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张报纸的众多新闻内容中,最先进入读者眼帘的就是标题,这要求编采人员在标题上要狠下功夫,赢得读者"第一眼"。一则报道是否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注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标题制作的成败。标题制作得法、得当,就可以在瞬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他进一步往下阅读;相反,则无法引起读者的注意,所采编的稿件被读者一翻而过,新闻的价值则无从体现。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编辑与制作需要遵循哪些原  相似文献   

2.
现在,读者普遍反映会议报道可读性差,这除会议消息本身没写好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议消息标题不精彩,抓不住读者。 会议消息要“勾”住读者的视线,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首先要在标题制作上下功夫。 去年二、三月份,笔者作一版编辑时,适逢会海高峰期,全市召开局以上大小会议近40个,记者和通讯员交来的会议消息见报稿标题90%是笔者重新作的,报社领导在每周的评报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笔者在制作会议消息标题上,主要从四个方面人手。下面笔者就原稿与见报题作一比较说明。 一、标题要抓住“新闻眼”,避开“会议”二字…  相似文献   

3.
会议报道是一种基本的新闻形式,在报纸上会经常出现.如果记者在采写会议报道时只在一堆会议材料上勾勾划划,改头换面,轻车熟路地凑成一篇"消息",很容易落入俗套,还会引起读者的腻烦.如何让会议消息"鲜活"起来,使其变得信息丰富又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的制作可谓是一种画龙点睛的艺术,因为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新闻的传播效果和读者的关注程度。作为报纸主要体裁的消息标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何制作好的消息标题,让我们报纸的消息更有"抓人"力?笔者认为必须要了解读者,把握受众的四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最近浏览报纸,发现在消息中经常出现序数罗列现象。如报道某单位一项工作措施,在一是什么、二是什么下面,又套有一是啥、二是啥。某报一个要闻版上竟然出现4条这样的消息。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记者不懂消息写作的基本方法,混淆了消息和公文的区别呢,还是不愿动脑筋,照抄照搬讲话材料、文件等所致,拟或是编辑挑到篮里就是菜,缺乏为他人作嫁衣的敬业精神?这样写出来的消息,即使是很有新闻价值,也会被淹没在大一、二、三、四套小1、2、3、4序数罗列的形式中,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甚至会引起反感。这种现象频繁出现,反映出一个文风问题。早在1942年…  相似文献   

6.
"嫦娥一号"——一颗翱翔在38万公里奔月"天路"上的"中国星",在2007年的金色秋天里,无疑是万里长空中耀眼的星辰。"嫦娥一号"10月24日从彝海凉山峡谷中腾飞,11月26日从月球轨道传回第一张照片。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解放军报》记者始终在追寻着"嫦娥"的翩翩身影,共采写出消息、见闻、通讯、评论、专访等新闻稿件近百篇,策划组织"探月专号"专版7个,还依托"中国军网"进行了网络直播访谈,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本文记录了军报记者在这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7.
消息,作为新闻主要体裁之一,在最迅速地传播新闻上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翻开企业报纸,有相当数量的消息枯燥、平淡。这样的消息很难受到读者的青睐。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本来是在企业报纸中唱主角的消息反到成了弱项。那么,这弱项怎么才能强起来呢?笔者认为,那就是在消息的采访和写作中多开几条思维通道.在情感上更接近读者,在方式上更接近社会,真正让消息这简洁明快的新闻体裁在企业报纸中起到挑大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息:《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 《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消息里没交待,我这个读者“不知道”。《台湾“迷你猪”身价大涨》。“迷你猪”是何物?消息里没说明,我这个读者“不知道”。  相似文献   

10.
何学元 《新闻界》2003,(3):61-61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导载体,是传播信息的快速手段,也是记者、通讯员的常规武器。一篇消息,不仅要有深刻的主题引导读者,而且要有很强的可读性吸引读者。怎样使报纸版面上的消息活起来,让读者喜闻乐见?我在20多年的报道实践中,采取抓特点、找亮点、碰热点,寻求共振点,写出消息的味道来,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抓特点,写出鲜味来。特点即事物的特殊性,也就是个性,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个性。采写一条消息时首先要考虑,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这篇消息的个性、特点,把焦点聚集到这一个性亮点上,集中笔墨写出它的…  相似文献   

11.
消息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体裁,它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然而在实践中,很多记者把消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这一特点等同于"报道事情的概念而不讲具体的内容",从而使很多消息读起来空洞乏味,让读者望而生厌,难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好的消息应包含四类事实  相似文献   

