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最基本方法,是维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实践证明,当教师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时,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了要注意提问的态度、时机、对象等,更要在问题的设计上下功夫,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以达到“新奇蕴疑”,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目标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与课题有关的探讨情景。这一过程概括起来就是“不协调—思考—探究—发现—…  相似文献   

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必须以问题教学为基本形式,通过对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和探究问题过程的创造性。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因此,政治课教学应力求让学生在识知活动中处于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并想尽办法解决问题,这就是人们经常谈的“问题意识”。“问题式教学”就是在这种问题意识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调节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王宝秀 《广东教育》2006,(11):36-36
一、创设问题情景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王文斌 《山东教育》2006,(10):46-46
所谓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地理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提出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在这种情景下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求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究的行为,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可见,”问题情境”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方面构建,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成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没有效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一个重要技能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不断设计出教学问题情景 ,不断激发学生“欲知”与“未知”的矛盾 ,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 ,恰当地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某种不“和谐”,把学生引入到一种问题情景之中 ,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高度集中 ,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 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某些新颖的实验现象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原有认识不符所产生矛盾 ,将学生引入问题情景当中 .这些实验现象与学生们长…  相似文献   

6.
创设一情境,就是创设一种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形象具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唤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唤起学生自觉的学习,是激发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教学的任务应是创设问题,教学的艺术就是解决问题的艺术。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把设疑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把课堂教学组织成:设疑一质疑一释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现在认知心理学表明,问题情境是指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学习者已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对疑难问题产生了迫切想要解决的心理状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它实际上是“创设解决问题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动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生物课堂教学,举隅几例.  相似文献   

8.
首先.创设情景,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欲望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新奇蕴疑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就会引起他们积极思考,继而引起他们想说话的欲望,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知识信息和情感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策略:巧创“情景”,营造“思”的氛围——激疑 1.通过多种途径创设“问题情景”问题教学法认为,要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就必须产生问题情景。依据这一基本观点,在教学中主要可通过以下途径灵活设置问题情景:(1)通过课文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事实创设问题情景。比如,讲辛亥革命,可抓住教材中的表述,这样设计疑难问题:“同盟会的纲领没有反帝的内容,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又存在幻想,怎么能说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性质呢?”(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矛盾,从而产生问题情景。  相似文献   

10.
情景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营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下面谈谈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尝试。一、创设问题情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创设问题的情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  相似文献   

11.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数学知识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也在我们身边。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比的认识”一课时,我考虑到学生平时对“比”的具体接触比较少,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一切探究活动的源动力,“情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教师只有树立了“问题-情景-探究”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使之渗透于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中,才能激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教师在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船决问题,学生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的教学活动。“问题解决”是一种智力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它从创设问题情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过程和结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从心理学知道,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的起点是"疑"。所以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唤起学生自觉学习,激发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问题,教学的核心就是解决问题。一、在学生有疑处设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抓住学生心理,适当地设置目标,选择好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例如在学习燃烧条件时,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很有必要。笔者从学生提出问题自点入手,进行了相应的心理分析;然后从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讨论习惯,设立数学活动课等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6.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性的心理品质就是问题意识。简略地说。学生问题意识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自觉地形成问题意识,最终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教与学是围绕着一个“疑”字展开的 ,一堂语文课始终贯穿着师生间无疑———有疑———质疑———释疑的对话过程来进行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判断语文课或语文教师的优劣的标准之一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的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 ,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我认为 ,在教学活动中 ,有疑是使学生与文本真正进入对话状态的主要标志 ,激疑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对话状态的一种积极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教师怎样通过激疑来引导学生学习呢 ?可以把激疑看成是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 ,就是教师在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朱连英 《中国培训》2005,(8):49-49,48
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决定于教师的讲授水平,还决定于学生的学习状态。怎样使学生对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为:设疑、释疑、总结提高三个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设疑: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各种机械设备课的讲授中,“结构与故障分析”是各位老师公认的难点课题。既抽象难懂,又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进行设疑。…  相似文献   

19.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醒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相似文献   

20.
新课引入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问题情境”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有“问题”,即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是指学生个体与已有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还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结构,“问题”不可以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轻易解决,否则就不成为问题了,当然,问题的障碍性不能影响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是学生通过探索能获得解决的,否则,至少不能称为好问题.其次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的想像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也就是说,问题和情境的关系中,“问题”是核心的,“情景”是辅助的,“问题情景”是指问题的刺激模式.在新课的引入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刨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兴奋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