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子十分顽皮,在家时,除了吃饭、睡觉、写作业,其余空闲时间都在外面和一帮小孩玩耍,时不时给我惹出些不大不小的麻烦。一天,我下班回家,见妻子正在训斥儿子,便问何故。妻子没好气地说:"看看你儿子的杰作吧,气死我了!"说着把一团碎布绳索和几根竹竿扔到我面前。原来,儿子和小伙伴玩打仗游戏,缺少做红旗的布,就把妻子的一条红纱巾剪成了几面小旗。我听后也很来气:这不是一个小败家子吗?现在把一条纱巾剪了,明天玩火烧赤壁,还不把我们的房子一把火点了?我把公文包摔在沙发上,手指着儿子说:你,过来。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有一位睿智的老太太。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向她问问题,而她总是有问必答。小孩子中有个调皮的捣蛋鬼。有一天,他抓到了一只小鸟。他双手捧着那只小鸟,然后招来一群朋友,对他们说:"我们去耍弄一下那个老太太,好不好?我先问她我手里有什么,当然她会说有只鸟,然后我就问她这只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她要是说死的,那我就松开手让鸟飞走;她要是说活的,我就猛地一捏,给她看一只死鸟。这样,她怎样答也答不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乐透彩券乐透了全台湾人的心,人人见面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买了吗?"有一天,国小五年级的女儿看我紧盯着电视上公益彩券抽奖节目,问我:"妈,你买了吗?"见我点头,她竟皱起了眉头质问我:"你为什么要买?你已经很幸福了呀,干嘛还买?"她这一句话让我感到惊讶,我问:"妹妹呀!买不买彩券和幸不幸福有何关联呢?""妈,你不是常说,上天待每一个人都很公平的吗?他在这里少给你一点,就会在别的地方多给你一点……"没错!因为女儿出生时脑部受了一点伤,所以在IQ上比同龄孩子差了一  相似文献   

4.
她经历了两段感情。第一段感情在她高一的时候已经到来,现在想起来,那是极端纯粹的精神恋爱,或者爱恋,因为他们不曾牵过手,不曾亲过脸,不曾感觉到彼此的温度。有时候一点点无心的碰撞,都给她惊心动魄的感觉:他会怎么想?会不会以为自己是故意的?这样的想法,让她几年后想起,都忍不住想笑出声来——那时候的自己,真是太纯洁,太纯洁了。每次生病,她都会打电话给他,告诉他,我喉咙痛了,我感冒了,或者,我肚子痛了,这个习惯她一直保留了四年,在他们好像还是很好的时候。所以一直到现在,她一生病,就条件反射地想起电话,然后才记起,自己已经没有了那个人的电话号码,什么联系方式,她都故意忘记了。这一段感情,她跋山涉水,历经心灵上的种种苦难或者幸福,才知道,这不过是她一个人的事情,是她一个人的爱恋,他一直在那里,却是背对  相似文献   

5.
爱,也是天赋     
小的时候,我属于孩子中幸运的那一类。我学习非常轻松,不费力就能考得很好。所以,做了母亲后,我自然而然地就认为,只要我为我的两个孩子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条件,他们必定能和我从前一样成绩优异。我的女儿阿曼达显然继承了我的许多遗传因子。她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总在班上名列前茅。然而,同样的学习条件,我的小儿子埃里克却让我大伤脑筋。他总是在班上排倒数几名,无论我怎么辅导他或者呵斤他也无济于事。埃里克并不是那种调皮捣蛋的孩子,相反他懂礼貌,富于爱心。他学习也很用功,而且不但课外有我的精心辅导,学校也为他这样学习上费劲的孩子安排了专门的指导。尽管如此,每次考试他顶多勉强及格。他时常伤心流泪,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我非常难过,担心他会不会因此认为自己什么也学不好了?会不会将来没有一个好的前程?  相似文献   

6.
他一直讨厌他的母亲,因为多年来她除了向他要钱还是要钱,常常打来电话对他破口大骂。更可气的是,他越出名,她索要的钱就越多,骂得也越凶。后来她死了。尽管她只是个死要钱的母亲,但想到自己一直奔波在外,没有好好地孝敬她,他还是忍不住回去奔丧。丧事办完后,想到她再也不会找他要钱,不会骂他了,他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他的大哥给他一个小包袱,是母亲留给他的,里面有一本存折和一封信,存折上的数字高达数千万日元。他接着看母亲的遗笔:"孩子,你从小爱乱花钱,我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才那样去做,一方面可以刺激你  相似文献   

