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初阳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是一堂很富于 冲击力的课。这不仅仅指课堂教学的现场效果,对语 文课程与教学来说,《愚公移山》提出了一系列极具 挑战性的理论问题,需要我们去正面直对。对这堂 课,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议:关于文本解读; 关于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2.
郭初阳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是一堂很富于冲击力的课。这不仅仅指课堂教学的现场效果,对语课程与教学来说,《愚公移山》提出了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理论问题,需要我们去正面直对。对这堂课,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议:关于本解读;关于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3.
司先芳 《学语文》2013,(4):79-80
对于同一文本.不同的语文老师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文本的解读方式、教学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下面对赵东晓老师的《让学生在赛课场上精彩起来——(乡愁)教学实录及评点》和由余宏彬执教的《(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进行比较分析,看看不同教师教学同一文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反思自己的三个模教教学片断,设想以钱梦龙老师的教学智慧,该会如何让学生“跳”进《愚公移山》的文本深处,如何捕捉课堂契机,启发诱导学生,如何抓住时机“曲问”去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通过比较,切身感受到钱梦龙语文教学智慧,深悟钱氏“三主”教育思想和导读教学艺术魅力,重新认识《愚公移山》之为里程碑式经典课例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王荣生老师在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时,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口头应答和反应,是以回答老师所组织或诱导的问题为主呢,还是努力在拿一种‘有道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其根本问题也是他在文中提到的“学生学的到底是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还是语文教师的‘语文’”。[1]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吗?我们可以从教学预设这一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中不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教学开展都涉及教师的教学预设,学生学的必定是语文教师的“语文”。  相似文献   

6.
阅读取向著名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在评价浙江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教学实录时指出,“郭初阳老师把《愚公移山》当成‘引起议题文’来用,通过‘对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谎言进行解构’,表达‘一种介入伦理及政治转型的姿态’”,“从阅读方式上来看,有点像‘过度理解’”。①我以为,寓言本身其实就是一个隐喻性的话题,对其进行“征候式阅读”未尝不可,就像毛泽东对愚公移山故事的解读一样,同样是借题发挥的“过度理解”,其解读结论与《列子》作者预设的旨意相去甚远,但丝毫不影响其解读的意义。过去我们教学《愚公移山》,常常是“苦圆”以毛泽…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有教师将互文性这一西方理论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学革新带来了新的思路。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对互文性阅读教学进行了亲身的实践和探索。如干国祥执教的《斑羚飞度》,郭初阳执教的《项链》《珍珠鸟》《愚公移山》,王开东执教的《药》等等,他们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都在教学中引入了  相似文献   

8.
前一段时间,郭初阳老师在一个散文教学的主题活动上,执教了法国作家于勒·列那尔的两则散文小品。这一课郭老师以其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解读、独特的设计让所有的老师(也包括上课的学生)记住了他的散文教学,也记住了法国作家于勒·列那尔和他的两则动物散文小品:《天鹅》《蟋蟀》。  相似文献   

9.
著名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在评价浙江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教学实录时指出,“郭初阳老师把《愚公移山》当成‘引起议题文’来用,通过‘对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谎言进行解构’,表达‘一种介入伦理及政治转型的姿态’”。“从阅读方式上来看,有点像‘过度理解’。”我以为,寓言本身其实就是一个隐喻性的话题,对其进行“征候式阅读”未尝不可,就像毛泽东对愚公移山故事的解读一样,同样是借题发挥的“过度理解”,其解读结论与《列子》作者预设的旨意相去甚远,但丝毫不影响其解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婷 《现代语文》2014,(8):27-30
《愚公移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经典文言文,自1935年入选初中国文科教材《国文百八课》以来至建国后,长年入选初中苏教版、人教版、沪教版等教材。尽管对《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内容存在诸多争议,但文章背后经久不衰的价值奠定了其长期立足于教材编制的地位。本文就教学一线教师及教学专家对《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在文本解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丰富和完善《愚公移山》的教学,为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科学地解读文本和进行教学提供借鉴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可谓惠及终身.钱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引而不发,跃如也”.钱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学生成长为本.钱老用生动的课例告诉我们最朴实、最本真的语文教学之道: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表达.  相似文献   

12.
于永正老师无疑是个成功的教师,他的课不仅深得学生的喜爱,而且得到广大教师的喜欢. 对于于老师的成功,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解读,获得不同的启示.我以为,他的巨大成功,就在于把语文教学常识做到了极致. 语文教学常识是什么?比如,语文就是语文,语文就是学习读书写字,这是语文教学的常识;又如,小学语文就是要“小”字当头,就是要面向儿童,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常识.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重在学生的思维。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 第一、要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山如此,语文学习也是这样。如《愚公移山》这一课,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充分理  相似文献   

14.
王宇  万远芳 《江西教育》2024,(18):48-5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思维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所以,语文教学应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能批判质疑、理性思考。王宇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一课,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导向,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片段一】细节比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师:同学们,我们梳理文意后不难发现,不是所有人都赞同愚公移山的。谁反对愚公移山?生:愚公的妻子和河曲智叟都是反对愚公移山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并重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散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让不少教师“黔驴技穷”.面对这一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重视对散文的解读.文章选取黄厚江老师、王君老师、李华平老师的三堂《背影》课教学实录,通过对实录的分析,探究如何进行散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金鹤 《小学教学研究》2012,(29):110-111
前不久,学校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置身于课堂中,各位老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我们领略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同一文本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一、文本解读显功力解读文本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老师解读文本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如此次同课异构中,有篇文章叫《母爱的力量》,讲述的是一位女孩因车祸住进医院,生命垂危之时渴望获得母爱,但因父母早已离异,而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正>古诗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苏教版语文教材在每一册里都安排了《古诗两首》。对于《古诗两首》,老师们惯常的做法是将两首诗机械地割裂开来,分两课时分别教学,通过条分缕析,逐步把每一首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其实笔者认为,以课文的视角看《古诗两首》,打破逐首教学的传统模式,将两首诗整合教学,才是《古诗两首》这类课文最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一、与编者对话,整合思路《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以往不同,2011年版课标首次在"对话"中增加了  相似文献   

18.
于永正老师无疑是个成功的教师,他的课不仅深得学生的喜爱,而且得到广大教师的喜欢。 对于于老师的成功,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解读,获得不同的启示。我以为,他的巨大成功,就在于把语文教学常识做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9.
<正>钱梦龙老师是七八十年代的教育精英。他执教的《愚公移山》应用的是他自己提出的"基本式教学法"。即,自读、教读、作业。但钱老师坦言,虽然这堂课反响很大,但是他仍觉得"没有触及教学的深层"。而郭初阳老师是新世纪的教育开拓者。很多现代教学方式方法由他而来。他的文本解读有浓厚的人文关怀。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要坚持课程评价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自治区民进组织我区一些中小学教师赴外地参观学习,我有机会听了一些课。其中南京市七中陶和平老师上的一堂讨论式语文课,别开生面,很有特色,给人留的印象特别深刻。 陶老师讲的是初二古文《愚公移山》一课。教学过程如下: 一、准备谈话: 1.教师板书课题:“愚公移山” 2.师问:这篇古文选自什么古籍?(生:选自《列子·汤问篇》。) 师初中以来,我们还学过另一篇《列子·汤问》的文章是什么? (生:《两小儿辩日》。) 师现在我们一块学习古文《愚公移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