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学生动手做“摩擦起电”实验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肖素芳(431500)小学自然教材第六册里的"摩擦起电"的第二个实验,按书中设计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近氖管,氖管能发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难成功。我们同行改用毛皮或丝绸会摩擦塑料文具盒、塑料尺或唱片...  相似文献   

2.
我教《摩擦起电》尚志市黑龙宫镇小学弥尚魁《摩擦起电》是小学自然第六册的一堂实验课。本课重点是使学生懂得什么叫摩擦起电,知道两种电荷。难点是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概括。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带电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知道:用摩擦的方法使...  相似文献   

3.
我在教过渡教材第六册《摩擦起电》时,也有和宜昌市西陵区得胜街小学李西珍老师同样的感受。物体经过摩擦能吸引起轻小的纸片,这个实验并不难做。用氖泡去接近摩擦过的玻璃棒,使氖泡发亮,这个实验我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六年级学生求知欲较强。我想,以往的实验都是用视觉来说明物体摩擦起电,能不能用听觉来说明物体摩擦起电呢?这个实验我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做出来了。  相似文献   

4.
一、摩擦起电新法按照传统的方法,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或用绸子摩擦玻璃棒,往往不能起电。我改用以手摩擦塑料板或塑料布,再用集电板集结电荷、用氖管辉光显示静电存在的方法,效果甚好。做法如下:一手按住塑料板,另一只手在上面往返或单方向摩擦几下;再把集电板(铜片)丢(注意:一定要是丢!)在塑料板上;而后用手握住氖管一端的金属部分,使其另一端的金属部分与铜片接触,氖管立即辉光放电。  相似文献   

5.
《摩擦起电》一课有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经过摩擦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第二是氖泡发光实验,证实摩擦后的物体确实带电。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是这样做这两个实验的: 第一个实验: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接近轻小的纸屑,发现吸引。然后,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接近一个  相似文献   

6.
读了《小学自然教学》1994年第5期湖北荆门市麻城乡邓冲小学刘远政老师写的关于“摩擦起电可以听见”一文后,我在其它杂志上又看到类似问题,就是被摩擦后的物体不能使氖灯发亮。本人在教这一课时,通过多次的实验和探索,成功地做出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摩擦起电能吸弓[轻小的物体,手摇静电感应器能使学生看见和听见电球上的电火花和噼啪的响声,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接触氖灯能使氖灯发亮,所以摩擦起电也可以“看见”。摩擦起电不能使氖泡发亮,造成“看不见”的原因,关键是实验操作时方法不对。  相似文献   

7.
氖管是一种极为普通的元器件。日光灯起动器中含有氖管,测电笔中的显示器也是氖管,一般氖管的发光电压为50伏至80伏(日光灯起动器的起辉电压为140伏左右),而用氖管发出的红光璀灿明亮,电压越高,发光越亮,引人注目,因此,在一些演示实验中巧妙地使用氖管作为显示器,简单直观,现象鲜明,生动有趣,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实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摩擦起电实验的改进汉川县分水镇新农小学周诚艳(432300)小学自然第6册第4课“摩擦起电”中有两个小实验,如果按课文示意图中介绍的材料做,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我对这两个实验作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都很成功,而且实验所需材料易得。如做摩擦起电带电...  相似文献   

9.
我在预先做《自然》第六册第四课《摩擦起电》的实验时,发现玻璃棒和橡胶棒经过摩擦后都不能吸起纸屑。当时我还以为是实验材料受潮的缘故,趁着天睛,我把实验用品(包括纸)  相似文献   

10.
氖管,是一种极为普通常见的元器件。日光灯起辉器中含有氖管,测电笔中的显示器也是氖管。氖管价格便宜,材料易得,随要随买,极为方便。一般氖管的发光电压为50伏至80伏(日光灯起辉器的起辉电压为140伏左右),而且氖管发出的红光璀璨明亮,电压越高,发光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常识第四册《摩擦起电》一课,安排了三个实验。为此,我们采用土办法自制摩擦起电实验装置,收到较好效果。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原材料和制作方法。(1)找一块废有机玻璃,裁下两块长12cm,宽1—1.5cm 的玻璃片;废牙刷两把(颜色相同,透明);旧丝绸和塑料薄膜各一块,一尺见方即可。有机玻璃与丝绸摩擦带正电,牙刷把与丝绸摩擦带负电。塑料薄膜与有机玻璃摩擦也带负电,但它比丝绸摩擦起电要快一些,适于做“同种电互相排斥”的实验。  相似文献   

