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批评理论是现代英美文学批评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流派.新批评理论认为文学研究应该以作品为中心,其理论观点包括“文学本体论”、“意图谬误”与“感受谬误”、“细读”模式等.在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运用新批评理论的对策有:精选作品,适当细读;结合多种批评理论,提高分析能力;注重分析语境,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当代台湾及旅美文学批评家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为台湾,也为20世纪中国的文学批评与研究提供了重要而独特的审美经验。文章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位学者——夏志清、颜元叔、李欧梵、王德威,简要考察论析了他们各自的批评个性与贡献。  相似文献   

3.
葛逸凡女士是生于大陆、后居台湾、1965年移民加拿大的作家,著有《欣欣向荣》(1971)、《金山华工沧桑录》(1989)、《时代.命运.人生》(2003)等小说和散文。《金山华工沧桑录》(大陆书名《他乡风雨》)是首部依据加拿大华工史而创作的中文小说,荣膺台湾海华文学奖第一名。作者还曾荣获台湾《文坛杂志》文学奖短篇小说第一名和2008年冰心文学佳作奖。本访谈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作家的书香童年;第二部分描述了作家对台湾文学的阅读和参与,以及其广阔的英文阅读面;第三部分结合加拿大少数族裔生活讲述了作家对所居城市Kelowna的深刻感受及其自传体创作;第四部分讨论了代表作《金山华工沧桑录》的内容、风格和创作过程;第五部分呈现了加拿大华人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及作家与洛夫、痖弦等文学名家的交游。本访谈对于真切了解作家写作心理、华人文学和加华文学历史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余华是中国当代先锋派作家的骨干,他的创作可以说与先锋文学的发展同步。他的作品始终呈现出“偏离以确立人的主体性为目标的新时期文学主潮,而表现为对人的存在属性的书写。”也就是说,在余华以前,中国作家对人的困境的关注,只停留在人的社会属性(如“伤痕文学”)和人的文化属性(如“寻根文学”)层面上寻找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以后,“反共文学”一度泛滥。出于对政治文学的厌倦和对文学本位的坚守,“怀乡文学”风行起来。继后现代派文学出现,并成为主流,实现了文学的本体回归,同时使台湾文学达到成熟并汇入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在这一过程中,以覃子豪和商禽为代表的巴蜀籍作家的成就和贡献更巨大的。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马华文学史上,领风气之先的旅台作家,常常扮演着前卫、先锋、变革的文学角色。而在台湾文坛,旅台作家的南洋背景异域色彩又赋予他们某种神秘的美学魅力。“旅台马华文学”扮演了两者间交流与互动的中介角色。旅台作家的文学书写、论述和活动不仅深刻地影响了马华文学史的进程,而且在台湾文坛形成了一股新势力,这股势力已经成功地介入了台湾文学场乃至文化场的运作之中。  相似文献   

7.
《学语文》2006,(1):10-15
(一)识记作家作品和文学体裁 [致误统象]《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确定的一个考点是“能识记文学常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这一考点在2002年之前,被列为必考内容,2002-2004年均被列为“不作考查”内容,  相似文献   

8.
《方舟》和《盲点》分别是大陆作家张洁和台湾作家廖辉英的代表性作品,也被认为是最能标志两位作家“新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性研究,不仅可以发掘出两岸女性文学在悠久中华文化中的共性,还能探究出由于两岸长期分离而造成的思想内容和文学表达上的差异。通过对差异的比较和分析,才能实现更好的互相理解,进一步推动两岸女性文学彼此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江苏籍台湾作家在台湾文学方阵中处于排头兵的地位。他们常常鼓动或引领了某一文学思潮;他们的作品是某一文学领域里的精品、上品;他们坚持“一个中国”,主张中国统一,反对“台独”。  相似文献   

10.
对于汉语文学写作而言,1950年代是一个需要“面具”的年代,无论是大陆、台湾与香港,还是东南亚地区和欧美地区的华文文学创作无不如此。由于社会政治格局的变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巨大文化压力,迫使作家割断自身的文化历史联系而使其创作被驱入“悬置”状态。但是,一些作家仍然在时代共名与国家体制之外寻求突围,在历史转折的阵痛中寻找自己的作家身份。文章主要以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文学为研究切入点,深刻阐释了1950年代文学的“悬置”以及在“悬置”中突围这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文学本体论上,郁达夫是一个“唯真唯美”说的倡导者。他的文学观念的最基本内涵是情绪表现论,认为是不可遏制的情感“逼迫”作家写作,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他认为,文学具有宣泄情绪、净化情绪,能为读者作者寻觅知音、为读者提供审美享受的作用,但他否认文学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12.
(一)识记作家作品和文学体裁 [致误统象]《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确定的一个考点是“能识记文学常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这一考点在2002年之前,被列为必考内容,2002-2004年均被列为“不作考查”内容,  相似文献   

