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村上春树之于文坛,乃至整个日本都是个不同凡响、不可或缺的存在,他的存在弥补了日本近代文学的一个缺口.短短数十年间,村上的作品便风行东瀛列岛,并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村上春树现象".各国各界的"村上迷"都积极地活跃在研究村上的行业之中,村上作品中的中国元素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去中国的小船>的感情基调--对中国的愧疚,及对日本的忧心,正是村上特殊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围绕村上春树的作品《去中国的小船》展开,着重从作品中出现的中国人与事,来探析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进而探究存在于村上内心的“中国”,以及由此显露的游离于虚幻与现实之间的村上自身.  相似文献   

3.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凭借其新奇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作力成为日本文坛屹立不倒的常青树,其作品中不乏对中国元素的描写。本文将从意识形态层面解读村上文学所蕴含的中国情结、历史认识及战争元素。进而分析村上春树对华认识的转变与发展,探讨引发这些转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凭借其新奇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作力成为日本文坛屹立不倒的常青树,其作品中不乏对中国元素的描写。本文将从意识形态层面解读村上文学所蕴含的中国情结、历史认识及战争元素。进而分析村上春树对华认识的转变与发展,探讨引发这些转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椅上春树研究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的目光,其特点是数量多、质量高、毁誉参半.其中村上现象与日本当代文学、村上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技巧、创作意识与小说倾向,以及外来影响与村上小说文体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试从村上的成长、回忆、公开发言及作品中梳理村上的中国观,并以<开往中国的小船>和<天黑以后>两部相隔24年的小说为例,进一步寻找根源.  相似文献   

6.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深受中国的影响,无论是他的成名作《且听风吟》,抑或是第一部短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在诸多文学作品中都涵盖了大量的中国因素。村上的创作原点在于他的父辈侵华战争的体验。他为了探索自身的孤独与失落的根源,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并在某种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鲁迅文学的理论,从而奠定了村上文学的基调和风格。如果不提及中国,村上文学将无从谈起,即中国是村上文学的创作原点。  相似文献   

7.
罗燕  黄冰 《成才之路》2010,(33):79-80
本文尝试从村上春树的经典之作《挪威的森林》入手,分析了小说中村上是如何以他独有的情调和手法来营造小说中的似真似幻的氛围,从而揭示出小说中村上与作品合二为一的独特的魅力世界。  相似文献   

8.
林传 《福建教育》2007,(10):58-59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转眼间,我站在三尺讲台上已经有21个年头了。这些日子里,平凡已化做生命中的一个基本元素,默默耕耘已成了工作的常态。然而这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岗位,因为它有金色的稻香、芬芳的花蕾,有蓬勃的朝气、心灵的欢笑,有希望的舞蹈、情感的律动。  相似文献   

9.
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数是万物的本原.数产生万物,数的规律统治万物. 他们认为:1是最神圣的数字.1生2,2生诸数,数生点,点生线,线生面,面生体.体生万物.首先生出水、火、气、土四大元素,四大元素又转化出天、地、人及万事万物.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上,老师在讲:“两个集合A和B的交集是指含有所有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而没有其他元素的集合。”  相似文献   

11.
李沧东的《燃烧》改编自村上春树原著《烧仓房》,同时融入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烧马棚》中的元素。在延续村上原著风格基础上,围绕"剥橘子"和"燃烧"两个核心意象,影片建构了整部电影的符号谱系。意象的丰富所产生的虚实效果又与村上小说一贯气质相符。在对原著改编过程中,影片《燃烧》还加入了对韩国社会阶级分化、青年失业、女性生存等问题的本土化改写,开放式双重结局的设置也从心理层面上剖析了当下韩国青年的现实境遇。最后李沧东对影片主题进行了哲学式升华,表达了寻找的失落、人生的孤独等共通的人类情感,并实现了对电影媒介的指涉。  相似文献   

