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广播剧的发展已经大不如前,因此广播剧创作人员比较注重内容和风格的创新,此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广播剧创作的本土化,重点分析了广播剧实行本土化创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如今,我国的广播剧发展遭遇瓶颈,很多电台纷纷减少甚至撤销了广播剧播出的栏目,而且压缩甚至停止了广播剧的生产。然而,一些电台仍在坚守广播剧这块领地,并在这块领地上种出了累累硕果。深圳宝安台就是其中的代表,从2003年迄今,深圳宝安台在儿童广播剧创作领域创造了连续三年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的佳绩,在节目热播的前提下,进行动画片、连环画等衍生产品的开发。宝安台不只积累了丰富的广播剧创作的经验,同时为广播剧真正走向市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为:这是一种“宝安现象”。在全国广播剧发展正“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宝安现象”可谓让苦苦寻觅的广播界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了关注这一现象,并研讨我国广播剧“突围”的道路,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宝安电台、中国广播杂志社于5月中旬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广播剧发展座谈会暨宝安广播剧创作现象研讨会。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盂祥林、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中国广播剧研完会会长安景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杨志东、中广协会维权部主任赵德全、深圳市宝安区宣传部部长李桦、深圳市广电集团宝安广电中心主任冯方明等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二十多人应邀出席会议并参加研讨。本期“特别策划”,由于受版面限制,我们摘取编辑了研讨会的部分内容,希望读者和我们一起走进会议现场,与各路专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3.
罗诗 《声屏世界》2011,(10):26-26
目前.不少电台制作广播剧把评奖作为首要目标,其结果是,广播剧质量上乘,但在题材和内容上却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相去甚远。如何使广播剧创作更贴近于现实生活呢?在广播剧创作中注入新闻报道理念,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首先。广播剧可以将具有新闻影响力的人物和时间作为创作题材,发现、寻找和利用新闻事件中的信息点.并通过广播剧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从事了二十年广播剧创作、生产的业内人,我亲眼目睹了广播剧从兴旺到逐渐衰微,继而在市场化大潮中挣扎,求生存、求发展的整个过程。我们已经从实践中悟到了广播剧唯一的生路便是走市场化之路的真谛。下面我想结合上海电台《刑警803》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来探求广播剧如何向市场化突围。  相似文献   

5.
“宝安现象”给我们很多启示:如,在广播剧发展中,相关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广播剧发展的强大后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广播队伍是办好广播的智力支持;建立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先进创作理念是媒体建设的先导等。《小天使》、《小米》、《好人丛飞》等作品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点,但是还有一点更要重的就是宝安台抓住了并面向市场进行广播剧创作。  相似文献   

6.
最近,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就广播剧的生产与发展问题做了重要批示,他强调指出:“广播剧发展的当务之急,不是业务和理论研究,而是如何向电视剧学习,走市场的路子。出精品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靠输血肯定是没有出路的:”这一批示明确了当前广播剧创作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标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广播剧创作和发展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国各城市电台广播剧的创作生产方兴未艾,因为制作一部广播剧不仅能反映电台的综合实力,更重要的是广播剧这一剧种又被重新列为中宣部组织实施的全国“五个—工程”奖的评奖范围。这个奖项是广播电视的最高荣誉,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最高奖。这一重要举措,调动了专业制作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广播剧的创作和生产,使广播剧这项艺术作品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播剧是适应电台广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采用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法,塑造人物,构建情节,演绎主题思想,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和审美情趣。近年来。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剧也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力求与时俱进,寻求新的突破。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广播剧创作,尤其是地方广播媒体的广播剧创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9.
主题谋划是广播剧精品创作生产的基础环节,也是源头工程。近年来,广西广播电视台在广播剧创作中,立足广西本土资源,关注重大、深挖独特、以小题材展示大主题,讲好广西故事,实现了广播剧精品创作质与量的飞跃。本文从获奖作品的分析入手,从素材收集、主题提炼、剧情设置、音乐音效、手法创新等进行多角度分享。通过案例呈现,分享广播剧主题创作体验,探寻共性特征。在挖掘本土题材,打造广播剧精品的实践中探索新路径、寻求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新小说派是上世纪50年代中叶在法国崛起的一个新的小说创作流派,这一流派内的几位代表作家都创作过一改传统线性叙述故事发展的模式、形式独特、结构新颖、给人印象多义化的广播剧,这种取得超出国界成就的广播剧新形式,对我们的广播剧创作有现实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广播剧作为广播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平台日渐多样化的今天,凭借其强伴随性及可听性,受到诸多受众喜爱。那么,面对海量的文学作品,如何打造一部优秀的广播剧?本文从广播剧主体及其独特的创作要求入手,对广播剧内容创作的社会性、地域性、典型性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代表作品的举例解读,阐述一部优秀广播剧作品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刘晓梅 《新闻窗》2007,(3):34-35
广播剧作为一种依靠听觉来欣赏的戏剧,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曾经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至今也仍然是广播电台最具广播特征的节目。近些年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获奖的广播剧都是以新闻元素为题材创作的。这些作品的成功,也使广播剧创作中的新闻元素,越来越多地得到了  相似文献   

