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传统中国画中有众多赋有民族特色的范畴,要学习,就应抓重点、抓线索.作者认为"形"与"神"这一对范畴,在传统中国画诸范畴中既是重点,又是线索.首先,文章考察了"形"与"神"的确切涵义;然后,阐明它是传统国画诸范畴中的重点;最后,阐明了它是把握其它范畴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2.
3.
4.
杨晓霖 《现代语文》2007,(2):112-112
2006年4月6日《瑞安日报》中《"教"与"养"》一文谈到"父母对子女教与养,不可倚轻倚重";2006年8月30日的新华网教育时评文章《学生评语岂能从网上下载》一文中,论及"在抓考试成绩与品德教育中存在倚轻倚重的现象";2006年10月7日的《农村信息报》文章《水生植物掀起园林造景热潮--杭州水生植物园林应用研讨会侧记》一文中说到"目前在水生植物的应用设计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倚轻倚重现象";到谷歌引擎键入"倚轻倚重"一词,也可以得到非常多的搜索结果.  相似文献   

5.
一、报刊中有回避使用"黏"字的倾向 笔者最近在阅读报刊时发现,许多报刊往往有回避使用"黏"字的倾向,不管是表示动作的"粘",还是表示性状的"黏",习惯上都喜欢写成"粘".比如《人民日报》等一些权威报刊有这样的句子:  相似文献   

6.
“二奶”这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是全社会话语的焦点。根据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二奶是与中国传统婚姻家庭制度格格不入的,但是即使全社会都在谴责它,“二奶”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泛滥,以致于出现了职业化的“二奶”。但是最近让人们对这个问题的争论达到空前激烈的是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二奶”维权网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首诗,家喻户晓,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也会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为什么生"紫烟"?知道的人并不多.我问过上初中的儿子,我一提起《望庐山瀑布》,他得意扬扬,有声有色地背诵起来.当我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生紫烟,不说生青烟、黑烟或白烟呢?他哑然失声,说:"不知道,老师没讲过."  相似文献   

8.
朋友,您听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点击烦恼最近,不知怎么回事儿,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身上新添了一些"怪毛病"。比如,写完一行字后,非要从头开始把这句话反复看几遍,确信没有什么毛病后再写下一句,写完  相似文献   

10.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迁平."  相似文献   

11.
周静 《课外阅读》2011,(5):280-280
我曾读过这样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他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雷蕾 《红领巾》2010,(5):42-42
放寒假了,我到姐姐家去玩,一到家门口被一只可爱的小狗迎进了屋。“姐姐,这就是你常说起的那只狗吗?好可爱噢!”我激动地问姐姐。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课改对美术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如何有效的改善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成为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积极调动美术课堂的活跃程度,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尽情的享受美术带来的快乐,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遣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职学制缩短后"两课"不能被取消,但要对"两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要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建设一支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适应"两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两课"教学的评价模式也应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5.
人们通常把一些不切实际、离奇的想法说成“异想天开”。可是,有“异想”的人就不能够使“天开”吗?我认为答案是不确定的,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人大都是由“异想”从而发展到“天开”的。  相似文献   

16.
“学习经验”(1earning experience)这个术语,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教师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因此,坐在同一个班上的两个学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经验。假定教师正在解释某一问题时。一个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而且把精力集中在教师的解释上,他就能看出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并能根据教师的解释,从自己的经验中找出某些例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你更坏!”“你更坏!”有一天,“损坏”和“损害”吵吵闹闹来找词语王国的国王,要国王评评他们谁更坏。  相似文献   

18.
张庆庆 《现代语文》2007,(2):110-110
"高调"和"低调"这两个词在现今媒体语言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它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分别为:"高调:高的调门儿,比喻脱离实际的议论或说了而不去实践的漂亮话:唱高调.""低调:低的调门儿,比喻缓和的或比较消沉的论调."很显然,"高调"和"低调"是两个含有贬义色彩的名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小作者用自己的思想为幸福做了新的诠释,在他的眼里,“幸”与“福”是分离但又统一的两部分——  相似文献   

20.
张无骄 《新作文》2010,(12):18-18
小时候,我喜欢拱在爸爸的怀里睡觉,就像一只小猫。后来爸爸和我约定了.一个暗号:如果哪天我想跟他睡觉,就喊:“小猫呼叫老猫!”爸爸就学猫叫:“喵一一喵!”这个暗号很好玩,每次一用,我们都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