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卡》一课中的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反映了当时学徒生活的痛苦;插入其间的和爷爷在一起的乡村生活衬托了凡卡学徒生活的孤独、悲惨;幸福、快乐的梦境暗示着似喜实悲的结局。但由于“凡卡”时代离现在太远了,学生很难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制度的残酷、人性的冷漠,根本体会不到凡卡所遭受的苦难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丰富的形式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一、联想中读,读出真情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于引领学生“入乎其内”———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使学生与文本…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凡卡》,以深沉的笔触、衬托的手法,满怀深情地描写了一个饱受摧残与虐待的小学徒凡卡。作者以凡卡向他唯一的亲人爷爷写信这一事件的发展为顺序,用环境描写、回忆插叙等形式,衬托凡卡的孤苦心境和痛苦生活,巧妙而自然地展示了凡卡的悲惨命运,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的黑暗,控诉了资本主义魔爪攫取贫苦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2课《凡卡》一文以“梦”结尾,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寓意深邃,耐人回味。其一,契诃夫的父亲开杂货店,店里有两个学徒,他父亲常常虐待他们,作者经常目睹这一切,这是作者创作《凡卡》的基础因素之一。以梦结尾则是作者从整个沙皇黑暗的社会制度这个大角度上,来进行剖析创作的。其二,以梦结尾表明了旧俄罗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与向往。其三,能使读者联想到旧俄罗斯成千上万的“小凡卡”以及劳动人民饱受着人吃人、人压榨人的残酷现实。其四,以梦结尾暗示着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人民,要过上幸福光明的生活,在那个黑暗的现实中只…  相似文献   

4.
《凡卡》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写于1886年的一篇著名小说,通过九岁的小学徒凡卡给爷爷写信,倾诉自己痛苦的学徒生活的故事,反映了俄国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透过凡卡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那双躲在语言背后的含泪的眼睛,感受到作者悲悯的情怀。《凡卡》的表达方法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5.
《凡卡》课文的作者借凡卡写信给爷爷这件事叙述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作者用写信的方式按写信前、写信时、写完信这样的顺序来叙述凡卡怎样受苦的。在写信的同时插叙了几件事来衬托凡卡的悲惨命运。课文通过细节的描写,把能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6.
<凡卡>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写于1886年的一篇著名小说,通过几岁的小学徒凡卡给爷爷写信,倾诉自己痛苦的学徒生活的故事,反映了俄国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透过凡卡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那双躲在语言背后的含泪的眼睛,感受到作者悲悯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凡卡》叙述的是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契诃夫的这篇小说细节描写非常成功,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学时可抓住三处细节,长文短教。一、抓凡卡学徒生活的细节,突出“苦”字课文第8自然段从凡卡挨打、挨饿、挨冻三个方面叙述了凡卡的学徒生活,写凡卡挨打时,“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一个“揪”字,一个“拖”字,充分说明了老板的凶狠和凡卡的可怜;写凡卡挨饿时。文中具体地写了他三餐各吃的什么,“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可见凡卡食不饱腹;写凡卡挨冻时,写了他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从中可以看出凡卡衣不蔽体,过着非人的生活。所以凡卡最后才写信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教学本段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1.本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凡卡的学徒生活的?2.凡卡为什么挨打?老板用什么打?怎样打的?找出有关  相似文献   

8.
《凡卡》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写于1886年的一篇著名的小说,通过九岁的小学徒凡卡给爷爷写信,倾诉自己痛苦的学徒生活,反映了俄国沙皇统冶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透过凡卡的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邪无限悲悯的情怀。《凡卡》一文的表达方法也很有特点。仟文中将凡卡怎样写信、信件的内容和写信时的回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穿插映衬。通过对比、暗示等方法,展现了凡卡内心令人不忍抚摸的“痛”。  相似文献   

9.
《凡卡》的作者借凡卡写信给爷爷这件事,叙述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作者用写信的方式按写信前、写信时、写完信这样的顺序来叙述凡卡是怎样受苦的。在写信的同时插叙了几件事,来衬托凡卡的悲惨命运。课文还通过细节描写,突出地表现了中心。本文根据课文内容及结构特点和本单元  相似文献   

