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词,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诗歌所蕴藏的人性美,所表现出的自然美以及诗歌自身所具有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立足现实社会,用新的视角去解读古典诗歌,领悟古典诗歌.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欣赏、感情诗歌.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文学之母,在早期的世界文学史中,诗歌占据了大部分内容.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所以自9 3年诗歌鉴赏出现在高中考题中以来就颇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好评.关于诗歌的鉴赏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以融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所带给我们的完美意境.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语言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代表,在文化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诗歌所独具的艺术想象以及所展现出的艺术美感往往给读者的心灵带来很大冲击,诗歌使我们感受到自己本土文明的鲜活存在.诗歌在作者的笔下所散发的想象美感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4.
诗歌有着诗歌自身的规律.但是,在今天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这个问题却常常为人们所忽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可以说为在诗歌教学中充分体现诗歌的规律和发挥"诗教"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郝琳 《外国语文》2022,(1):28-34
由宇文所安引发的"世界诗歌"之辩本应开启学界对中国当代诗歌翻译研究的序幕,然而在这场论争中,却少有学者真正去阐述语言本身.本文寻根溯源,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在这场论争中学者们有意或无意忽视的翻译论题,揭示中国当代诗歌在世界文学空间中的真实境遇.同时,中国当代诗歌的译文远未如宇文所安所形容的由于自身的"可译性"而趋向完美,...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解构主义批评理论中意义不确定性论,对20世纪美国"非正式的桂冠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诗歌进行重新的审视与分析,指出诗歌中大量隐喻、提喻的使用彰显了诗歌语言意义的模糊性,从而使得诗歌主题在语言本身所产生的多义中得到解构。  相似文献   

7.
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从诗歌中汲取营养,帮助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古典诗歌所占教学时数有限,提高古典诗歌教学的实效尤为重要.高中教师应该在兼顾高考需要的基础上,明确目标,细化目标,重视方法,指明路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积累古典诗歌的鉴赏知识,掌握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并受到诗歌美的熏陶,从而提高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欧阳江河在诗歌批评中阐释了写作自省和语言自律的元诗歌观念,强调疏离现实而“站在虚构这边”,其诗歌创作渗透着诗人的写作立场,体现了独具一格的写作方式.欧阳江河的诗歌在语言修辞、排列、运用上无不表现出他的“元诗歌”倾向,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元诗歌所产生的对于现实的离心力.面对诗歌在当代的困境,欧阳江河选择“元诗歌”建构“最高虚构的真实”,其诗学体现了当代诗人对生存本身以及诗歌技巧的追问与焦虑.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诗歌部分的教学为出发点,结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讨论了在诗歌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所采取的一些教学手段:创设诗境,感知整体美;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美.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诗歌的语言、艺术手法、艺术形象、思想内容是进行诗歌鉴赏的四个重要板块.其中,诗歌的艺术手法是在基本把握思想内容之后对诗歌的精妙之处所作的进一步品味和感悟."虚实"是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予以重视.下面笔者针对这一艺术手法的教学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供同行们批评指正. 首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明确"虚"与"实"的概念. 在诗歌中,"实"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景."虚"则是运用想象、回忆、联想所塑造出来的虚境,或者是由实写所传达出来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然而,面对灵活多样的诗歌鉴赏,只凭借这些繁冗复杂的概念来指导学生,很可能起不到太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我们把概念的讲解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朱大银 《巢湖学院学报》2005,7(2):111-113,123
中唐诗人李贺,其诗歌中浸透着强烈的生命价值意识,此乃是其诗歌中明亮高亢的一面,而这一点向被研究者所忽略.本文试图通过对李贺诗歌中马诗、剑诗、竹诗及英雄诗的解读来分析之.  相似文献   

12.
蒋钱英 《华章》2007,(10):174-174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诗歌所不可或缺的创作手法.在舒婷的诗歌中是一大特色.笔者从这个角度出发,论述了比喻在其诗歌中三个方面的特征:新颖的意象通过奇特的比喻见出;诗意的深度和广度通过铺排的比喻见出;喻体意象的情拟性和浮动性.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为舒婷诗歌的解读提供另外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现代性反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以弗罗斯特诗歌中表现的"人在混乱现世中的处境"为线索,试图以一个新的视角--现代性反思--来解读弗罗斯特那看似简单,实则深邃、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的诗歌.笔者把弗罗斯特诗歌归纳为四类来分析其中所蕴涵的现代性反思,分别是"梦幻诗歌"、"黑色诗歌"、人道主义主题的诗歌和反对战争题材的诗歌;最后,运用心理传记批评方法来分析促成现代性反思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何李新 《天中学刊》2009,24(6):80-82
唐代许多男性诗人在诗歌中注入浓重的女性色彩,诗歌中的女性存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表达,尤以李白为典型.他在众多描写妇女的诗歌中,或经由时空想象把女性奉为崇高的他者,或刻画现实女性对男权的依附与僭越,种种书写策略展现出两性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诗人对女性形象的大量书写所掩盖的恰恰是真实女性的缺席.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古代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对文本流于空泛的非文学分析,而不能使学生领悟诗的真意.诗歌是用意象来表情达意的,作为古代诗歌的基本艺术细胞,原型意象衍生出了一系列文学作品的意象链条.透视某一原型意象,就可以理解由这一原型意象所统领的一系列作品的感情基调,从而达到以简驭繁的效果.在诗歌鉴赏教学中,从"原型意象"入手进行分析,是一种切合诗歌艺术本体、有助于领略其美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诗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的产物.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形象含蓄(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要想准确把握、鉴赏古诗所抒之情、所表之意,必须要掌握正确的读诗路径.实践告诉我们,相机选择使用五法切入诗歌作品,能够帮助我们又准又快地领会它的情意.  相似文献   

17.
于坚的诗歌是在他的诗歌理念观照下的有着统一性的诗歌创作.在对于坚诗歌作出整体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或具有系列性或具有集中性的典型诗歌的细心解读,在与之前朦胧诗派的对比参照之下,可以看出于坚诗歌在诗歌内容、意象、语言、整体风格和他所持有的诗歌理念方面明显地体现出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不仅仅是以一种客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创造了一种美妙的艺术境界,即诗歌思想的感人因素和艺术魅力.优秀的诗歌必然是这二者的水乳交融,而给阅读者一种动人的美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许多古典诗词的美景,领悟诗歌所创立的艺术境界,把握意境,这正是诗歌教学的生命力所在.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把握诗的意境呢?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经历以下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9.
E.E.Cummings,美国现代派诗人,是具像诗歌的先驱者。他注重诗歌的视觉效果,经常玩弄文字游戏,在诗歌的在语言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创新。本文通过文体学理论中变异和突出的语言现象,深入剖析Cummings的一首经典之作l(a。本文主要从书写变异入手,分析诗歌l(a所达到的突出效果,从而深入阐释该诗歌的表达手法、技巧、传递的主题以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诗歌总是与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且一定时代的诗歌形式必然与其时代的音乐相适应.宋元以来,文人们将诗歌的概念限定在唐代的诗歌形式--格律诗中,从此文人诗创作逐渐与音乐脱离.然而诗歌自有其自然发展的轨迹,宋词是与宋代音乐相适应的诗歌形式,所以宋词的光彩并未被唐诗所掩盖,元曲亦是如此.“五四”以来,人们对新诗做过许多探索,却忽略了诗歌应与时代音乐相结合,诗歌自然发展到今天的形式正是现代歌曲,文人们应投入到现代歌曲的词创作当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