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思考生产力标准的时候我想到:生产力既是哲学的即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又是经济学的范畴,那么,生产力标准究竟是个哲学命题,还是经济学的命题呢?或者两个都是的?但在哲学文章中,生产力标准往往自然地就有了历史尺度的涵义,在经济学中却决不会如此.很明显,哲学讲生产力标准,同经济学讲生产力标准,二者只是可以统一,但不同一.我进而认为,这大概是因为生产力这个概念在哲学中和在经济学中,也本来就只是统一而不同一的.这并不奇怪.哲学需要生产力概念,是要用它说明社会历史的动力和发展规律,这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对话形式论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新哲学中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统一关系问题 ,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唯物史观之外讲实践 ,忽视生产劳动实践观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马克思唯物史观新唯物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邓小平用生产力标准深化了实践标准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又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实践论的生产力标准哲学。文章还从主、客体尺度上论述了生产力标准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对话形式论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新哲学中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统一关系问题,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唯物史观之外讲实践,忽视生产劳动实践观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马克思唯物史观新唯物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邓小平用生产力标准深化了实践标准,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又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实践论的生产力标准哲学。文章还从主、客体尺度上论述了生产力标准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若干问题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搞清生产力问题,是当前社科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自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以来,学者们针对这一命题给生产力范畴带来的新变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认识的新观点。一、关于生产力内涵的界定众多学者认真地总结和分析过去对生产力内涵界定的争议之后,发现一个特别突出的缺陷:没有完全弄清楚到底是从哲学角度还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研讨这一问题。刘炯忠、叶险明撰文指出,从经济学意义上研讨生产力,主要是解决生产过程中人和物两大要素的构成及其关系,以及各个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我国经济哲学研究的历史有30余年,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的历史是20年。世纪之交经济哲学研究发展到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是重大进步,但"瓶颈"性问题凸显出来: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存在形式是什么?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仍未得到重视和研究。研究和回答这一问题,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才能深化一步,其体系性架构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哲学基础的批判、政治经济学范畴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命题中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哲学。马克思经济哲学存在形式承载的内容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内生变量,准确理解前者,才能对后者作出符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文献的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着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生产力观点和生产力标准、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上述三个观点和三个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这就是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命题.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一著名命题?我认为,传统观点对恩格斯命题的理解是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误解是相当惊人的.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虽很复杂,但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方法的问题.本文拟就方法问题作一研究,以利于解开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命题之谜.  相似文献   

8.
我国理论界的传统观点是把社会形态归结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如刘延勃等主编的《哲学辞典》给社会形态范畴下了如下定义:“社会形态: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称,即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觉得,这样理解社会形态有片面性,其片面性就在于没把社会生产力包括在内。我认为,社会形态应当包括生产力,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相似文献   

9.
论生产力范畴现代内涵的界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生产实践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传统的生产力概念已不能充分体现现代生产力的特点。章通过对传统生产力概念的反思,即生产力范畴本身是经济学概念还是哲学概念,它是否必须表征物质性力量是否应体现其生态内涵,对生产力范畴的现代内涵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认为对生产力范畴现代内涵的界定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中介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一。但在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这一原理所包含的要素,以及通过这些要素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实现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大范畴之间的有机联系,研究甚少。致使我们讲了这个原理多少年,但却仅是靠实践的后果而获得一些感性认识。那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能不能成为具体的、可把握的、因而是可以预见其实践后果的理论呢?我认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必须善于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环节。必须承认,正是这个中介环节,才使得二者的相互作用能以实现。当然这个问题是十分复杂的,涉及的方面较多,本文就其中的几个方面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人物 :甲 ,哲学研究者 ;乙 ,宣传工作者 ;丙 ,哲学研究生。甲 :老乙呵 ,好久不见了。听说你们最近开了几次会 ,讨论“生产力标准” ?乙 :会倒开了几次 ,大家对“生产力标准”的理解不太一样。甲 :哦。也许 ,我可以给你们提供点参考意见。乙 :那太好了。首先 ,你得帮我们从最基本的哲学理论上弄清楚 ,什么叫“生产力标准” ?“生产力标准”对“实践标准”的超越甲 :简单地说 ,它是指生产力作为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乙 :这好懂。但是 ,为什么对它使用“标准”这个词呢 ?甲 :在二十多年前开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中 ,…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最高范畴,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历史唯物论,也有其最高范畴,那就是生产力。正由于生产力是历史唯物论的最高范畴,历史唯物论才可能有严密的科学体系,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而生产力状况也就必然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历史唯物论最高范畴的生产力,就其客观内容说,是指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最高范畴,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历史唯物论,也有其最高范畴,那就是生产力.正由于生产力是历史唯物论的最高范畴,历史唯物论才可能有严密的科学体系,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而生产力状况也就必然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历史唯物论最高范畴的生产力,就其客观内容说,是指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如何?可简单地用两个命题表述:“哲学是世界观”、“哲学不是世界观”。这两个命题,各哲学教科书均有阐述,本文仅从逻辑方面,谈谈自己对它们的思考和论证。“哲学是世界观”、“哲学不是世界观”,这对命题是不是矛盾关系的命题?能不能成立?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清楚这两个命题中“是”的涵义。“是”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义词,它至少有以下三种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理论界就物质和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意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能否在一定条件下对物质、生产力、经济基础起“主要的决定作用”?“反作用”可否理解为“决定作用”?这个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实践中十分重大的问题。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定作用”和“反作用”这一范畴的特定涵义及其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作文本发下以后,是否就意味着某一次作文的全部工作都结束了呢?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逐渐认识到:如果把一次作文比作一项工程,那么,教师做好命题、指导、批改、评讲等工作,只是完成这项工程的一半;还有一半是在作文本发下以后,要学生完成的。在五十年代初,在作文评讲时,我经常发现下列情况:学生在听我朗读优秀习作时,会频频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美学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个性,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的美学命题和范畴。“意境”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美学范畴的多义性,模糊性和辩证统一性;美学范畴的动态变异性;“以物观物”、“以我观物”的哲学认知和审美认知方式交融的艺术观照方式。  相似文献   

18.
1、如何理解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部编教材第二页中指出:“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一命题?这一命题仅适用于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不是专门的美学著作,但在论述经济学、哲学、共产主义问题时涉及到了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在“异化劳动”一节中,马克思在论述人的类本质的时候写道:“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版)马克思这里讲的“美的规律”是什么呢?其内涵未作具体说明,而  相似文献   

20.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范畴之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重要著作中,马克思多次深刻地论述过有关分工的起源、分工的本质、分工的社会作用等问题,建立了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在马克思以前,人们大多局限在经济学范畴的意义上看待分工,注意的常常只是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