12.
小学自然六册的《摩擦起电》一课,教学时要做静电实验.但潮湿的空气往往导致实验失败.保持实验仪器的干燥,是做静电实验的先决条件.因此,制作一个简易烘箱,上课时连同实验仪器带进课堂,可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烘箱的制作办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摩擦起电》一课中的第二个实验:用氖泡去接近摩擦过的塑料尺,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表象——验电笔中的氖泡遇电发光来证明摩擦过的物体确实带电。教师在实验中不论怎样摩擦塑料尺,氖泡也不会发亮,有的教师便用“箔片验电瓶”进行实验,学生能看到用未摩擦的塑料尺接触金属  相似文献   

14.
在家庭电路中常遇到开路现象,我们常用的检测工具就是测电笔。测电笔的工作原理是:当有电流流过时,氖管才发光。因此,在家庭电路中只要使氖管发光,说明该测试点(与地之间)有电压,并能通过人体与大地间形成一条通路;氖管不亮则该测试点(与地之间)就无电压。  相似文献   

15.
我教《摩擦起电》一课时,小朋友们在理解了“摩擦后的物体带静电,带静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后,我就让他们做摩擦起电实验。小朋友们有的把纸剪成纸屑,有的把泡沫塑料弄成一颗颗的小圆柱……;有的用塑料小尺,有的用塑料笔杆……;有的在头发上摩擦,有的在衣服上摩擦……。他们兴致极高,做得非常入神……还有几分钟就要下课了,我刚要进行总结,忽然听到一个哭声:“老师,我衣服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被  相似文献   

16.
正确使用测电笔可辨别火线和零线:当笔尖金属体接触电线时,氖管发光,接触的是火线;若氖管不发光,接触的是零线。把测电笔插入电源插座的左、右两孔时,左插孔因连接着零线,氖管不发光,右插孔因连接着火线会使氖管发光(按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安装的线路)。  相似文献   

17.
“摩擦起电”是小学《自然》第六册中的一课,本文介绍的摩擦起电演示器,它比橡胶棒和玻璃棒带电面宽,演示效果好,应用它可以形象地说明摩擦起电的现象。一、制作方法: 用玻璃做一个165×90×35(mm)~3的盒子,盒盖用有机玻璃做成,可以取出,底面和背面镶上镜子,用有色纸剪成细纸屑,  相似文献   

18.
在教《摩擦起电》一课时,我先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做塑料尺、笔杆等与头发(或别的物体)摩擦后的吸引小纸屑的实验,从而理解“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这一性质,接着教师讲解“正电”、“负电”和“同种电互相排斥,异种电互相吸引”的概念,并做相应的实验,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有两点做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确使用测电笔可辨别火线和零线:当笔尖金属体接触电线时,氖管发光,接触的是火线;若氖管不发光,接触的是零线.把测电笔插入电源插座的左、右两孔时,左插孔因连接着零线,氖管不发光,右插孔因连接着火线会使氖管发光(按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安装的线路).如果测电笔插入电源插座的左、右两孔时发现氖管都能发光,则电路出现了故障.学生感觉很难掌握解决此故障的方法,笔者尝试用三步走的方案,很好的突破了这个难点.  相似文献   

20.
学过“生活用电”之后 ,经常会遇到一些电路故障需要排除 ,测电笔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在“家庭电路”一节中 ,有关测电笔的知识虽然做了叙述 ,但在实际操作中 ,还有几个问题不能理解其原因 ,笔者在此愿与同仁共同探讨 .1 .使用测电笔时 ,手一定要接触测电笔尾部的金属体 .这样做的目的能够使人体、测电笔和火线与大地之间构成一个回路 ,有电流通过测电笔 .可有的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 ,即使穿皮鞋或塑料底鞋 ,甚至脚底下踩一块塑料布也能看到氖管发光 .其实 ,在人体和大地之间 ,等效于存在一个电容 ,电容器不能使直流电通过 ,但能让交流电通过 ,人体和大地之间的电容对 5 0 Hz的交流电虽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 ,但仍能使电路中产生一定的微小电流 ,足以使氖管发光 .如果人在远离地面和墙壁的空中使用测电笔 ,即使笔尖接触带电的火线 ,氖管也不会发光 ,测电笔就失去了作用 .2 .笔尖接触电线 (或与电线连通的导体 ) ,如果氖管发光 ,表示接触的是火线 ,如果氖管不发光 ,表示接触的是零线 .但是 ,在日常生活中 ,还会遇到接触零线氖管也发光的情况 .在家庭电路中 ,如果进户零线断路 ,电路不能构成闭合回路 ,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