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读了李明先生的《也说“集邮文献”的定义》(见《集邮博览》2003年第1期)一文后,深受启发。但对文中关于集邮文献范围界定的问题,笔者持不同意见,认为有待做进一步的探讨。笔者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10月20日晚8点在高邮西苑宾馆会议室,召开了集邮界一报四刊编者、读者、作者、发行者见面会。《中国集邮报》记者王爽、《集邮》杂志主编刘劲、《上海集邮》主编邵林、《文献集邮》主编葛建亚和《集邮博览》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这次会议是集邮行内媒体的一次重要会合亮相。会议由文献集邮研究会会长葛建亚先生主持。  相似文献   

3.
拜读了施慧中先生的《试论文献集邮》(参见本刊2002年第8期)之后,也想说说我对“文献集邮”定义的一些看法,供同好参考。首先看《中国集邮大辞典》给“文献集邮”下的定义是“收集、研究与邮票、集邮、邮政史有关的文献资料的集邮类别。”同时,该《辞典》还对“集邮文献”做出了如下的注释:  相似文献   

4.
拜读吴荣先先生大作《文献集邮先藏后用》(载《中国集邮报》总779期第6版,以下简称“吴文”),又回过头来重新拜读喻金刚先生大作《集邮文献的藏与用》(载《中国集邮报》总770期第5版,以下简称“喻文”),两位邮坛名家道出了自己对文献集邮活动的真知灼见,是值得每一个有志于此的人认真学习的。喻文强调只藏不用“是对集邮文化的一种间接阻滞”,“是不利于  相似文献   

5.
四月中旬,在《集邮博览》杂志社,笔者聆听了王泰来先生对现代集邮的看法。王先生不但对现代集邮有着独特的见解,而且他的邮集《清末纪事》就是以清代手绘邮资明信片为素材,按现代集邮的社会集邮方式编组的,在2001年全国邮展上获得一等奖加特别奖。他本人曾参加了2002年北京市现代集邮展览的评审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检阅民间集邮文献成果,提高民间集邮文献质量,无锡市集邮协会、无锡市文化宫、《集邮博览》文献集邮联谊会等单位于2004年5月1日至3日,将在江苏无锡举办2004·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参展范围为:个  相似文献   

7.
《邮海寻踪》一书由中国和平出版社编辑出版。该书作者为去年去世的集邮家黄志豪,黄志豪先生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他对集邮的研究常有独到的见解,无论是原地封基础知识的介绍还是理论上的剖析,无论是对集邮活动内容和方式的探讨还是对以澳门邮戳为主的理论研究,无论是集藏心得和议论还是集邮诗词的创作,都给人以得心应手的感觉。这本《邮海寻踪》充分展示了作者在集邮方面的深刻见解和深厚功力。该书为32开本,全书共计465千字,定价34元。  相似文献   

8.
集邮文献的种类很多,广泛收集就会和泛泛收集邮票、邮品一样, 陷入集不胜集的窘境。所以大凡爱好集邮文献的邮友,也都有各自一定的收集范围。订阅是文献收集的首选,通过大量订阅,许多集邮文献不仅便于平时学习与研究,而且比之事后收集要容易得多、经济得多。特别是像《集邮》、《中国集邮报》、《集邮报》、《集邮博览》这类公开发行的集邮报刊,不论是年底再从报社订购合订本,还是从别处征求补缺,其花费都远比当年直接订阅要多,且费时费事。  相似文献   

9.
我国谁最先发行了回音卡,一直是一个谜。据郭润康先生考证,应是武汉市邮政局于1994年4月1日发行的;后经曹流先生指出,武汉市邮政局发行的时间应为1994年3月18日前不久,为撰写《常德集邮史》,我查阅了许多集邮文献和资料,无意之中在《集邮报》上发现河南李金海先生的文章《河南推出“回音卡”》,全文只有不到二百字,现全文抄录:  相似文献   

10.
图书简介     
《邮驿情驰》由人民邮电出版社编辑的《邮驿情驰》一书于205年1月出版。该书作者刘佳维先生现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秘书长、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执委、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文献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刘佳维先生多年从  相似文献   

