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与排行     
眼下,一些国外纸媒已开始对网络版收费,国内的一些纸媒也跃跃欲试。但我们的调查显示,91.67%的调查参与者不赞同报纸网络版收费,原因主要是网络版的内容不具独家性。看来,纸媒网络版在没有独特的卖点示人的情况下,收费应当三思而行。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09,(21):29-30
眼下。一些国外纸媒已开始对网络版收费,国内的一些纸媒也跃跃欲试。但我们的调查显示,91.67%的调查参与者不赞同报纸网络版收费,原因主要是网络版的内容不具独家性。看来,纸媒网络版在没有独特的卖点示人的情况下,收费应当三思而行。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人民日报》数字版开始收费。之前《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报刊坚持网上收费阅读,英国《卫报》推出iphone收费读报服务,德国有报纸网络版尝试收费,《纽约时报》等也相继要对网站进行收费。实际上,我国有的地区如温州主要报纸早就尝试报纸网上发行,各地先后创办的手机报也已经成功建立收费模式并多数赢利。  相似文献   

4.
毕磊 《中国记者》2012,(5):116-117
报纸网络版收费真是扭转报业收入下滑的支点吗?报纸网络版收费的模式中有哪些玄机?报纸网络版收费:不得已而为之?今年3月中旬,美国报业协会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报纸行业的广告收入同比下降了7.3%,其中印刷广告收入同比下降9.2%。美国报业协会在该报告中称,美国  相似文献   

5.
默多克重提报纸网络版收费也许是美国报业面对金融危机的选择之一,但在笔者看来中国目前关于报纸网站收费的良机已经错过,在当今经济气候、制度以及技术三重不利的情况下,报纸网站直接收费只会杀鸡取卵,在流失读者的同时,还会导致商业广告客户的流失.  相似文献   

6.
德国《图片报》从网络版开始进行试点,成功探索出了网络版收费阅读模式.从201 3年6月11日开始,《图片报》网络版启动付费墙收费系统,即每天80%的新闻是免费的,但有15~20篇文章是需要付费阅读的,这种模式被称为“图片报+”(Bild Plus).《图片报》网络版总编辑曼弗雷德·哈特先生将其称为“柔性付费墙”.  相似文献   

7.
王远舟 《新闻界》2007,(5):16-17
自2005年后.中国报业面临拐点.笔者认为适应这个变局的关键点就是要从报纸网络版的经营做起.在本文中,笔者尝试提出了一些经营报纸网络版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去年3月28日,《海门日报》在江苏省的县市区域报中率先推出多媒体报纸。这张报纸具有完整的多媒体功能,和普通网络版报纸有着很大差异:它是原汁原味的报纸版型,图文并茂,可随意翻页阅读;视频新闻则拓展了受众的感官享受;PDF功能更加方便阅读和保存;还带有搜索查询、编读互动、网上影院、光影海门等增值服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门日报》首先在全省所有报纸中将多媒体报纸推向收费发行的前沿,在江苏乃至更大区域的报界引起不小的震动。海门日报领导认为,这是数字报业加速度行进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报纸网站收费阅读一直是传媒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时代》总编辑沃尔特·艾萨克和《华尔街日报》原首席执行官彼得·卡恩都赞同新闻网站的付费阅读,传媒大亨默多克也多次公开表示赞成报纸网站收费.但其实施过程困难重重:1996年,《纽约时报》网站尝试付费阅读,随后不久便停止收费.2005年,《纽约时报》网站对《时报选粹》实施收费,2007年恢复免费,现在又收费.《纽约时报》网站付费阅读的波折、《华尔街日报》网站对付费阅读的坚持,以及其他新闻网站在利益与风险之间选择的焦虑,都凸显出新闻网站付费阅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法制报》等单位率先利用网络平台推出了报纸网络版。其他兄弟单位亦不甘落伍,纷纷搭乘INTERNET快车,一时间,“电子版”、“网络版”令人耳熟能详。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报业同仁认为报纸与网络版同步会加剧该报纸发行量的下降趋势,就是说,报纸的赢利会有所下降。那么,是不是报纸接受了因特网就一定会影响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呢?答案是肯定的。现讲国外几种主要的网络版报纸的经济增长模式介绍如下: 一、广告费 免费的报纸网络版会吸引众多的浏览者前来站点阅读。网…  相似文献   

