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研究《唐诗三百首》中出现的名物词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漏收名物词词条405个,占《唐诗三百首》中名物词总数近63%,并漏收一些名物词的义项。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和《柯林斯高阶英语词典》都是语文性词典,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名物词的基义释义存在着一些相同点,释义都简明通俗,都抓住了意义的基本特征,都采用词典定义的释义方法等,这些相同点也是由这两部词典的语文性决定的。语文性的不同表现使两部词典在名物词基义释义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异,对名物词释义给出的区别特征多少不同,释义时用什么事物做描述不同,释义结构长短不同等,这些细微的差异是由于民族差异性造成的,是两部词典名物词释义语文性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3.
名物词是对具体特定物的称谓。我们在对《庄子》进行名物词甄选、探源、系联等研究工作过程中,共收集到有关器物(具)类名物词71组,本文特以"椁"为例,通过对它进行释义、探源以及系联同源等工作,发掘出"椁"一词的词源义,同时系联出和"椁"相关的"郭""廓""霩""鞹"等一系列同源词。  相似文献   

4.
《礼记》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书中记载的服饰类名物词数量众多,包括祭服、丧服、朝服、吉服等各种具体的服饰类名物词共计152个,这些众多的服饰类名物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服饰语义场。而服饰是划分社会等级、辨别亲疏关系、表达人们心愿的重要工具,本文在全面考查、整理《礼记》服饰类名物词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服饰类名物词系统的不同层次,同时探讨了先秦礼法制度下的服饰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5.
具有较高史料参考价值的《酉阳杂俎》,广受人们征引和注目。名物词是传统训诂学着力探讨的内容。《酉阳杂俎》内包含大量名物词,而这些名物词既是《酉阳杂俎》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难点。今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了有关于动物类名物词的一些问题和异议,在此陈列出来,希望能为《酉阳杂俎》的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关于<尔雅·释木>名物词的理据,前人已作过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们在充分肯定其重要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某些异议.因此,本文重新对<尔雅·释木>名物词的理据进行了考察分类,并试着揭示古人为树木命名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东晋南北朝道经名物词新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首次对东晋南北朝道经中的名物词新质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填补了相关学术空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洋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了这里的语言中出现大量的植物名物词,高洋侗语对这些植物名物进行了细致而独特的分类,而这些植物名物背后必然隐含着侗族深厚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尔雅》作为一部以先秦以及秦汉时规范的标准语释古词语和方言词的专著,对当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名物词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分类字典。本论文选取《尔雅》的第十三篇《释草》篇中的名物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出发,对其命名理据进行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10.
辞书名物条目容易出现偏差,与名物条目材料不足有关。《辞源》名物条目中或义项缺失、或释义不当、或例证滞后等疏误均与此相关。名物本身有着阶层之分,而古今辞书编纂有重书面语轻口语,重文人作品轻民间创作的偏向,导致涉及下层百姓的名物在辞书中出现一些问题。敦煌文献特别是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百姓生活。文献中大量的名物词,对大型辞书名物条目的编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方位词是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的类。它既具有名词的某些特点,也具有名词所没有的特点。把它归为名词的下位类,对全面认识方位词的特点不利,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方位词在语法上的最大特点是黏着性,在表义上的特点是不确定性。从词类系统的内部一致性,外部排他性的角度上说,方位词应是一个独立的类。  相似文献   

12.
英语名词的非范畴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名词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征的过程。这些名词在重新范畴化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失去了一些名词范畴的典型特征,同时获得了新范畴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3.
考察“形容词+子”格式构成名词规则发现,只有单音节形容词可以通过这一规则构成名词,但是具有很强的限制性。这类名词中的“子”功能不同,有的是词缀,有的是类词缀。这类名词从语义上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在使用上具有口语色彩,其中表人的部分还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4.
"程度词 名词"虽是一类很特殊的结构,但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接受性.与一般意义上的名词不同,进入这一结构中的名词需具有由具体指称向情状描述转化的潜在语义特征.这类名词与程度词的组合弥补了形容词语义表达上的缺失问题,并由此引发了部分名词向名形兼类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结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原本不是一个被语法学界完全认可的语法组合,然而在当代口语及书面语中,“程度副词 名词”组合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可见,“程度副词 名词”虽是一类很特殊的结构,但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接受性。与一般意义上的名词不同,进入这一结构中的名词需具有由具体指称向情状描述转化的潜在语义特征,这一类名词与程度副词的组合弥补了形容词语义表达上的问题,并由此引发了部分名词向名形兼类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对副词与名词的组合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否定副词虽然可以有时直接用在名词前,但构成的并非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程度副词与名词的组合情况很特殊:从语义上扩大了名词的内涵。同时,对一些不规范的语言现象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中,除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以外,表示抽象概念及人们的各种感受的词,表示动作的词,表示某动作的发出者和接受者的词,表示人或事物的状态的词,表示时间、处所的词以及表示人的身份、地位的词,都可能是名词.warm与warmth固然含义不同,但都可用作名词,归入不同的名词类型.  相似文献   

18.
汉语名词计量方式的认知基础是事物的离散性特征,离散性强的事物,投射到语言中,相应名词的空间性就强;离散性弱的事物,投射到语言中,相应名词的空间性也弱。强空间性名词可以适用所有类别的量词,弱空间性名词不能适用个体量词,根据其空间性程度,只能适用度量量词、部分量词、借用量词、种类量词,或完全不能与量词组合。名词与量词的组合不是任意的,是有理可据的。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中有大量人体隐喻词。其中,部分人体名词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被引申到了表空间关系的语法范畴,产生了语法化现象。分析英汉语语料后,发现两者都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人体域到物体域的隐喻阶段;(2)成为表示方位的名词;(3)最后语法化为表示空间关系的语法标记。产生此语法化现象的内部语义条件在于该人体名词的空间意义得到突显,其外部条件在于人们的语用需求。不同之处在于:英语中人体名词其相应的空间关系主要由副词和介词来体现;而汉语中,则主要集中在方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