12.
出于对村上春树的热爱,凡是他的书,我都会找来读。近日,又有一本村上春树的书出版了。不过,这本《为了灵魂的自由》(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1月)的作者不是村上春树,而是村上的“御用’,译者林少华。在书中,林少华追寻村上的灵魂,品评村上精彩纷呈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3.
村上春树是当代日本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战争与暴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且他的暴力描述多与"中国"及"中国人"产生关联。通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析村上的短篇小说《开往中国的小船》来具体阐述并论证这种关联性,进而推论出战争对村上文学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Easy Know Star     
村上信五村上信五对米饭似乎有着特殊好感,一饭包罗天下美食,无论是韩式拌饭、中式炒饭、意式炒饭还是法式海鲜饭,只要是和饭字沾边的料理,村上通通来者不拒,他对于米饭的喜爱从中可见一斑。不过,爱吃饭的村上也有自己极其讨厌的食物,那就是香菜。假如碰上了和香菜味道相似的料理,村上即使能吃也会下咽困难。  相似文献   

15.
当代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长期坚持翻译,并且对翻译形成了独到见解。我国翻译研究者对村上还缺乏关注,认识上也存在一定局限。本文梳理村上的翻译实践,从翻译的本质、翻译的策略、翻译的方法等方面,探讨其翻译思想,展示村上作为翻译家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6.
村上龙(1952年至今),本名村上龙之助,日本著名小说家,电影导演。村上龙擅长于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对具有尖锐性和敏感性的事件进行描述,其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中作者通过描写一群堕落的青年人来反映存在于当代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井由此作品开创了日本文坛的“透明族”文学流派。本文通过对村上龙的部分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其作品中“透明族”流派的文学艺术特征和作品中作者村上龙所欲表达的对于当代社会的关注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7.
杨颖  刘小刚 《成才之路》2009,(10):68-68
《舞动青春》,是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而创编的,本套操以基本体操的动作为主,融健美操、韵律操、舞蹈、瑜伽及现代运动元素为一体,动作设计健美大方、舒展顺畅,力度感强,富有朝气,体现了当代中学生青春、向上、竞争、拼搏的特点。音乐应激向上。把优美的旋律和适度的震撼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反映学生在阳光下尽情欢快。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青春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一书,从艺术层面上分析村上小说独特的魔幻主义手法,分析了魔幻背后的现实内涵;以小说的现实性为切入点,分析了主人公在现实世界的各种遭遇,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叹息,放弃又从新拾起生命,并分析了其中隐喻的隐喻对人物命运的影响;揭示村上在作品中的魔幻与现实之间,展现作者想要勇敢面对现实,真爱生命的内心诉求。  相似文献   

19.
村上春树是一个可以望着天花板看上一天的性情男人——喜欢爵士乐,喜欢读书,喜欢咖啡,喜欢美食和电影。他写作。他的脑子里满是优雅的中产阶级想法。品位够足,款款生情,眉目闪亮,但潮湿,有着忧郁的光,那忧郁里飘着雨意,雨意里有怀旧的音乐和咖啡的香气。他所写的就是那韵致。读村上的书,总是让人若有所思,蠢蠢欲动。村上小说中写的那些怅然若失的爱情,因为叙述中音乐般优美和韵调,更加惹人回味,回味出一片浅淡但意韵悠长的感伤。村上对音乐是一种天生的热爱,他与和田诚合作的《爵士群英谱》,成为爵士爱好者藏书中的珍宝。此外,村上也是个美食行家。在写小说前,他曾经做过爵士西餐厅的大厨!后来写了小说,他所热爱的美食自然也进入小说之中,为小说增添很多美妙的情调。村上小说里的美食绝对不是凭空而来,那些美食是可以按图索  相似文献   

20.
村上春树是当代日本文坛中最受瞩目的作家之一,许多评论者还不禁赞叹"村上离诺贝尔文学奖越来越近了"。在村上众多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