11.
徐倩  王利军 《传媒》2006,(6):24-25
在传统日报发行量出现下滑的今天,美国大报网站的访问量出现强劲增长.尼尔森互联网研究2005年6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大约有五分之一的美国网络用户更倾向于阅读报纸的网络版,而不是传统的印刷版报纸.  相似文献   

12.
笔者于2008年5月曾在美国参观访问,期间曾去纽约时报社进行学术交流,得知其发行量连年锐减时,感到颇为不解——世界上影响力第一的报纸居然也开始卖不动了?《纽约时报》的一位高级编辑解释说,因为技术的进步导致了阅读习惯的改变,可以轻松使用手机上网的年轻一代不再购买纸质媒体,而是已习惯于网上阅读了. 为了适应这一新变化,《纽约时报》开始着力打造网络版.而早在几年前,有先见之明的《华尔街日报》就已经深耕网络,其网络版付费订阅量远远领先于同类其他报纸.  相似文献   

13.
放弃了报纸的在线和数字服务业务,也就等于放弃了报纸的未来.如何让报纸网络版盈利,这是国内外学者和业界不断探讨,却又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国外报网的一些尝试,可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薛冰 《传媒》2004,(4):40-4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版报纸已经成为报纸发展的另一必然趋势.然而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报纸的网络版在版式安排和广告经营上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核心阅读:《东方早报》、《华西都市报》、《新京报》等敢为人先的优秀报纸不约而同或相互启发地做着同一件事:集中精力做深新闻,做透分析,做强评论,而大幅减少乃至放弃的是碎片化的动态信息——这些都交由报纸的网络版去刊载。这种"抓大放小"和"有所不为"的策略,正在成为一些先锐报纸的改革共识。  相似文献   

16.
报纸网络版是指报纸这种传统媒体借助网络技术而产生的电子版本。它与报纸是子体与母报的关系。本文从报纸网络版与母报的关系角度分析报纸网络版的特色及对母报的促进作用,同时指出目前报纸网络版的仍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纸媒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在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国内外许多纸媒虽然顺势推出了自己的网络版,但对网络版收费者甚少。本文以《纽约时报》为例,分析了其网络版付费策略及由此带来的成效,并指出网络版付费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提供高质量的内容、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合理的收费模式。同时,笔者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一个案研究为国内纸媒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袁联波 《新闻界》2007,(2):36-37
报纸产业是否正在面临消亡?确切地说,现在判断还为时过早。美国现在平均每天大约有510万人在购买报纸,有1240万人在阅读报纸。①美国报业正在统计13到19岁这一年龄段的读者群,网络版的读者和广告数量也在统计之中。如果将传统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媒体网站的模式与尝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媒体电子版时代的终结 自1995年1月12日,为加强对外宣传,神州学人杂志创办电子版以来,一些感觉敏锐的新闻媒体纷纷触网。截止到1999年初,全国性大报和地方主要报纸都有了自己的电子版或网络版。 所谓电子版是指把传统纸质媒体的内容电子化,是报纸的电子翻版。而网络版则在外延上宽泛了许多,除了电子化的报纸信息以外,还根据网络的特点,做了一些功能性和  相似文献   

20.
地方报纸网络版如何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地方报纸开设了网络版,以期获得更多的受众和更高的收益,然而大部分地方报纸网络版却未能如预期那样赢利,那么,如何凸显地方报纸网络版的特色,在复杂的信息化时代占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