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的音乐不仅能使千千万万的人为之倾倒,而且更能使人们的想象力为之拓展,张开翅膀,自由飞翔。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个人的最优秀的素质。没有想象力就谈不上创造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想象力只有通过创造力才能转化为现实。因此,归根结蒂,对于一个人的素质来说,  相似文献   

2.
道德风尚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它调节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对人和社会能否顺利地存在和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冲击着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传统。巨大的社会变革所唤发出来的创造力、生命力是前所未有的。然而人们却惊愕地发现,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自发地形成一整套崭新的价值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而非道德主义或道德的虚无主义的种种表现,几乎又使  相似文献   

3.
浅析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和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就需要有一种调节行为的准则,使每个社会成员按照这一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按这一准则通过社会舆论去评价每个人的行为。这些行为准则就称之为道德。一种道德最终能否被社会接受,关键在于它是否反映道德关系的本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一种道德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和什么范围内为人们所接受,却取决于道德教育的优劣。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曾指出:“智慧、天才和美德是教育的产物。”纵观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广泛的道德教育维护、巩固着一定阶级的统治。同时,日趋先进完善的道德思想在社会中的传播,又往往成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总是与一定的道德水平密切联系的,而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又与个人的道德素质有密切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直接任务,就在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培养理想人格和社会主义新人,从而形成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社会风气。因此,无论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目标着眼,还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出发,都必须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文明...  相似文献   

4.
自我依赖与个人主义美国边疆传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观念是对个人自由的赞扬,而与个人自由主义理想密切相关的则是美国人十分珍惜的自我依赖精神。前面说过,边疆指的是荒芜、无序地区,生活在那里的人不受社会法则约束,可以享受充分的自由。但与此同时,由于边疆地区的生活条件近似原始状态,人们在那里享受自由的同时,失去了许多文明社会所提供的舒适和便利。在一  相似文献   

5.
加强德育教育何素娥社会的文明程度常以道德为主要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说,道德既是文明的主要内容之一,又是文明的外在标志之一,道德对于个人来说是行为的规范;对社会来说,能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所以,必须注重道德教育。在当前,道...  相似文献   

6.
普天下的人门都以美好祈求和无限希望迎接人类新的世纪,新的千年。人们普遍认为新时代的社会是信息社会、高科技社会,但是忙乱中的人们却没有认识到未来的社会更应该是道德社会。而对于全人类来说,具有这一共识,在新的世纪把创建道德社会放在突出位置,使社会成为道德社会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德社会是以良好道德为重要特征的社会道德在今天看,它不仅是人们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行为规范,也包括处理人与自然(即人物生存环境)的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与法不同,法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道德的实行则具有自觉性的…  相似文献   

7.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在遵守行为规范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胁迫将"得"抛开,只一味地付出,在胁迫下失去本身的自由。道德绑架侵犯个人自由权、使群体受到孤立,滋生社会不公正现象,打破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尊重个人自由,将自己与他人均视为主体,让网络报道呈现事实,从而消解道德绑架问题。本文基于此建立三维结构模型,为探究道德绑架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伦理观和价值观。个人主义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的一切从个人出发、一切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它强调个人的目的性、个人的民主和自由,而今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集体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伦理观,是对东、西道德文明扬弃的产物,它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的,它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集体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双重实现。在现实生活中,集体主义已成为调节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道德关系的主要手段,并日益内化为人们的心理素质,在推动社会前进和实现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过程中,它必将会成为人们自我实现的必要形式,同时,它也必将会不断调节和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较高阶段,是文化中先进的、合理的、进步的部分。文化中的文明含量与文化的先进性成正比。而自由不仅是个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也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更是文明的界限与标尺。在文明的阶梯上,只有自由才能使人们奋然前行。  相似文献   

