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新《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时代精神。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彻落实新《守则》新《规范》,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之友》2004,(6):56-57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日前,教育部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形成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以下简称《规范》)。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守则》和《规范》集中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  相似文献   

3.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山东省海阳市教体局从紧抓“六个环节”和强化“四个结合”着手,在全市中小学积极开展“学《守则》,遵《规范》,讲文明,树新风”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过去使用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北京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是原国家教委、原北京市教育局于1981年至1994年间颁发的,多年来,在中小学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产生很大影响。与此同时,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也随之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道德修养和德育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形势发展和中小学生身心发…  相似文献   

5.
《青海教育》2004,(7):5-6
教育部最近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后的《守则》与《规范》将于2004年9月1日起执行。为此.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及中小学生学习,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实施。现将新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6.
何春玲 《考试周刊》2011,(31):143-144
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灵活运用《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能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自觉遵守,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守则》和《规范》;使《守则》和《规范》成为对学生多元测评的一个依据;使《守则》和《规范》教育成为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2004年,教育部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进行了重新审定,并明确《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集中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中学生守则(试行)》已出台,这是《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守则》第一次修订。试行守则增加了新内容,也去除了诸如“生活俭朴”、“谦虚”等旧的内容(《东方早报》2003年9月23日)。守则和规范同样也是文明的底线,给学生制定最基本的文明标准,树立起的思想观念和做人的基本要求,都是学生今后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毫无疑问,当社会背景和教育观念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时,传统教育中缺乏创造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因其失去时代色彩,就理应被进步的理念淘汰掉。《上海市中学生守则(试行)》去除诸如“生活俭朴”、“谦虚”等旧的内容,笔者就认…  相似文献   

9.
“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其教育、训练的目标应是“养成”,把《规范》要求转化行为习惯内化心理索质。从“养成教育”角度,我们把《规范》的实施当成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紧抓好。一、教育要求序列化作为系统工程,《规  相似文献   

10.
张之娜 《教师》2014,(19):121-121
正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提出以育人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从理论上进行指导、从思想上进行启迪,从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行为上进行约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习  相似文献   

11.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守则》),将原版《中小学生守则》和针对小学生、中学生的两个《日常行为规范》合二为一。与旧版相比,新《守则》增加了很多贴近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引入新时代词汇,也随之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相似文献   

12.
新《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已颁布了,它以新的理念、新的条款替代了旧《守则》、《规范》中不符合时代的内容,给广大中学生提供了新的行为准则,甚是令人欣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中仍有一些不规范之处。 例如:《守则》第二条:“遵守学校纪律”;《规范》第18条:“按时完成作业”。 众所周知,现在各中小学校的“纪律”,五花八门,有不少与法律相冲突的地方。试问:能按要求开设全部课程的学校有多少?能按要求让学生过双休日的学校有多少?能按要求保证学生每日学习时间不超过 8 小时的学校有多少?双休日被学校变成单休日或半休日,…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守则,是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行为习惯养成所提出的一个总体目标和要求,我国现行中小学生守则是教育部于2004年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诚如顾明远先生所说,"政府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或者编制课程标准,编写国家通用教材,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选择,即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和儿童发展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文化内容作为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下发后,我们太和区文教系统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贯彻执行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了重要的工作日程,从区情出发,以人文精神为基础,以保护儿童天性  相似文献   

15.
周玉琴 《农村教育》2006,(12):60-60
日前,上海市教委推出第3版《中小学生守则》,其中《中学生守则》增加了“学会感恩”等条款。那么什么是感恩呢?所谓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在实践教育中,要求学生学会感激别人,感激社会。  相似文献   

16.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对于中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价值。为此,很多学校都逐渐开始组织开展《弟子规》学习活动,以此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此,对《弟子规》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整合展开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在最近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增加了“诚实守信”等7项新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诚实待人、讲信誉守信用、树立责任心等方面,有着极大的益处。诚实是人的基本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它要求人们的言行必须和内心思想一致,不论说话还是做事都实事求是,讲究信用。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则是诚实的外在表现。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讲究诚信,反映了人们对自我完善的不断追求。不论在  相似文献   

18.
作为规范学生行为的中小学生守则,中美两国各有不同。本文从教育理念、教育侧重、培养目标及语言表述四个层面分析中美《中小学生守则》,以期加深人们对中美教育差异的认识,并能从中汲取有利于完善我国中小学生守则之处。  相似文献   

19.
《家教指南》2005,(1):34-34
北京市教委颁布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诚实守信,考试不作弊等首次列入《规范》中。  相似文献   

20.
近日,国家教育部重新修订了《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36条中明确提出:"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 不进入营业性网吧"。从中同学们不难看出,《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那么,学校和学生时上网是怎么看的呢? 最近,记者专门到部分学校作了一次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