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温福,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超级水稻育种专家。20年来,陈温福率领他的科研团队,沿着前人开创的“籼粳稻杂交、理想株形和超高产育种”技术路线潜心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相信,未来,东北超级水稻在中国水稻的盘子里面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院士如是说。“对得起老百姓,对得起国家的科研经费,对得起父老乡亲,就够了。”他领导完成的“北方粳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4日,在中国科学院公布的2009年新增选的35名院士名单中,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教授名列其中。现年46岁的他在新当选的科学院院士中是年龄较小的一位,也是迄今河南省最年轻的院士。  相似文献   

4.
国际     
《中国科技奖励》2013,(5):10-10
施一公、邓兴旺、陈雪梅和杨薇等当选美国科学院新科院士5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消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当选2013年该院外籍院士。今年,美国科学院公布的增选院士名单包括84位美国本土院士和21位外籍院士,施一公教授当选外籍院士,也是21位入选者中最年轻的一位。这是继4月25日他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之后获得的又一学术殊荣。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程院于2009年12月2目公布了中国工程院2009年度当选院士名单,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石碧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  相似文献   

6.
肖国忠 《成才之路》2010,(2):I0005-I0005
随着中国工程院2009年当选院士名单公布,《中国工程院致2009年新当选院士的信》也随之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刊发。该信全文以道德修养为灵魂,提出八条共勉条文,提醒各位新当选的院士要“继续弘扬科学精神,以身作则,努力成为科学道德建设的模范,唯真求实,力戒浮躁,淡泊名利的身体力行者。”而据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次工程院院士增选,首次参照了“品行端正”这一标准,以突出学风道德在评选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国际     
正白春礼当选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4月17日,加拿大工程院致信中国科学院,祝贺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当选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白春礼是国际知名的化学家和纳米科技专家,2012年起担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他于2006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4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目前他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丹麦皇家文理学院、澳大利亚科学院、德国工程院等20余个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8.
2009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回国十几年来,一次次的突破,让他不断地为药理学研究写下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2009年岁末,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名单公布。在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共有48名。其中来自高校的新院士有20名,所占比例为41.7%,高于研究院所、企业及管理部门。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为56.2岁,其中60岁(含)以下的52人,当选院士的平均年龄首次低于60岁,也是中国工程院历次增选中当选院士最年轻的一次。  相似文献   

10.
国际     
<正>四名中国科学家当选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日前在维也纳正式成立,4名中国科学家当选为该科学院终身院士。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成为某一专业领域全球性科学院的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是系统工程领域中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在首批当选的13名院士中,中国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王志新教授是我国当今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中央电视台"奋斗"栏目为他做了两期访谈节目,节目结束时,他的题词是"人的一生会有无数次机会,就看你是否能把握住."回顾十年"文革"期间,没有安静的读书环境,王院士抓住了几个难得的机会,通过自学,走上了治学之路,在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97年,他44岁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8月31日上午,笔者和<科学时报>社记者温新红就王院士如何走向治学之路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两个大问题做了长篇访谈,本次先发表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张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学家。1999年,张杰由英国牛津大学回国组建研究团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这个20多人的团队已经成为激光聚变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领域国际领先的团队之一。也正是鉴于他的学术成就,张杰教授于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德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13.
郭光灿院士     
郭光灿,1942年12月出生,汉族,籍贯福建惠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6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81年9月~1983年9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科学学部院士,200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理事,全国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技术"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  相似文献   

14.
宋大祥今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河北省引起很大反响,因为他是河北省推荐并入选的第一位院士.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教育》2010,(1):F0004-F0004
莫宣学 院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岩石学家。2009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2001年,我国高等学校的61位学者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9位(占总额56位院士的51.8%),中国工程院院士32位(占总额81位院士的39.5%),这是我国高教界的大喜事.谨此代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学报编委会、编辑部向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和所在高等学校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我们特辟专栏,分期发表两院院士简介,以扩大学术影响,促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增选83名院士,其中湖南科学家5名。至此,我省两院院士(湖南籍和长期在湖南工作并当选的院士)总人数增至146人。  相似文献   

18.
3月的羊城,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49岁的曾益新接过了一张火红的广东省突出贡献奖证书。1997年,他回国接手中山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将其从一个条件简陋、经费不足的小所变成一个广东省、教育部、国家重点研究室。2005年,他以43岁的年纪当选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原第三世界科学院),2011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曾益新有着令人羡慕的履历表。  相似文献   

19.
陈国达院士 陈国达,男,汉族,1912年出生,广东省新会县人,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系。 陈国达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现任中南工业大学学术顾问、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 陈国达教授最突出的贡献是于1956年发现大陆地壳的新构造单元——地洼区,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壳体大地构造学,发展成为地洼(活化)构造理论体系,在国内外广泛运用于找矿取得显著成效。地洼学说  相似文献   

20.
做一流科学家———记中科院院士王志新缪健这一天是王志新由衷感到高兴的日子:1997年12月4日,因为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突出成就,44岁的他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这是中国科学界最高的荣誉。也因为这个荣誉,他更多地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和使命。王志新没有驻足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