7.
关羽 《文化博览》2006,(2):28-29
这是谁家的狗?这个城市里到处都是迷失的动物,我也不知道这是谁家的狗,我把它从一个下水道里拉上来时,它还对我伸了一下舌头,那是乖巧的问候。看得出这是一条聪明的狗。那天,我带了一只猫回去养的时候,房东的儿子哭了,他无限愤怒地拿出他的弹弓要送我的猫上西天,问了原因才知道我的猫惊吓了他的鸟。他有一只会说"你好"的鸟,虽然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但他们都说,那是一只会说"你好"的鸟。我的猫胸无大志,眼波流转看上去很聪明,但肚子却是诚实的,它可能觉得吃了那只鸟,自己才算完成了一种善良——所以我只好把它丢掉了。我几乎因此不敢带任何动物回家  相似文献   

8.
上帝把一捧快乐的种子交给了幸福之神,让她到世间去撒播这些种子。上帝问:"你准备把这些快乐的种子放在什么地方呢?"幸福之神回答说:"我准备把它们藏在最深的海底。"上帝听后摇了摇头。幸福之神思考了一会儿继续说:"那我就把它们藏在高山底下吧。"可上帝听后仍是摇头。  相似文献   

9.
去年年底,我听说了一个102岁高龄老人的遭遇,最近我又听说了一个99岁的老人的生活。比较两位老人的命运,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关于102岁高龄老人的遭遇,是她的大孙子讲给我听的。她是个农民,一直到70多岁也下地干活,90多岁了,她还一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直到最近一两年她才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作为一个农民,她当然没有退休金,晚年就完全要靠儿子赡养。据她的大孙子说,她先是靠大儿子生活,日子还过得去。后来,她到小儿子家生活,日子就艰难了。特别是最后一两年,她竟然一日三餐都吃不全,更说不上什么有营养的。有时大孙子送一点好吃的去,但没有时间喂她,让他的叔叔喂.可后来一了解,他的小叔叔竟没有喂老人家。  相似文献   

10.
为爱而歌     
早上起来,天阴阴的,似乎要下雨。楼下的房东阿姨起得特别的早。我听到她在扫楼梯的声音,和往常一样的节奏和频率。今儿,是中考的日子,她儿子已经在去考试的路上了吧!我寄居的地方是市郊的农村了。房东一家淳朴热清,对我这个十九岁的单身女孩也格外照顾。阿姨更是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昨天,我回来时给她儿子带了两瓶水,说考场上用得着。阿姨的感谢却让我有些局促。其实两瓶水不值什么。  相似文献   

11.
《大宅门》,这个戏非常适合一个有雄心的编剧,家族剧,数代人的故事,数十个人物,结构堪称宏大,看得出来,制片方的投资也很大,里面的服装、道具、场景都做得精致。演员的阵容更是强大,那些都是人艺的高手,什么场面到了他们手里,都能做得"艺术"。但是,越看这个戏,我越是觉得恐怖,这个戏的主人公,不断反复,默默念叨的一句话让我毛骨悚然:"你看那边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主人公自然是把这句话掩藏在各种各样的名目之下的,比如,他对付日本人,就显得非常堂皇,这个我们似乎不便说什么,但是,他能这样对待敌人就不能同样对待友人?亲人?身边的商业竞争伙伴?事实上,他对待同仁比对待敌人好不了多少,也是杀个干干净净——即使他落魄的时候,也想的是怎样把身边的商户杀他个干  相似文献   

12.
兔子 《文化博览》2006,(8):56-57
爸爸是个挖煤的,绝大多数傍晚,他都是全身黑不溜秋地回来,然后把手上的衣服、皮带重重地摔在椅子上,这表示他不高兴。我一直不知道他为什么愤怒,后来终于找到了答案:我长得太白。因为有一次,妈妈给他盛饭的时候,他斜眼瞅了我一会儿,嘟嚷道;"这么白?"我也觉得自己太白,不像挖煤工的儿子,我以为自己是捡来的。我12岁那年,妹妹降临人间。妹妹属兔,爸爸就叫她"兔崽子"。临出门的时候,他总是把妹妹抱过去啃半天,"兔怠子""兔崽子"地叫上几十遍才肯走;傍晚从矿上回来,把东西一揉,就叫道"兔患子呢"。其实我比妹妹大整整一圈,也属兔,可他从来没叫过我兔崽子。只是在合称我们兄妹的时候,才说一句"这两个兔息子"。这明显是搭配。我没什么怨气,因为妹妹实在太可爱了。她哭声响亮,笑容甜美,总是在大家感到乏味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我参加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这次家长会让我永生难忘。家长会上,在谈到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时,校长异常气愤地讲起学校近期发生的一件"典型事件":那天他在巡视校园,忽然3楼厕所的窗户上掉下一块玻璃,一个男孩儿的头探出来看了一下又缩了回去。校长健步冲上3楼,逮住这个学生。学生老实承认,他和另两位同学在打扫厕所时,拖把不小心把玻璃碰下去了。这是多大的一点事儿呢?拍拍学生的肩膀,说你知道该怎样做就行了。我确信这位学生会买来一块玻璃请木工安上。可这位校长是怎样做的呢?他严令学生  相似文献   