10.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在深入探究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私有制的高度发展和普遍交换的广泛进行,使得人逐渐沦为了物,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取代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在这种条件下,社会中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约的道德也被异化了,道德不再是人本质的体现,而是沦为了物的附庸,阻碍了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当异化被扬弃,即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道德才能真正体现为人的本质,才能在人类社会中实现道德观念和标准与其价值目标的真正合一。基于此,对私有制条件下异化的形成、私有制异化条件下道德的异化、私有制条件下异化被扬弃后的道德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一方面,优美的音乐可以使人身心愉快、心旷神怡,对于心灵是一种洗涤与净化。另一方面,音乐对于人类的道德文明和智慧文明发展是一种熏陶。因此,掌握音乐欣赏的本领和技能,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音乐理论中的音乐要素进行简要探讨,提升人们音乐欣赏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的逻辑起点起始于对自然状态的论述。自由和公意这两个概念构成了社会契约的核心,并进而论证了自由和公意的目标乃是平等。从自然的自由到社会的自由,这看似失去权利的过程在卢梭这里却得到了最大的回报,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得到的是一种"平等"的自由。对于卢梭来说,使自由走向完美的则是平等的自由与道德的自由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论国家伦理意识与学校道德教育权威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丧失权威的道德教育无以使人信服,难以使道德和主体之间建立一种肯定性关系,更无法实现使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名副其实地信奉并躬行其被教过的道德。道德教育权威的重构需要国家伦理意识的支撑。只有国家对自身的伦理本性加以觉悟和现实体现,才能保证社会伦理安全,才能赢得人们对道德权威的信任。只有正义不仅体现在个人的灵魂里,也表现于国家的意志中,个体、社会、国家才能在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建构道德意义的同一性,道德教育之整体精神才能得以确立和证明,教育亦将获得令人信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 一、道德追求的内涵 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用来调整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追求,是我们经常接触的概念,如事业追求、生活追求等,它是一种目标专一的、在理性指导下的自觉行动,是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坚韧进攻,是使观念变成现实,目的变成归宿的现实过程。 (一)道德追求的特征 道德追求是人们用高尚的道德手段去实现高尚的道德口的的行为过程。它具有如下特征: 1.自觉性特征。体现为目标专一,理性指导。追求是人所特有的。在道德追求中,人充分认识行动的道德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要求方面的品质,这种品质反映了一个人的坚定立场和信念,它贯穿于追求行动的始终,也是产生执著追求的源泉。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员(以下称馆员),在明确了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树立厂全身心投人工作、热情服务、甘为铺路石的道德追求后,就会矢志不渝、奋斗终身。追求不仅有目标,而且目标要专一,不屈从别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学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和根本价值诉求。生态权益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关联性。生态权益作为人权的重要内容,是直接影响人以及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带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权益,对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只有切实维护好人的生态权益,才能使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扎实基础和可靠保障。当代中国,只有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才能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道德就是指导和约束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作为客体,对于作为主体的人们是有价值的。道德对于个人主体和群体主体,都有着重要价值。道德对于国家的治理,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康德建构了他的道德王国,提出了道德命令。并且,论证了道德命令的可能性。他认为处于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的人,由于具备了自由和理性,因此能够排除经验因素而获得道德价值。本文以自由和理性为切入点,试图分析康德的道德命令对于人如何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自由观内蕴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维度:以道德评价为基点,从道德批判出发,经过道德实践,到达道德理想。道德评价以自由意志、公平正义和真善美的统一为基本准则;道德批判主要是从道德角度既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辟了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又批判了资本逻辑统治下宗教、物化现象、异化劳动以及生产方式对自由的束缚;马克思所追求的自由是实践的自由,在人的自由问题上,所有的道德诉求都必须而且只能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自由的道德理想:使人实现"三维"解放,从而成为自由的人,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丧失权威的道德教育无以使人信服,难以使道德和主体之间建立一种肯定性关系,更无法实现使"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名副其实地信奉并躬行其被教过的道德。道德教育权威的重构需要国家伦理意识的支撑。只有国家对自身的伦理本性加以觉悟和现实体现,才能保证社会伦理安全,才能赢得人们对道德权威的信任。只有正义不仅体现在个人的灵魂里,也表现在国家的意志中,个体、社会、国家才能在价值共识基础上建构道德意义的同一性,道德教育之整体精神才能得以确立和证明,教育亦将获得令人信服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顾强  闫哲 《天中学刊》2014,(2):28-3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货币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解释了社会发展进程,揭露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人的现实性问题;在其异化理论中,马克思指出了人本质的缺失,人沦为手段、工具,人应消除异化,坚持主体性,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等著作中,论述了道德的重要意义及其可能性,强调作为目的的人,自由是其自身所固有的,自由意志是道德律令产生的根基和前提,它使人能够自觉地、能动地决定和选择,能够在道德领域自己为自己立法,从而使人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马克思与康德两人的人本思想在对人性的定义、人的本质以及人的价值的认识上有着内在的逻辑通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