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最近读肖家芸老师《语文教学的质量意识和效率自律》一文,颇有感触.“没了琅琅书声,没了唰唰书写,没了孜孜思索,没了细细咀嚼,没了欣欣顿悟,总之,没了语文课的况味,何谈语文实效?”肖老师的叩问恰与我听课后的一些思考不谋而合. 先谈谈语文课堂上的“琅琅书声”. 听了两节《将进酒》,评课时围绕诵读有两位教师谈了这样的观点: 一位老师说:“这节课的诵读是不够的,我教学生学习《将进酒》的时候,就是让学生读,反反复复地读,一遍一遍地读……”  相似文献   

2.
张建平给李镇西的信镇西先生: 你好! 最近,和你就语文教学的一些问题交换看法时,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21世纪信息时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如何给自己进行角色定位? 我们语文教师对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有许多颇为精当的比喻。这些角色定位既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教育思想,也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教学方式。下面,我想选择两种角色定位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其一,语文教师应该像导游,教学过程应当重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读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读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这是一种尊重学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读了两篇有关儿童经典诵读方面的文章,一篇是《我的儿童阅读观》,另一篇是《13岁以前的语文》。前者认为儿童应该读的书,首先是儿童文学作品。后者认为小学语文教育的第一个"大石块"是国学经典,其中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显然,这两篇文章的观点不太一致,甚至有相悖的地方。由此引发了我对儿童经典诵读的一些思考。思考一:何谓"经典"?说到"经典",许多人一直以为就是指"唐诗""宋词""四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和张庆老师的<语文教学必须倡简>.于老师通过具体鲜活的例子,总结出语文教学要精讲、多读、勤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张庆老师从"追寻新课程的本质、削枝强干集中目标、三维目标的整合、突出基本教学手段"四方面谈了语文教学要"简".读后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想与同仁们交流.  相似文献   

5.
我经常在语文教育报刊上看到关于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发挥读在语文中所起的作用.可见引导学生读书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根本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读得充分一些,练得实在一些.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读为主,用读来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如果学生读书有感情了,有韵味了,进人角色了,那么这篇课文的意思学生肯定理解了,道理明白了,也可以说这篇课文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安排和引导学生阅读,让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6.
家长会上我不断地叮嘱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于是只要我走进教室,总有学生找我:张老师,这道题怎么算呀?以前我总是接过学生的题目读一遍,然后滔滔不绝地边讲边画图,还总是问学生听明白了没有.有时候我刚把题目读完,学生就“哦、哦,我明白了,老师我会了”.我问学生:“为什么我一读题,你就明白了?”学生说:“刚才我没读明白.”后来有学生问我问题时,我就说:“把题目再读一遍,出声读,用手指着读,一遍不明白再读一遍.”五年级时有一个学生最多读了11遍,终于读明白了题目,自己解决了问题.数学题一定要读,当然数学的读与语文的读不同,语文的读是朗读,而数学的读需要边思考边读,而且读和思考要留下“脚印”,不动笔墨不读书.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个时期,许多关心语文教学的同志都大声疾呼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这确实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语文教学的效果,最终要落实到读和写上,而写又更重要一些.但现状却恰恰是写最薄弱.读了十年书,从高中毕了业,不会写或写不好常用文体的,大有人在.诚如吕叔湘同志所说,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但是再也不能让它"老"下去了.摇头、叹息无济于事,现在是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加以改进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8.
我写这篇文章,是帮助一些语文程度较低的青年同志探求一条比较方便、比较可行的自修语文的路子。我所说的语文程度较低,是指读一般报刊文  相似文献   

9.
在宁波市江北区中城小学,由市名师带徒学员上的一堂语文教学探究课。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选学课文《看浪花》。以下是我对这堂课案例的一些思考:案例展示一、激疑导入1.课件出示海浪的声音。你听到什么声音?2.大海无边无际,海水哗哗地唱着歌,拍打着海岸,卷起朵朵浪花。小朋友光着脚丫坐在海滩上看浪花,别提多快乐你们想不想也去看浪花?3.出示课题,读题。△表示选学课文,要求小朋友自己读懂课文,用语文课上所学到的本领,解决不理解的问题。二、自读课文,质疑解疑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阅读教学中的读,读的分量加重了,读的时间也充裕了,读的形式也花样翻新,整个课堂真可谓书声嘹亮.但是,透过这热闹的读书,冷静地思考一下,这其中又有多少收获与实效,不得而知.那么,如何使阅读教学更具实效性呢?  相似文献   

11.
前方障碍: 我总是写不好作文,语文老师就让我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为此,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不少书。可是,读了这些书以后,我的作文能力还是没提高,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和张庆老师的《语文教学必须倡简》。于老师通过具体鲜活的例子,总结出语文教学要精讲、多读、勤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张庆老师从“追寻新课程的本质、削枝强干集中目标、三维目标的整合、突出基本教学手段”四方面谈了语文教学要“简”。读后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想与同仁们交流.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读了两篇有关儿童经典诵读方面的文章,一篇是《我的儿童阅读观》,另一篇是《13岁以前的语文》。前者认为儿童应该读的书,首先是儿童文学作品。后者认为小学语文教育的第一个“大石块”是国学经典,其中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显然,这两篇文章的观点不太一致,甚至有相悖的地方。由此引发了我对儿童经典诵读的一些思...  相似文献   

14.
《山的那一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约一千一百字。 我安排一课时学习这篇课文。 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指导学生利用“自读提示”、字典,自读课文。 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我的声音     
最近语文老师在班上给我们推荐了《读与写》这本杂志,还当堂读了《十一月的凡高》这篇文章,作者对凡高的事迹、画风,甚至是心情似乎都了然于胸,至少我是很喜欢的。老师给我们推荐《读与写》,我们也希望借助这一平台让我们自己创作的文字跃然纸上,我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阅读教学,不外乎一个"阅"和一个"读"的问题.怎样"阅",如何"读"呢?这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思考的本质所在.我有幸听了薛法根老师讲授的《珍珠鸟》一课,收获不小,对课堂阅读教学也有了一些认识. 一、引读悟题,读出个性感受 开课环节,薛法根老师抓住题眼,先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珍珠鸟,从外形到特点,一点点建立起学生的直观印象,然后根据细节描写,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慢慢生成个性化的感受,形成主观印象.  相似文献   

17.
最近读了《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与《语文建设》“他山之石”这两个栏目中关于美国作文教学经验和实验方面的介绍,令我惊讶的是,这两篇文章带给我的却是不一样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8.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10期的《语文书不必通背》一文,对于张德银老师的看法,我也想冒昧地提提自己的想法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仁一起思考并商榷。  相似文献   

19.
单志斌 《成才之路》2010,(36):I0025-I002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出"国文本是读的学科",并认为语文应重在"读"。最近我又读到了一篇有关语文"素读"的文章。所谓"素读"就是"朴素"地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合教师的先验先知或者未知或者是稚验嫩知,师生一起朴素地读课文,走进作者或才是文本的价值圈。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了孙郁的杂文《语文课本的“信”与“疑”》,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问题不仅在于课本的篇目选择的理念,还在于如何借助训练增加知识的同时,让孩子们生长出有趣的智慧和独立的意识,这才是语文课本和语文教学要存有的色彩。”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我多么希望老师能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