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明与动物     
欧阳军 《下一代》2008,(4):44-46
在列宁格勒、东京、巴黎等一些大城市的雕塑群中有许多别具一格的塑像——动物及昆虫塑像,其中包括猫、狗、蜜蜂、奶牛、蝴蝶和青蛙等等。这些"人们的小兄弟"为人类社会的发明发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动物     
在列宁格勒、东京、巴黎等一些大城市的雕塑群中有许多别具一格的塑像——动物及昆虫塑像。其中包括猫、狗、蜜蜂、奶牛、蝴蝶和青蛙等等。“这些人类的小兄弟们”为人类社会的发明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纪念碑表达了对它们的敬意。  相似文献   

3.
在生活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少动物、植物,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性和自身特点。人们根据它们的这些习性和特点发明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例如,研究蜻蜓发明了飞机,研究蝙蝠发明了雷达……你是否也想将你的发现和想法告诉给别人呢?那就快点  相似文献   

4.
动物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为了更好地了解人类语言的特点和本质,人们拿它跟动物的"语言"进行了比较。动物的"语言"有哪些呢?下边我们举些例子来看。 蜘蛛有复杂的表达求爱的信号系统。当一个雄性蜘蛛接近雌性蜘蛛时,它作出各种姿势表示它不是虱子和苍蝇,而的确是蜘蛛。这些  相似文献   

5.
英文写作中的比喻和联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升武 《文教资料》2008,(14):43-45,23
中国人对动物的联想同美国人、英国人一样.譬如汉语中就有"蠢驴"、"鹦鹉学舌"、"像狐狸一样狡猾"等说法.在这两种文化中,联想相似的其他动物还有很多,人们时常把某些品质或特性与某些动物联系起来.这些品质或特性又往往能使人产生某种反应或情绪,尽管这种联想很少或根本没有什么科学根据.联想到的特性和所引起的情感也往往因民族不同而各异.在一种文化中提到某些动物时往往可以联想到某种特征,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联想不到任何特征;有些动物在两种文化中人们会联想到某种特征,但所联想的特征却不同.本文将讨论一些与禽兽或动物有关的比喻,以及在不同文化的环境中这些比喻所引起人们的相同或不同的联想.本文还将以汉语和英语如何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为例,讨论某些颜色在不同文化中的联想.在不同的语言中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却用不同颜色来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耸立起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塑像,这些塑像绝大多数是革命先驱、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上海烈士群雕、王若飞塑像、顾正红塑像等,每一座塑像都是一部内涵极其丰富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因为塑像上的革命先驱、英雄人物都有着极为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斗争史迹.这些斗争史迹正是向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而每一座塑像又是一个光彩照人的爱国榜样形象,因为塑像再现了革命先驱、英雄人物当年斗争的风采,给学生一个活生生的感受,十分真实可信。于是,我们设计开展了“光辉的形象、爱国的心——革命先辈塑像瞻仰考察活  相似文献   

7.
日前,一个高大的狼雕塑在深圳市某小学揭幕。这个名为《出征》的雕塑底座上刻着文字说明:东方是“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西方是“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我们要对孩子进行“狼”的教育,而不是“羊”的教育。(《大河报》)雕塑是造型艺术的生动体现,为某人或动物塑像,中外历来有之。如山东孔府的孔子塑像,四川广安邓小平的塑像,苏州的叶圣陶的塑像……塑像的目的是告诫后人,以这些曾经为人类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开创…  相似文献   

8.
对现藏于俄罗斯艾尔米塔开博物馆的莫高窟第321窟的两尊动物原塑塑像以及该窟现存塑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认为这两尊原塑动物塑像是祥瑞白狼,进入莫高窟的洞窟中与敦煌阴氏家族的阴守忠有关。莫高窟其他洞窟中与之类似的塑像均是以瑞兽的形式仿照此窟白狼而塑造,起着护法神兽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天才与勤奋     
唐琦 《初中生》2005,(19):68-69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赢得了世界性声誉,它的作者牛顿也因此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有人问牛顿:"你是用什么方法作出那么多发明发现的呢?"牛顿回答说:"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不过对每件事情,总是花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反映人和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迅速引起了包括中外作家在内的很多人的急切关注。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选编的叙写动物形象的文本就通过塑造、描绘一些动物形象,来表现人和动物的关系以及对这种关系的思考,对这些动物形象,我们只有作出深度解读,才能顿悟出其中的生态伦理,进而鉴照人心,召唤人性。本文从"动物为人所依赖""动物为人所戕害""人与动物共生共荣"三个方面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全国最高最大的毛泽东塑像矗立在了一所医科大学内,而且前几天刚刚落成。面对人们的困惑,校方的解释是:"大学校园建设毛主席塑像已是几十年来各大高校的文化传统","能够激起学子们对民族精英的敬仰,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2.
<正>古代的各种典籍描绘祖先生活时,常常出现"葛衣"、"葛衫"、"葛巾"、"葛履"等字眼,在长葛拜见远古乐神葛天氏塑像,眼中的葛天氏那粗犷健美的肌体只围挡了一块简单的布遮羞,而不是兽皮,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用葛条织成的布吗?葛天氏之所以被称为"葛",是否与其在远古时代发明葛布遮羞蔽体,带人们告别蛮荒有着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13.
植物的一生中,经常会受到动物的伤害,因为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因此采取各种办法来进行自我保护。很多植物并不是干等着食草动物来吃它们的叶子,它们会反击,而且用的是致命武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素食的动物又"发明"出与之对抗的武器,而那些植物又会进一步采取防御措施……于是,人们在动物和植物之间发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  相似文献   