13.
对台港文学的研究,开始有从政治出发的倾向,表面在台湾文学研究中是重乡土派文学轻现代派文学,重怀乡爱国主题的作品忽略其他题材作品;香港文学研究中配合“九七”回归过于直接和简单化,对“南来作家”的作用强调过头。后来的研究跳出了为政治服务的框框,逐步回到文学本身的轨道上来,使这些研究论著具有自己的科学形态和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以来,台湾的学批评可谓众声喧哗。但在多元声音的背后,人们可以发现,西方后结构主义思潮在台湾学批评中产生了深刻而且广泛的影响。某种意义上说,50年代至今的台湾当代论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范式转向,即从新批评和结构主义转向后结构主义。新批评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学理论尤其是英美论的主潮,50年代开始在台湾坛登陆,经过颜元叔的推广,新批评在60年代台湾的学院派批评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具》、布鲁克斯的《论诗歌的矛盾语》和韦勒克与华伦的《学理论》等新批评重要献进入台湾学批评场域,结构、肌质、张力、歧义、反讽、矛盾语、细读、本体、本身俱足以及作品内在价值等一系列新批评概念成为学批评的基本工具,也形塑了当代前期台湾的学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学是独立自足的有机体。是一种有机的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15.
沃兰德 《华章》2011,(4):28-29
整体感知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1984年发表于《上海文学》,一时引得文坛瞩目,人人争睹为快。后来登陆台湾,使得台湾读者和文学界对大陆文学刮目相看,甚至掀起一股“大陆热”(电影版《棋王》亦是在台湾拍成)。“寻根文学”大兴是在1985年之后,阿城可谓发其先声。《棋王》被誉为“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6.
作家心目中的文学位置总是高于文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位置;在历史上,作家的位置从来不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无论是文学还是作家,才正式“到位”,即达到了应有的位置;文学也好,作家也好,都应该在现有的位置上,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7.
海派文学不仅指建立在特定地域基础上的文学空间(包括作家作品、风格流派……);也包括文学生产和传播方式以及整个文学生态所构成的文学制度和环境。施蛰存既深受上述制度和环境空间的影响,也以自身的实践丰富了海派文学的土壤。本文通过讨论施蛰存文学创作、翻译的多元面向,文艺理念的核心(“无意思文学”、“轻文学”观与“伴侣”编辑理念),以及主持《现代》时期借水行舟、灵活机变的实践,来彰显其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在文论史上,关于“文学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一直众说纷纭,主要有几种观点:文学是对科学真理的抽象传输、是对世界的再现、是作者的表现、是读者的体验。而兴起于19世纪的新批评派在这个问题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它摒弃了前人观点的不足,将文学看成是一个以文本为中心的独立自足的世界,为推进文学本质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文学在俄罗斯是文学的一个支脉,对于儿童文学来说则是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离开“人与人”的主流文学,创作以“人与自然”为范畴的大自然文学,是苏联一些作家为摆脱政治意识形态是非的“以退为进”的不得已办法。大自然文学从文体上可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实录性、知识性、科普性的作品;第二大类是大自然氛围浓郁的小说作品;第三大类是传递人类“绿色思想”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岁末一期刊物,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将疲态拖至年底,有的推出压轴大戏。《人民文学》推出的海外华人作家袁劲梅的《罗坎村》(中篇),纵横捭阖,跨文化思考的格局和深度,都令国内作家汗颜;《当代》推出的曾征路的长篇(《问苍茫》,是“底层文学”兴起以来的首部长篇力作,显示出明显的“新左翼文学”特征。此外,石舒清的《灰袍子》庄严而脱俗,孙惠芬的《致无尽关系》散发着浓浓的年味儿;李浩的《九月的一个晚上》(短篇)以思辨性的叙述再次展示了“怎么写”的魅力;杨文冰的《菩提》(中篇)以一个生死交锋的故事探讨“执著”与“放下”的佛家命题,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