14.
秘诀     
这是件真实的事。一位老农用心培养自己的两个孩子,历经十年寒窗,大儿子考上清华大学,二儿子考上复旦大学。报社记者得知这个消息,赶到这位老农家里,问他教育子女有什么"秘诀"。老农说:"有啥秘诀?咱是庄稼人,种庄稼嘛,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能实打实。"对待孩子,也得跟种庄稼一样。说穿了,不是我教孩子,是孩子教我。"记者又问:"怎么个教法?"老农说:"这就简单了。我只上过两年学,大字也识不了几箩,怎么教孩子?教不了孩子,咱就调个个儿,让孩子教我。白天,孩子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晚上回家就给我讲一遍。我不懂的就问孩子,孩子答不上来,就  相似文献   

15.
编辑手记     
一个崇尚张扬的时代,人人都想找个"大角儿",看电视也欣欣然当起了电视台的"人大代表",于是,《中国短信电视台》应运而生;人有了生命就得活,活得不好也得活着,谁让你命该如此?《活着就活着吧》道出了一个底层人无奈的心声;闲话是中国人酒席上最重要的一道菜,有一种闲话叫"段子",《闲话与段子》深刻揭示了"段子"的妙用,可谓一语中的;"为了孩子我什么都放弃了,可是我苦口婆心讲了那么多,他却根本不听我的",可怜  相似文献   

16.
城市里的鱼     
我曾见过一个小男孩,每天辛苦地绕过一个小区,六点半钟准时到我们的楼下喊着邻居小孩的名字,约他一起去上学。如果没有应答,他就蹬蹬地跑上六楼,用力地捶着邻居的防盗门,有电铃他也不按。那肆无忌惮的捶门声总是把我吵醒。然后听见两个孩子有说有笑地走下楼去,那清脆悦耳的童音总是把我的怒气洗刷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17.
五 丰裕回到正房里和臣德说:"大大,尽快给我三大物色一个女人吧,要不他就毁了,家里肮脏得人也没法进了,看了都让人心酸."臣德叹着气说:"你是当家人,你看着办吧,让你干咸菜婶子去给他找一个".丰裕问:"还能用她吗?"臣德说:"能用,她做媒做出经验来了,她是最知道什么男人配什么女人合适了."  相似文献   

18.
敷衍人生     
搞美术的弟弟来我家.当女儿想起将最近的画作拿出来让她舅舅过目一下时,时候已不早了.总共四五幅素描十来幅速写,没想到弟弟细看细说竟然花了两三个小时,起身告辞已是深夜,他那六岁的儿子已在沙发上睡熟了.他是如此认真地来对待这桩事情,我没料到,女儿也没料到.  相似文献   

19.
刘明 《职业圈》2006,(10):71-72
放弃在报社的工作,自己创业?对于高亮的这个决定,所有的亲朋都感到惊诧。大家弄不懂,究竟是什么项目让高亮做出如此惊人之举,并且义无反顾。今年28岁的高亮,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家报社上班。由于工作关系,高亮整天接触大量的致富信息,结识了许多成功的经营者,这让进取心很强的高亮心中涌动起创业的激情。她的心中从此种下了一个希望,自己也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20.
那是一档访谈类节目,被邀请的嘉宾姓钟,40岁,是个被错抱错养的孩子.他说:那一天,我和我妈去拿DNA鉴定结果,鉴定人员说,我和我爸我妈没有血缘关系.我听后差点晕倒.我妈耳朵有些背,问我,那人说什么了?我大声说,他说我不是你的儿子!我妈听后没有说话.我们一起往家走,一路谁都没有说话.到家了,我拿出钥匙开门,突然心里就十分十分不好受.我问自己,这是我的家吗?我怎么一下子在这里"全托"了4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