10.
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的《凡卡》,描写了一位幼年学徒的悲惨命运。《凡卡》以凡卡给乡下爷爷写信内容为主线,穿插了记叙、回忆,饱含了九岁学徒的血和泪。凡卡写的信,内容是完整的。信的结尾句在问候了阿辽娜、艾果尔和马车夫之后,却是“别让旁人拿我的手风琴”。这是一个妙笔,可是有的同志却不理解。  相似文献   

11.
《凡卡》叙述的是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契诃夫的这篇小说细节描写非常成功,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学时可抓住三处细节,长文短教。一、抓凡卡学徒生活的细节,突出“苦”字课文第8自然段从凡卡挨打、挨饿、挨冻三个方面叙述了凡卡的学徒生活,写凡卡挨打时,“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一个“揪”字,一个“拖”字,充分说明了老板的凶狠和凡卡的可怜;写凡卡挨饿时。文中具体地写了他三餐各吃的什么,“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可见凡卡食不饱腹;写凡卡挨冻时,写了他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从中可以看出凡卡衣不蔽体,过着非人的生活。所以凡卡最后才写信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教学本段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1.本  相似文献   

12.
《凡卡》一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叙述了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以及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教学时.我们不应将人物形象“标签化”、文章主旨“政治化”,而应确定适合学生的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感受凡卡在苦难中仍追求自由、美好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13.
析《凡卡》难点皋兰县钱家窑学校陈以礼《凡卡》描写的是一个由农村到城市做学徒的9岁儿童的悲惨遭遇。课文揭露了沙皇制度的黑暗与当时社会的罪恶,使我们从中看到了受尽摧残的旧俄罗斯人民的生活缩影。课文中凡卡给爷爷写的信,内容完整,以3个“叹气”为思维线索,饱...  相似文献   

14.
《凡卡》一文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照课文顺序组织教学。而我紧紧围绕三个对比,导读课文,收到了良好效果。一、老板与爷爷对比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细读课文:凡卡的学徒生活很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经过反复阅读讨论,学生知道了凡卡的悲惨遭遇。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就会情动辞发,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与作品同喜同悲,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1.挖掘教材,诱发情感 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挖掘教材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则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凡卡》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激起学生对旧社会的痛恨,我重点抓住第八自然段,充分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扣准字、词、句,从挨打、挨饿、不得安睡这几方面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  相似文献   

16.
《凡卡》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文章通过描写一个由农村到城市做学徒的九岁儿童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残暴,表达了作者对被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说由两条线索交错展开,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学时要注意“理清线索、品味细节、指导朗读”。  相似文献   

17.
我所学过的课文中,《凡卡》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只要一有空,我就拿出它来读、想。《凡卡》是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写的一篇文章。它塑造了一个由乡下来城里做学徒的9岁男孩凡卡的悲惨生活。读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凡卡是个孤儿,只有爷爷这一个亲人。爷爷也因为经济困难,不得不将小小的凡卡送到城里当学徒。凡卡在城里无依无靠,备受欺侮,他受尽了折磨——老板动不动就打他,可那里,没有人同情他。读着《凡卡》,我不禁为自己出生在社会主义新中国而暗自庆幸。我在家里有父母疼,在学校有老师的教育、培养和关心。9岁时,我正享受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8.
理清文章的行文顺序(脉络)是准确划分段落的重要依据和保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运用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理清脉络再分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联系生活经验分段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者创作多是遵循生活规律来布局谋篇。鉴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顺文章脉络,给文章分段。例如,给《凡卡》一课分段,可以这样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凡卡》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他爷爷写信述说其遭遇。对于写信,大家都比较熟悉。想想看,你平常给某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凡卡》一文,作者采用书信的形式,展开凡卡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的悲惨虐待,其间又交织着作者的叙述及凡卡对乡下生活的美好回忆。而似喜却悲的结尾,让文章的结局寓意深刻,既表达了凡卡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待,又“欲说还休”地昭示着凡卡无法改变的痛苦命运,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个发现、一处质疑、一句插话,这些微小的细节,有时竟藏着一个个教学生成点,抓住了这些细节,就促进了课堂动态生成。在《凡卡》(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及时关注了课堂中的两个细节,致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成的活力,充满了思辩与灵性。【片段一】凡卡为什么会写信生:老师,凡卡没有读过书,他根本不识字,为什么会写信?生:是啊!小凡卡家里很穷,他才九岁就被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他哪有钱去读书?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凡卡为什么会写信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出答案吗?生:我知道,凡卡会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