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历史地落在每一个教师身上,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应该像父母爱自己的子女那样热爱自己的每个学生。把自己的爱的感情无保留地、全身心地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启迪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励他们的进取精神,使他们茁壮成长。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爱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2.
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它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肯定学生优点,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实施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独立个性、好奇心和创造激情,理解宽容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赏识中成长。同时,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能较好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使学校教育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种含蓄的心灵悟对,在教育活动中,许多学生的心灵都是有待灌溉的花蕾,教师应把自己的一片深情化为更多呵护,用一双审美的眼光去教育每一个学生。我校“三自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认识到教育者只有施加情意绵绵的师爱,再加以各种教育唤醒的手段和方法——信任和宽容,惊叹和鼓励,期待和发现,启发和引导,教育才会变得灵巧而有效,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教师要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那纯洁的心灵,让学生能够在和谐民主、轻松愉快中张扬个性、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爱是教育的核心。面对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各种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积极深入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爱的教育理论,开展爱的教育,使大学生特殊群体真正感受到被"爱",有效并快速地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的问题,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使他们不再"特殊",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采取质的研究方法,通过日常观察、深度访谈和对W老师描述自我成长历程的相关博文的分析,展现W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与心理探索过程。W老师的成长历程给我们以下启示: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与真谛;其次,要爱事业,教师职业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幸福的磁场;再次,要爱生活,要学会科学规划闲暇时间,用闲暇的自由时间全面充分地占有自己,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6.
徐梅 《阅读》2014,(8):36-36
<正>如果学生的心灵是一片生机勃勃,充满爱和希望的田地,那么教师就是辛勤的耕耘者,渴望让这片田地美丽富饶。然而,想要进入这片田地,并没有那么容易。教师必须小心翼翼地去触碰学生幼小的心灵。一、以"德"导其心智刚开学时,我就要求学生写字要坐端正,还"警告"他们:"坐姿不端正,就会变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所倡行的“师爱”是一种理智的人道之爱,这种爱建立在对学生的人性和个性的深刻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要真正实现这种爱,教师需要成为一个心灵与理智和谐的人,一个善于观察了解学生世界的人,一个自身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的人。他的“师爱”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融的过程,建立起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要一视同仁,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关爱每个学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爱的心灵去开启智慧的大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中后进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一直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长期思索的课题之一。做得好与坏,直接关系着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兴旺发达。用心灵去抚慰心灵创伤的学生,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不适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罗曼&#183;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将变成黑夜。”在孩子眼里,老师的爱如一缕温暖的阳光,似一泓涓涓的细流,是学生分清善恶荣辱的标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明灯。学生纯洁的心灵需要我们去守护,学生的行为需要我们用爱去规范。  相似文献   

11.
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之爱博大深厚,其核心是教师如何关爱学生。即教师用爱心抚育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发展。这是教师的神圣责任,也是师德之灵魂。师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融为一体,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12.
列宁说:“没有对人的感情,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当今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亦极力呼吁注重情感教育,并将情商的高低列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指标。结合实践,我认为非常重要。在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言之有情“言之有情”即教师的语言要表达出自己真挚的情感,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转化学生的心灵。有位哲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也认为,一切良好的教育都应在爱  相似文献   

13.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的确,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品格,它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纽带。古今中外,教师热爱学生的行为均被誉为美德。一、教书育人的基础每位教师最基本的职业准则是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要想达成这个目标,首先就应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热爱。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主要的是教育本身的信念,是师道对学生的影响,是教师的爱对学生心灵的塑造。为此在新课程素质教育中我们更应该以自己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伴随自己无痕的师…  相似文献   

14.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插图进行思想教育数学教材中的一些插图,不仅具有形象性、直观讲解知识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科学的文化知识,又受到应有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和平,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如插图《猫头鹰吃田鼠》及学  相似文献   

15.
大爱精神与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爱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爱,是一种超越普通爱的精神。在教育领域,大爱是一种教育爱,对学生的大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如何将大爱精神与辅导员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职教育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倘若没有正确的德育导向,将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德育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然而,当前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德育的效能。因此,本文以“用爱唤醒学生的心灵”为主题,研究班主任德育的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留守学生特别多,其父母年经常在外打工,家里剩下的只有“六一、九九部队”(小孩和老人),这些小孩所就读的学校,在缺少家长配合的情况下,对他们的教育可谓任务艰巨,学校既要给他们补缺失的家庭教育,又要抓教学质量,其难度可想而知。本人就是在这样的一所初中(留守学生达70%)任教多年,感触颇深,在此就对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谈几点拙见:一、用心化生。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  相似文献   

18.
多年从事党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真正懂得了“爱”的价值。爱,全身心地去爱,必然在事业的园地里开出艳丽的花朵。爱事业,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应具有的基本品质。要想在教育教学中做出些成绩,就必须有爱心,真心实意地去爱我们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转化后进生,老师必须用真诚的爱去关怀、去感化他们,达到心灵上的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进而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我曾教过一名学生,上课总爱睡觉,学习成绩较差,多次批评却不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培养千千万万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在各个方面中,德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搞好学校的德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长期的任务。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做到“四个重视”。 第一,要重视发挥任课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首先要求各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努力促进各科知识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寓德育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时要求教师在仪表、言行等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努力做到“4个四”,即“四心”(热心,关心,耐心,诚心)、“四正”(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四导”(教导、引导、指导、疏导)、“四爱”(爱国、爱校、爱班、爱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用躬身示说、为人师表的具体言行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