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唐诗宋诗风格不同,气象迥异。唐诗总体风貌昂扬向上,积极乐观,气度非凡,宋诗却毫无唐诗之雍容气度与豪迈气势。唐诗主兴象,而宋诗主理趣。  相似文献   

2.
“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典范。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这种刻意摆脱唐诗的藩篱,极力跳出唐诗磁场的努力.使宋诗呈现出迥异于唐诗的美学境界,获得了陌生化的审美特征。宋诗的陌生化是以唐诗为参照对象的。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生新的。“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的陌生化的结果。出于唐又异于唐的宋诗,因其诗人的陌生化的尝试,使宋诗“表现的对象陌生,形式变得困难,”“打破了审美主体的接受定势,审美主体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使主体获得陌生美感。  相似文献   

3.
宋诗的创建和批评始终是与唐诗传统紧密相联的。宋诗的创建过程便是唐诗传统的发扬过程,“宋调”的质疑过程便是“唐音”的凸显过程。它们相互交合,成为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4.
宋诗与唐诗大异其趣,与唐诗相比宋诗的题材和语言趋于通俗化。诗歌中有鲜明的忧患意识,出现了议论化和散文化倾向,风格上追求平淡为美。  相似文献   

5.
在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文人的世界”这一教学内容中曾经指出:“与侧重抒情的唐诗不同,宋诗最大的特色是讲求诗歌的哲理性。”阅读宋诗,品味宋诗,确实让人深深感受到宋诗以富有哲理而见长。  相似文献   

6.
与唐诗相比,宋诗在今天的流传程度要低得多,或许是因为那些人理而枯涩的诗句难以给予人们一种浅层的感发吧,但是流传在人们嘴边的宋诗佳句却是有着与唐诗不同的耐人寻味感。与唐诗一样,宋诗的佳作也多是蕴含着忧伤与惆帐,哪怕是在草木盛茂、  相似文献   

7.
宋诗三论     
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在宋代特定的思想化背景下,宋代诗歌在继承唐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呈现出求新求变的风气,表现出迥异于唐代诗歌的审美观念和美学境界,出现了许多优秀诗人,形成了许多流派。就宋诗的发展脉络及宋诗所取得成就的阶段性来看,宋诗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宋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议论化。严羽的《沧浪诗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都有所论及:“唐诗丰腴,宋诗瘦硬,唐诗如牡丹芍药,宋诗如秋菊寒梅”,“唐诗主情,宋诗主理”。宋诗扬弃了唐诗。“缘情”,情景交融,诗中有画,诗画一体的风格,以文为诗,以议论入诗。唐诗多激情的抒发,宋诗多理性的探索、历史的回思。  相似文献   

9.
宋诗的创作特点与唐诗有别,数十年来对宋诗的评价因时代风气影响而难言公允。黄庭坚的诗歌创作擅长使用典故并创造出独到的艺术成就,其用事如出唇吻使人不觉的能力令人惊叹。也在唐诗创作极其成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创出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崭新天地。对黄氏诗歌创作方法及其成就应有新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宋诗的创作特点与唐诗有别,数十年来对宋诗的评价因时代风气影响而难言公允。黄庭坚的诗歌创作擅长用典并能造新独出,其用事如出唇吻使人不觉。在唐诗创作极其成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创出了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崭新天地。因此,我们对黄氏诗歌创作方法及其成就应有一个新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宋诗的创作特点与唐诗有别,数十年来对宋诗的评价因时代风气影响而难言公允。黄庭坚的诗歌创作擅长用典并能造新独出,其用事如出唇吻使人不觉。在唐诗创作极其成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创出了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崭新天地。因此,我们对黄氏诗歌创作方法及其成就应有一个新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创作的巅峰,那么宋诗则是在唐诗基础上再造的新的辉煌。数量上,宋诗约20万首,是唐诗的5倍。诗人约11000人,称得上名家辈出,诗派林立,宋诗也因此成为中国诗史上唯一能与唐诗相提并论的一代诗歌。但是唐宋诗的相提并论,更主要是因其内...  相似文献   

13.
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黄庭坚的七律苔草百家句律之长,领异标新,努力刷新宋诗,创作了与唐音迥异的宋诗新风貌。本文通过与唐诗比较,探讨山谷七律的新变。唐诗多写家国大事,以情韵胜;山谷诗则以常事常理折射现实,向内开掘,重主体,重理致,以意标著。表现方法上,山谷诗意象恢奇,体势瘦劲,达到了思深情淡,形枯意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西昆派及其领袖杨亿素来被认为模拟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风格,西昆诗风乃晚唐诗风之延续。而实际上杨亿虽以李商隐为师法对象,但已渐渐走出唐诗的范围,初步展现出宋代诗家的特质,是唐诗向宋诗的转型。而江西诗派及其掌门人黄庭坚又受到杨亿诗学思想的影响,并且有了进一步的脱化转变,最终实现了由不成熟的宋诗向成熟的宋诗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唐宋诗词辨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曲,已明确地指明了各朝代文学样式发达繁荣的侧重点。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何在?却是自宋代以来历代学者聚讼争执了近千年的文学史上的公案。我以为能够从历史与艺术两方面探究其根源,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唐诗,宋诗及唐宋词是一个关键性的大问题。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两宋以词见长,宋诗逊于唐诗成了史家定评。唐诗与宋诗究竟差异何在?南宋严羽,明代杨慎,今人钱钟书,缪钺等大家虽然所持的褒贬态度不同,却一致认为唐诗主情,宋  相似文献   

16.
别眼看宋诗     
宋诗是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根植于宋代社会的特定历史土壤。宋诗呈现出了与唐诗迥然不同的诗歌面貌。“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创作原则赋予诗歌理性化、自然平淡、意在言外的形象,显得尤为冷静和透脱。可以说,唐诗、宋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学体系,后世诗歌的发展都没有从根本上越出这两大诗歌艺术系统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宋诗,在文学史上的成就是不可轻易抹杀的.对比唐诗,宋诗有着它过人之处,就是在于开创了与唐音截然不同的特色.宋调有着多方面独特美,是变化于唐诗、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一种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18.
任庆 《文学教育(上)》2008,(23):108-109
唐诗和宋诗之优劣,在后代引起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对唐宋诗不同风格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大致激情发越者多喜唐诗,性格沉潜者多爱宋诗。唐诗太辉煌了,以至使人发出一切好诗皆以被唐人作完的感慨。它像一座座巍峨的高峰威压在宋诗面前,成为宋诗难以回避与超越的文化背景。但宋人又不甘心不超过它,于是有了种种考虑,种种安排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特点,种种利弊。  相似文献   

19.
浅析宋诗特点及创作上的遗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开形象,就没有诗。散化,议论化,“以才学为诗”是宋诗的特点,这一特点给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这也正是宋诗不及唐诗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宋诗选本与唐宋诗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讼纷纷的唐宋诗之争在历代宋诗选本中都有所反映,选宋诗,或站在尊唐的立场上,通过编选宋诗而行贬抑宋诗之实;或站在尊宋的立场上,强调宋诗与唐诗之异。晚清的宋诗派将唐宋诗视作一个整体的审美范畴,力图兼融唐宋,它们的宋诗选本诗的理解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