11.
李明 《中国集邮》2000,(6):31-32
收到《中国集邮》编辑部转来的董建军先生的信,希望能解答他遇到的有关邮资机符志与电子邮票方面的问题。其实《中国集邮》今年第4、5期连载的《对“机盖定额邮资已付戳”的研究》一,已对邮资机和由它打印出来的邮资机符志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将其与“机盖定额邮资已付戳”(姑且如此称呼吧)作出了区别,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集邮文献的发展是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以《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报》、《集邮报》、《中国集邮》、《集邮研究》以及各省级集邮刊物、论文集等为研究对象,参考了数千篇集邮文章,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论述新中国成立后集邮文献的曲折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冬青集邮文选》(续)2005年8月由香港中国邮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冬青集邮文选》是刘道宜先生的个人文集。刘道宜先生现为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邮协常务理事。刘道宜先生酷爱集邮,今年刘道宜先生集邮已满60年。刘道宜先生还善于写集邮文章,他的文  相似文献   

14.
《集邮博览》今年第7期刊登了吴凡《电影专题邮票中的第一》一文,其中“第一用电影场景作邮票图案的是,1964年前苏联为影片《恰巴耶夫》(我国上映时称《夏伯阳》)公映30周年而发行的一枚邮票”似不确切。据我所知,影片《恰巴耶夫》的场景早在1938年便出现在邮票上了。那是前苏联为纪念苏联红军和红海  相似文献   

15.
书刊介绍     
古栋 《上海集邮》2002,(9):42-42
《集邮六十年》是已故集邮家姜治方的自传体回忆录。姜老于1980年逝世,享年73岁。这部书稿从1979年起在《湘江文艺》和香港《文汇报·百花》周刊连载。因为姜老的集邮生活富有传奇色彩,他在一生中,走过的国家,遇到的名人,收集中国邮票的范围和珍贵,在老一辈集邮家中,都是很少有人可与之  相似文献   

16.
《集邮博览》2000年6、7期发表了李明等先生《外国在华邮政属于中国邮政史范畴》文章后,张莘农先生在《集邮博览》2001年4期发表《“外国在华邮政”不属于中国邮政史范畴》一文,提出了相反的看法;李明等先生在《集邮博览》2001年8期发表《再论外国在华邮政属中国邮政史范畴》文章,作出进一步的探讨;王微先生在《集邮博览》2001年11期发表《依然值得商榷》一文,谈了自己的观点。此后一年多来,未见有人再撰文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集邮报刊的繁荣、科技的发展和集邮爱好者需求扩大,集邮报刊的出版与发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规格求大目前,我国有集邮刊物(包括民刊)数十种,仅2003年创办的邮刊或由报纸改为邮刊的便有近十种,如《封片研究》、《集藏超市》、《华夏专题集邮》、《华夏邮林》、《集邮文献交流》、《文票研究》、《大中集邮》、《新时代收藏》等。2004年又有《岭南集邮》、《文献集邮》、《邮旅》创刊,《银川集邮》也由报纸改为杂志。《集邮博览》由16开64页增加到96页,并增加了彩色插页,装订也改成起脊装订。扩大报刊版面,增加页码,将报纸改为杂志  相似文献   

18.
《上海集邮》2004,(6):6-6
5月1-3日,无锡市邮协、江南大学太湖学院、《集邮博览》集邮文献联谊会合办的“2004·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在江南大学逸夫馆举行,来自22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287部集邮文献参加展出,其中187部为竞赛性展品。上海集邮团体和个人展品的获奖情况如下:杨浦区邮协《东方集邮报》、原地封研究会·东方封片戳研究会《封片研究》、极限研究会《极限集邮》、原地封研究会《原地集邮研究文集》共4部获一等奖;童国忠《大众集邮》、吴洪熙和吴天明《2000年极限集邮文集》共2部获二等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集邮图书就是集邮文献。但笔者通过学习FIP集邮文献评审规则和阅读相关权威文章,认为有些集邮图书不属于集邮文献,不宜当作集邮文献类别展品展出。如集邮杂文、集邮散文,尤其是所谓“闲情”类散文,都不能算集邮文献——尽管这类文章(集)曾出现在展厅里并获奖。林霏开的《林罪开集邮随笔三集》、郑启五的《集邮情感》等由集邮散文结集的图书就在“2001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中分别获得铜奖。  相似文献   

20.
全国邮市联谊会第七届年会11月6日在杭州召开,百大集团杭州收藏品市场承办了本届年会并担任会议主席。全国11个直辖市和省会市的13个邮币卡(收藏品)市场的负责人以及《集邮博览》《集邮》《集邮报》《上海集邮》《新民晚报》《上海晨报》等媒体的记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的议题是“邮政和邮市”,与会者畅所欲言,对邮市的现状、定位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多有精辟见解,征得会议同意,本刊摘要刊载研讨会论文和部分发言,供读者参考。 刘华(百大集团杭州收藏品市场总经理) 大家考察了杭州收藏品市场,我们市场的硬件不足,但象今天这样500个摊位,人满为患的场面每个星期都可以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