生活 ,入世现实。他把忧时叹己、赠别伤悼、相思苦恋的悲情 ,寓于血泪交织的诗篇 ,描绘凄咽欲绝的情感世界 ,展示哀感顽艳的心灵图画 ,鸣响着国势衰贫和个人罹难的哀音 ,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悲美。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悼亡诗叙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悼亡诗史的背景下,阐述李商隐悼亡诗的独特价值。李商隐的人生际遇、个人气质与其悼亡诗有密切关系,而“生为死祭”的凭吊与生言死事的语言确实是人生哲学和处世姿态的体现。本文试就李商隐际遇、气质与他悼亡诗的关系,以及诗中深沉的身世之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李白巴蜀诗总43题52首,其可粗分为青少年蜀中生活诗、出川后写到巴蜀的诗、流放夜郎至三峡及遇赦回棹诗三阶段,题材上可粗分为政治抒情、抒怀访道、写景咏物、交游赠别、爱情五大类型。李白巴蜀诗内容、题材、风格、体裁皆有自身演变发展轨迹可寻,李白巴蜀诗变原因有三:崇仙尚道、兼具儒学信仰所致;个人不幸的经历遭遇使然;自身写诗能力提高的结果。李白巴蜀诗不仅对其自身思想、性格的形成,及其一生诗歌创作影响深远,而且对唐宋诗的演变发展多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
宋代遗民词人张炎的北游词词情内潜,而词境开阔,形成了沉郁深厚的情感张力,在300多首玉田词中独标一格。张炎北游词艺术风格的形成既得力于北方自然山水的苍凉粗犷之美,又来自于词人融亡国之恨与身世之悲于一体的抒情方式。张炎的北游之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了词人的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词清秀有余而气魄不足的弊病。  相似文献   

18.
乾嘉间著名广西壮族诗人黎建三,一生坎坷漂泊,颇不得志,著有《素轩诗集》六卷,存诗五百余首。综观黎建三诗,无论反映现实和民瘼之作,还是行旅、山水、亲情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大多内含悲情,风格沉郁,读来令人内心凄怆。黎诗的悲情,既与其生平遭际以及当时社会现实有关,又与其诗学观念及时代诗歌潮流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9.
李白与庄子     
诗歌是哲学的通俗演绎,哲学是诗歌的精神领袖。李白作品中体现出的虚静的创作状态亦即道家所谓的"精神漫游"和李白山水诗的精髓,充分证明了庄子哲学思想以及文艺理论的内涵在李白身上的具体表现。从李白的诗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精神放逐的诗人,是一个没有完全被尘世所拘累的灵魂。压抑的力量越大,暴发力越强。和多年前的庄子一样,为了摆脱压抑而忧郁的情绪,便把美好的希冀付之于文字,这样便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神逍遥。  相似文献   

20.
李蓓蕾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5):49-51,54
素有"美国的华兹华斯"之称的威廉·布莱恩特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笔触细腻,意象丰富。而年小他30多岁的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则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诗人,凭借机敏的触觉和甜美的抒情,她创作出许多音韵和谐、雅致动人的诗篇。通过对两位诗人的死亡诗在情调变换、抒情对象、意象运用及主题表达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布莱恩特的死亡诗里,灵魂在愉悦的忧郁中再生;而在罗塞蒂的作品中,自我则在感伤的豁达中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