12.
去年10月27日,北京青年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一篇《本报花钱买意见》的消息:凡见报或有启发性的意见,本报将支付30元至1000元不等的信息费。而后几天,该报又在头版刊登了《本报社长总编网上恭候读者》等系列报道。消息一经刊出,便在读者中引起反响,仅在第一天的5个小时内,该社便接到热线电话60多个,传真、网上帖了42个。 报社“花钱买意见”,体现出将读者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其重视读者的魄力和诚心是难能可贵的。 新闻事业发展到今天,了解读者、尊重读者,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要,已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共识。许多报…  相似文献   

13.
一条消息应有新闻诸要素,方能交代清楚报道的事实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满足读者了解新闻事实的欲望,这是消息写作做到规范化的前提。但是,在消息中如何正确和巧妙地运用新闻诸要素又大有讲究。 初学新闻写作者一般认为,新闻诸要素运用起来比较简单。写消息时把这些要素凑起来就成了。有时丢掉一两个要素也照样发稿。因此,当前一些消息存在着这样的毛病:运用新闻诸要素有的是照葫芦画瓢,造成写作上的一般化、老一套;有的丢胳膊少  相似文献   

14.
消息写作的经验告诉我们,背景材料往往对新闻事实发生或发展的历史、环境和原因进行说明。它又能解释新闻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表达报道的主题服务。因此,写消息要交代必要的背景,正是让读者全面地、发展地了解报道的事实。由此可见,背景在消息中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而是烘托报道主体必需的内容。概括起来说,背景材料在消息中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主要有如下种种:其一,人物背景。这类背景主要是交代报道中涉及的人物有关经历、爱好等内容。有些消息除告诉读者某人做什么事或什么事发生在某人身上之…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我在光明日报头版上接连发表了几篇短评,如《名片上的变化》、《手机、传呼机:不要扰乱会场》、《莫往会议里“注水”》,受到报社领导和一些读者的好评。其实,我已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近百篇这类文章了。有人戏称我为“全能记者”。我说,“全能记者”我还不敢当,但我一直把当一名“全能记者”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我想,体育比赛中有“个人全能”,当记者也要争取当个“全能记者”。从跨入记者行列那天起,我就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当记者,固然要以采写消息和通讯为主,但仅仅会写消息和通讯还不能算一个优秀的记者。新闻…  相似文献   

16.
2010年8月29日的《参考消息》上登有一条消息:《泰国机场截获老虎幼崽》。消息中说:"经仔细检查,他们才发现这是一只真的小老虎,它还活着,但因为被注射了安眠药,所以不省人事。"这里用了个成语"不省人事",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7.
"小报"是宋朝后期民众对与封建官报有较大差异的民间报纸的习惯称谓."小报"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小报"记载的也是非官方发布的消息,它是我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由于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报纸版面中"留白"的作用不可小视,剩余一个恰当的空间,在版式美化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版面就更显得舒展得体、明快清新,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这不仅具有美学上的意义,而且在追求时尚追求新潮的今天,也是新闻版面探索创新,立足求胜的一种表现。标题"留白"更能抓住读者的目光恰当地运用"留白",效果又该如何呢?综观新闻佳作,笔者有些看法想谈一谈,就先从标题说起。曾获得2004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这是一篇重大题材的报道,"铁拳——2004"演习,是我军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当时有数十家媒体的新  相似文献   

19.
"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特别是消息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形式方便记者组织材料、编辑制作标题,易于满足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有利于媒体之间的竞争。在新媒介环境的压力下,传统的"倒金字塔结构"一成不变的写作方式,开始暴露出自身的缺点:内容干巴,结构死板,缺乏创新;重要性顺序排列并无明确的科学标准,等等。但是,通过对它的主题和结尾部分,以及写作方式和时效性的提高上做一些改进,就  相似文献   

20.
张锟 《新闻前哨》2013,(8):77-77
今年5月,以"明星代言问题食品不担责"为标题,不少媒体刊登了这则消息。由头是两高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下面一段话: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了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一般理解为不包括代言明星。于是"明星代言问题食品不担责"一说便铺天盖地闯入读者的视线,网友评论义愤填膺,标题党又一次忽悠了读者。其实,受访者后面还说了一段话:"司法实践中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代言明星如果兼具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或者广告发布者的身份而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仍然有可能被追究刑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