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抓好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安全是保证工程正常运行,扩大再生产的关键。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关乎着民生,不仅对于改善农村沟渠、池塘和水坝的蓄水和排涝的条件具有重要意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旱情的扩大,降低农业的生产投资成本,对于改善作物的耕作环境以及提高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的权责不明、投入不足、管理不善、发展滞后、效益衰减等多个问题目益突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严重危及到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以科学与创新的角度研究中国的“三农”问题(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克平 《学会》2001,(6):5-7
中国农民、农业及农村问题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涉及现阶段全国约9亿农村人口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如果我国能成功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不仅有可能按照预期目标实现以山川秀美为基础的现代化,而且也将给全球环境建设及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而农村经济又是“三农”问题的工作重点,只有发展了农村经济,才能不断促进农民增收。笔者科学分析当地农村经济现状,提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受中国国情决定的一个长期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事关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一大关键性和根本性的任务,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央已把“三农”问题置于全党工作的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传统的农业科技培训已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知识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受中国国情决定的一个长期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事关中国进 一步发展的一大关键性和根本性的任务,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成败。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是热点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经济就无法腾飞。十六大赋予了新世纪新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新内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广大农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本文从三农——农民、农业、农村出发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而后又从战略角度对三农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构建和谐农村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中的80%是农民,农民世代耕作,辛勤劳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党中央尤其重视农民问题,强调确保农民的利益和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在新形式下地位显的尤为重要.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土地问题却日益突出,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出现较多增幅,已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波及农村社会的稳定,现对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特点、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作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区围绕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制订并实施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收到了一些实际效果。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出现的剩余劳动力,首先向第一产业转移,而农业本身也要靠工业来武装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村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农民增收缓慢,甚至下降的问题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0.
符卫国 《科协论坛》2009,(12):16-17
党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9亿多农民,目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问题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耕地,土壤,水,种子,气候和季节的稀缺性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人地矛盾尖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有12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废除…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社会功能的演变及其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吕耀 《资源科学》2009,31(6):950-955
农业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积淀的基础。我国传统农业一方面为统治阶级的政权稳固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它在维持社会经济、解决农民就业、保障食物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以及军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我国农业在解决农民就业及提供家庭收入、社会福利替代、保障食物安全、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经济发展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但农业的社会功能依旧非常重要。解决农民就业、农村社会安定以及农民社会福利替代等问题将主要依靠农业社会功能的发挥。因此,解读农业的社会功能对新时期我国农村健康发展以及由非贸易关注引发的农业保护问题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社会发展的弱势地位,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加快礼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致富,是新时期面临的艰巨任务。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创举,是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三农”的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自2002年以来,我省相继在西宁、海东、海西、海南、海北5个州、地、市的18个县(市)开展了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原因、及开发的途径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构建整个和谐社会中,务必高度重视和谐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我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大县,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离不开水利设施,目前我县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县当前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施。  相似文献   

19.
农民收入是关系到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农村能否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我国农民收入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处于增长缓慢徘徊的局面,本文从回顾农民收入波动阶段入手,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深层次原因,认为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非常关键的因素。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其它配套的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可能封闭在农村的内部,要和城市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城乡统筹的格局,逐渐使得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找到一个新的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