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理解是一个“认知——推理”的动态过程,需要阅读者业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有关世界的知识、语境知识的参与与辅助。  相似文献   

2.
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人文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不同 ,人文世界是由价值和意义所构成 ,在人文世界里 ,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人文世界在人类总体世界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知识在人文世界建构中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知识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相比较具有其独特性。因此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 ,我们应当彰显教育的人文性 ,同时对人文教育的价值目的和方法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文化背景和英汉词义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丕尔说:“文化就是一个社会的行为和思想。”他还强调:“语言是思想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长期以来,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引起人们的兴趣,虽然语言是否影响文化和社会观念这一问题尚无定论,但是语言家们相当一致地认为,社会观念和文化影响语言。各民族所处的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社会历史和不同的文化传统使他们以不同的观点看侍世界。所以,语言实质上是一个民族的意义和价值系统,是该民族文化的产物,一种语言的词汇反映出使用该语言人民的文化,分析一下某种语言的词汇,我们便可以认识到该语言社会的文化重点以及该社会的文化历史,有必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文化,指的是广义上的社会文化,即包括一个人为了使自己的行为被社会成员所接受,而且只有这样做,才能被社会接受为其中的一员而应该知道或相信的一切知识。  相似文献   

4.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语言与文化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就是学习一种文化,通过语言文化的比较,了解社会文化,才能自觉地把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于课堂票员或司机,而是指在餐馆中收拾餐碟、擦桌子的杂工。再如do-gooder不能译作“干好事的人”而一般译为“空想的社会改革家”。toblowone'sownhorn不译作各吹各的号,而表示“自吹自擂”,有点像汉语中的“老…  相似文献   

5.
马健兰 《教育艺术》2009,(12):33-34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知识的宝库。”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对孩子认识世界,促进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中,我们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入手,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提供“说”的机会,多途径发展幼儿说的能力,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  相似文献   

6.
校园“语言暴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和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层次剖析了校园“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富有弹性。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英语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静止不变的,所以语言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我们可以发现有大量的“中介物”存在。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中间语”,是一个不断向目的语接近的语言系统。学生在中介语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语言行为。  相似文献   

9.
学习一门语言和运用一门语言都离不开对其文化的深入了解。因此,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学生应学会运用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以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为前提。因而,寓文化背景知识传授于英语教学中是我们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语言暴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和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层次剖析了校园“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突破中国教育现代性话语的困境,需阐释话语与现代性的概念来源,在“精神世界”“社会世界”以及“客观世界”中总结出中国教育现代性话语的三重困境,即技术语言、政治语言以及科学语言,并基于“天地人神”的四元世界以及“欲技道”共生游戏的理论基础,以中国教育现代性话语的3种创新方式——“艺术”语言、“存在”语言以及“游戏”语言作为回应。  相似文献   

12.
邓曼娜 《高教研究》2005,21(1):41-45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因此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Sapir,1988,188)“文化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其关系可从三个方面来表述。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而语言则是人类特殊的语言能力通过后天社会语言环境的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体系。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也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也不能离开阅读.  相似文献   

14.
走向后现代的语文课程与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后现代语言观与语文教育后现代语言观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影响巨大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主客统一的“语言观”后现代语言观的核心是“主客统一”。哲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必须而且只能用“语言”去理解“世界”和自己的“意识”,并用“语言”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  相似文献   

16.
新编高中英语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强调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介绍有关英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这对丰富学生知识、开拓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更深地理解课文、掌握知识的表达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外语素质都是大有种益的。因无论哪一种民族的语言都与该民族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状况、风俗习惯有紧密的联系,所以《英美概论》成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初中的英语课本也曾简要说明英语是世界最广为应用的语言,高中有“Britishisland”一课介绍英国的地理环境,“EnglishLanguage”谈到了英语的起源、形成…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家对“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多有论述,其观点既有统一,又有分歧。结合我国的现实教育,高校英语教学《大纲》中强调“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和“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都离不开语言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学习,但知识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而运用能力的强弱又取决于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以及语言运用机会的获得。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听了受益无穷的话,如春风拂面,润物无声;也即处于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语言境界。学习是接收、整理和贮存信息的过程。据科学分析,人的知识———特别指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听觉。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听”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门户”,而这个“门户”常常因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质量不高而“春风不度”了。学生听课是“如沐春风”还是“如坐针毡”,的确是衡量语文教师一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的形象化标准。声音是语言的外壳,就象文字是事物的…  相似文献   

19.
下个世纪是全球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纪之交,在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引导下,人类社会开始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变革。变革时期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新的知识层出不穷,每一个国家或民族都面临着调整知识结构,更新思想观念的任务。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呼吁:“我们需要一个学习社会来与信息社会相匹配。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世界,一个人人都有机会实现自身潜力的世界。”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知识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在这场“学习浪潮”中,尽管国家间在经济…  相似文献   

20.
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式是“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是人们存储头脑中所有对世界的一般认识。有关读者运 用图式知识进行语言理解和文本解读的学说被称为图式理论,图式理论注重两种信息处理 方式,一是至下而上法,二是至上而下法。听的过程也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听力理解不仅需 要语言知识,更要依赖于图式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