13.
深圳宝安电台的广播剧创作,应该说是发展到了一个鼎盛阶段,三度获得广播剧大奖。这其中可能有如下几点经验:一是领导重视,特别是一把手重视。二是它的创作多为儿童广播剧,避开了竞争的锋芒。三是重视作为儿童剧外沿产品的开发,如做动画片、连环画等。四是在广播剧的发展中,宝安台体现出了一种不停步往前冲的深圳精神,在强手如林的广播界,作为一个区县级台,它敢于冲在广播剧发展的前端。  相似文献   

14.
这些年来,我参与编剧创作的两部广播剧,双双获得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环视曾经同登奖榜的电视剧早已爆炒窜红,而自己除了内心享受自我喝彩陶醉之余,注意力更多的则是投向当今广播剧创作走势,于一隅冷眼观察,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15.
立体声广播剧中音响效果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剧是附属于广播这个载体,以语言、音响和音乐等构成的听觉艺术。这种艺术最大的特点是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演员形象的限制、也不受现场情况的限制,只凭声音创作出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并令听众产生无限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创作空间是十分广阔的,她为听众所营造的听觉空间可以说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16.
刘威 《新闻传播》2004,(8):49-4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儿童广播剧作品。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儿童广播剧的创作与其他门类的文学艺术作品(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那些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可听性完美结合的、让小听众拍手叫好的、难以忘怀的儿童广播剧精品还太少,还满足不了儿童的欣赏需求。笔者认为,目前儿童广播剧的创作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易虹 《记者摇篮》2007,(6):41-41
广播剧是广播事业独有的艺术形式,而儿童广播剧是整个广播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社会对儿童成长教育的关注,儿童广播剧的制作越来越受到各地广播电台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一些好的儿童广播剧的诞生,大家对儿童广播剧创作的艺术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均 《记者摇篮》2005,(9):29-30
广播剧《寻找》、《呼唤》先后获省第八届、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省优秀广播剧一等奖、中国广播文艺研究会一等奖.这是全局、全台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结合我创作两部广播剧剧本的实践谈一下有关精品创作的体会和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
祁鹏 《新闻世界》2013,(7):48-49
【摘要】广播剧是广播文艺的“龙头”品种,是广播文艺大餐的一道“主菜”,它的发展如何不仅关乎广播文艺的节目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广播剧的市场走向。然而,在现代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广播剧作为传统媒体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品种,正在逐渐失去自己曾经有过的光芒,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本文从剧作创作角度入手,探讨广播剧的发展现状及振兴之道。  相似文献   

20.
吕卉 《中国广播》2010,(11):89-91
近十年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把广播剧作为精品工程来打造,先后有《红枫树》《大岭村的故事》《永远的恰巴山》《阳光行动》《新秦琼卖马》《母亲的童谣》《“傻子”传奇》等7部广播剧作品,连续六届在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获奖。本文从策划选题、创作剧本和演播录制这三个主要创作生产环节,论述安徽电台在组织精品广播剧生产上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