14.
<正>地球至少有46亿"岁"了,随着它"年龄"的增长,恐龙,没有了;始祖鸟,没有了;猛犸象,没有了……在地球上,人类比这些动物出现得晚,跟它们比起来,人类要么显得个子太小,要么连飞的本领也没有。人类跟动物们一样,遇到了很多问题。动物的做法是——除了自己更强大,没别的办法。人类不同,人类总是在发明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们往往认为,发明是科学家的事,其实不然,应该说发明是由尚未失去"童心"的人们创造的.这颗"童心"就是永远保持好奇心,不断提出疑问,追问为什么,并努力寻求答案.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偏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抹杀了学生的那颗"童心".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保护学生的"童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6.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与自然界成千上万种动物作邻居.这些动物的姿态、性情及其形形色色的奇异本领,自古以来一直吸引着人们.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了对动物进行观察、模仿等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动物寓言和动物词便应运而生了.从古至今,许多作家、诗人都喜欢利用动物的特征来描绘人类.例如,相传公元六世纪前,一个相貌丑陋而绝顶聪明的奴隶伊索在他所作的“伊索寓言”中,把压迫者都比作狮子,豺狼,毒蛇,鳝鱼和狐狸,遣责他们残害人民的暴行,总结了古代人民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例如《农夫和蛇》教导人们不能对敌人仁慈;《龟兔赛跑》劝诫人们不要骄傲;《乌鸦和狐狸》讽刺虚荣心.法国作家拉封丹以动物世界寓指人类,揭露  相似文献   

17.
由模印塑造出浮雕图像的古砖,学界一般称之为"画像砖";而上世纪中期不断发现的在砖面泼墨作画的小砖画,亦被称为"画像砖"。这种名称混淆了两者性质的不同和艺术特点的差异,从而为研究带来混乱和不便。后者名实相符,前者据其本身的性质看,应为"模印塑像砖"。文章还梳理了模印塑像砖在河西地区的使用轨迹、敦煌模印塑像砖墓的墓葬习俗和特点、敦煌地区的厚葬之风以及敦煌模印塑像砖的艺术特点和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劣迹斑斑的牛惊鸟 在南非,最有名的小鸟跟班要数牛椋鸟了.长颈鹿、犀牛、野牛、大羚羊,好多大型食草动物身上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每次看见它们,总是在某种哺乳动物的身上,你几乎见不到它们离开野兽的样子,真让人怀疑是不是它们的吃喝拉撒睡全在这些动物的身上解决——起码我们知道,它们就是这么解决"吃"的. 人们早就发现,牛椋鸟的食物是动物身上的寄生虫、跳蚤、吸血苍蝇等,最主要的是蜱虫.人们一度把牛椋鸟和长颈鹿等动物之间的关系赞誉为经典的"共生",意思就是相互帮助,大家都得到好处.可是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牛椋鸟吃蜱虫是很卖力,一天能吃上100个吸饱血的成蜱和1万个幼蜱.  相似文献   

19.
冽玮 《教师》2009,(24)
12月11日下午,高2.1米的钱学森塑像在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钱学森图书馆正式揭幕.记者从塑像揭幕仪式上获悉,西安交通大学决定成立钱学森学院,以践行钱学森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铺排造势[精彩范例]1.人生的发展,一是因了爱好,一是因了惧怕。前者,比如音乐,它并没有更实际的用途,而只是使我们愉悦。那些更实用的发明创造,基本上缘于"怕"。因为害怕冷。人们发明了衣服、房屋、火炉;因为怕热,人们发明了扇子、草帽、空调器;因为害怕走路,人们发明了汽车、火车、飞机;因为害怕病痛,人们发明了中西药、X光、B超;因为害怕地球的孤独,人们向茫茫的宇宙进行探索;因为害怕自身的衰退,人们不断高扬精神的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