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中,有大量粤东梅州客家人士。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形成,与当时在粤东梅州存在的一个革命文学社团——冷圃诗社有密切的关系。冷圃诗社是一个以文学鼓吹与教育灌注为使命的文学社团,它既是南社的一支重要力量,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在南社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匪石是为数不多的南京籍南社作家。他不仅在词的创作上极负盛名,而且精于词学理论。他所撰的《宋词举》,奠定了他在近代古典学研究领域里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3.
南社词在中国词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词学的“最后辉煌”。南社处于新旧文学观念激烈碰撞的时代,其词学创作不仅有重传统的一面,也有革新一面。对词境的开拓即为其“新变”之一。南社诸子承担起了“词界革命”的重任,他们对词境的拓展主要表现在新思想的抒写与新题材的表达两个方面。这是最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者。  相似文献   

4.
成立于1909年的“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活动到何时停止?柳亚子在《南社纪略》中写道:“南社的活动,到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集出版后完全停止。新南社的活动,到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十月十日第三次聚餐会开会后停止。甚至于偏安长沙的南社湘集,到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四月第三次姓氏录出版后,也停止活动了。”①可能因为柳亚子说了这样的话,杨天石、王学庄的(南社史长编严也将“南社史”的“正编”的年代定在 1909年至 1923年。 按照组织社会学的理论,一个文学社团…  相似文献   

5.
南社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政治色彩鲜明和文学氛围浓厚的社团,以其规模大、活动时间长等特点,成为清末民国时期格外醒目的一种社会力量。然而,由于南社社团是以文学为主要文化样态的文人雅集组织,所以历来的南社研究者多偏重于文学性质的探讨。在此,将从史学视角出发,以南社酝酿到初步成立为考察时段,以该时期内南社成员特殊的"凭吊祭祀"活动作为立足点,力求把南社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视野中进行审视,以便能够在整个民主革命发展和知识分子身份与角色的近代化转型进程的框架中进行关联性考察,从而探求近代中国社会文化演进值得关注的一幕。  相似文献   

6.
专业型社团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专业型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社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鲜明的与专业相结合的学术研究特色而受到关注,但其作为团学工作的新兴力量,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专业型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距今一百年前成立的南社,是中国文学史上人数最多、范围最广、活动时间最长的社团。是近现代中国的一个独特存在。当年,它以笔为武器,高举革命文学大旗,以昂然的激情唱响了中华民族觉醒的劲歌。它是民间组织,靠同仁们不言衰的激情和力量从事文学活动。它的革命文学的特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操守,对当时及后来的中国文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南社文学现象是我们研究南社、探讨未来文学之路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距今一百年前成立的南社,是中国文学史上人数最多、范围最广、活动时间最长的社团,是近现代中国的一个独特存在。当年,它以笔为武器,高举革命文学大旗,以昂然的激情唱响了中华民族觉醒的劲歌。它是民间组织,靠同仁们不言衰的激情和力量从事文学活动。它的革命文学的特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操守,对当时及后来的中国文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南社文学现象是我们研究南社、探讨未来文学之路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潘飞声是清朱民初一位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曾在德国柏林大学任教四年,归国后在香港任报社主笔十三年,晚年在上海加入“南社”,被称为“南社四剑”之一。潘飞声编有《粤东词钞三编》,著有《论粤东词绝句》。本文对潘飞声《论粤东词绝句》二十首作诗、词对照的解读,并归纳出潘氏写作论词绝句的方法,可见潘氏对粤东词学贡献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
南社学术向称杰出,然对此进行研究者甚少,至于对南社文章学进行研究者就更少。本文先考述其文章学论著及其文章写作之新变,以彰显南社在现代文章学史上的特殊地位,进而揭示南社诸子在二十世纪学术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团支部文化建设中的不利因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支部是现代高校培育青年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团支部文化的熏陶。目前高校团支部建设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从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实际出发,高校、教师和学生都要注重高校团支部建设,形成有效合力,整合、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建设有大学特色、益于学生思想教育、益于高校和学生发展的高校团支部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进步女性中南社女性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她们能够走出闺门,走出国门,放足、兴学、办报、实业、参政,一路走来,昭示女性之于这个时代的价值,文章以徐自华、徐蕴华姊妹为例解读南社女性文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龚自珍和梁启超都是近代以来思想界和文学界引领潮流的人物, 南社诗歌就曾经深受龚、梁二人的熏陶。大致上说, 龚自珍对南社诗歌的内容风格影响较大, 而梁启超对南社文学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南社社友对“新民”思想以及“诗界革命”运动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南社是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文学团体。按南社条例规定,“丁己上巳前一日之长沙半园雅集”应为其雅集的一次活动,然却于史无载。此次雅集拈题分韵所赋之诗先后发表于1917年《大公报·艺海》栏目。此考可补南社雅集文献之阙,亦可厘南社湘集史料之讹,对了解前期南社之精神面貌与艺术旨趣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15.
对南社人而言,“几复精神”一直是藏在民族记忆中的最深刻的精神力量,这一记忆在特定的时代被南社人唤起。然而这个时隔两百年的高大魂魄面对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天翻地覆的革命,在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面前,无论是形式、主张还是内在精神,都无法再适应新的形势。“几复风流”是南社人的光荣,也是他们的局限。对南社人继承“几复风流”的积极一面,应以充分肯定,其消极一面,也应予以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学术社团作为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新载体,全面贯彻了“卓越计划”的思想,丰富了学生的课余兴趣生活,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平台。介绍了学生学术社团的相关概念和定义,综述了其发展现状,通过一个建设实例探讨了学术社团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意义,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新诗发生是中国诗歌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从晚清诗界革命到五四新诗运动之间,有个诗歌现代化的重要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嬗变,不仅为五四新诗的发生和发展开拓了道路,同时自身就是一个诗歌现代化的发展时期。新诗发生的现代化趋向,大致体现在诗质的现代化、诗语的现代化和诗体的现代化。南社诗歌在整体意义和诸多层面上代表着那一年代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由此成为中国新诗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职业联赛建立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之际,新旧体制的冲突产生许多的法律问题。其中关于纠纷解决机制的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联赛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希望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我国联赛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技术挑战,高校共青团要努力探索新媒体视野下团工作的新路径。本文认为高校在新媒体视野下开展工作的新路径主要有: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新工作平台;抵制网络"病毒",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以网络为依托,建设学习型团组织;加强团队建设,保持团员先进性和纯洁性;开辟网路阵地,开展网络主题活动;完善团务管理,打造特色品牌工作网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