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许多地方正由异化了的“学生为主体”演绎出“学生中心主义”,这是业内有识之士有目共睹的。在这些地方,我们的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可以忽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只要投合学生的时兴口味就行。眼下还经常听人说,在中学乃至大学,一个遵循教材精神,有经验有  相似文献   

2.
当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许多地方正由异化了的“学生为主体”演绎出“学生中心主义”,这是业内有识之士有目共睹的。在这些地方,我们的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可以忽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只要投合学生的时兴口味就行。我们所教的学生由中学到大学并没有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是为教而学,为考而学,离开了教就  相似文献   

3.
钱江 《青海教育》2008,(11):28-29
达尔文说:“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叶圣陶老人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些都在启示我们: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无师自通、不教也能学、学了就会用的语文能力,教学中就要有一个系统的教学生学语文的方法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当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许多地方正由异化了的“学生为主体”演绎出“学生中心主义”,这是业内有识之士有目共睹的。在这些地方,我们的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可以忽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只要投合学生的时兴口味就行。眼下还经常听人说,在中学乃至大学,一个遵循教材精神、有经验有学问的务实教师,只要课堂上花哨不够,取悦不足,就常会使学生感到不满意,得到的评价与五年前的学生大相径庭。问题究竟出在哪  相似文献   

5.
吴国元 《教师》2011,(33):122-122
有的学者认为,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发展良好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不仪关注发展,还关注发展过程中的正当性、合理性)……课堂教学由“教”与“学”两大主体组成,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如何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使学生在享受和愉悦中学习、进步、成长呢?一位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把他的全部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过程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王夫成 《江苏教育》2010,(12):44-45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的教是“基于学的教”,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去解读教材、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基于学的教”的教学理念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的教”的教学行为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本文只是从几个大的方面对其特征作一粗略描述。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教材的制约和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旧观念的影响 ,老师很难打破旧课堂教学框架 ,从而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客观上的困难。新课程为我们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新教材又为我们突破旧课堂教学框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只要我们真正接受和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就能在对非实验教材改革的基础上 ,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此 ,教学模式的发展具有以下趋势 :一、重指导趋势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是教师牵着学生走 ,学生围着教师转 ,以教定学 ,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 ,学生习惯于教师…  相似文献   

8.
教师、学生、教材是组成教学结构的三大要素,教材是中介,在“教”与“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语文教学来说,“大语文观”的提出,跳出了语文教育自身的视野,以人本主义、发展哲学为先导,大力倡导提升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综合性、信息度,倡导把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与实践体验等紧密结合起来。这些先进的教学思想落实在操作上,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主动、生动、互动的效果。其重要的标志是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生不再是“学”课本,而是用课本“学”。这是课堂教学从“掌握型”走向“创新型”的一个标志。1…  相似文献   

9.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教学必须体现“教”和“学”的双边性。“教”必须与“学”相适应.“教什么,如何教”与“学什么.如何学”应当相互适应。教学过程是以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相互适应和把知识、能力、人格转化给学生为特征的运动过程。因此.我们提出了建构“课堂教学生态”的问题.建构合乎新课程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化学课堂教学生态,应该成为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教学的中心问题是质量,而主宰教学质量的中心因素是什么呢?有人把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列为三条:其一是教师教得好坏,其二是学生学得程度,其三是教材编得如何。并认为在这三个条件中,教师教得好坏起决定性的作用。可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教学质量低、效果差,常常总是把责任推给“这批学生基础差、不肯学”或“这本教材编不好、很难教”等等,很少认为是自己教得不好。实际上,只要我们稍加思考就不难发现,虽然教材、学生的因素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不可忽视的条件,但教师自身的条件才是更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教会学生学习,就是教之以学。这个“学”,不仅仅指的是“学识”,更是一种学的方法和能力。否则,我们的学生就永远也离不开教师的“教”。所以,教师应该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凭借教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应该借助教师的教法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教材的实际出发,把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中,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它支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  相似文献   

13.
杨其友 《现代语文》2006,(11):50-51
语教学容易犯一个错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忙个不停地记,甚至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根本就无动于衷,“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谁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角呢?应该是学生。我们不应当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是为“学”服务,“学”又是为“用”服务。因此,我们应该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教学中的真正主角。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华生活近50年的美国公理会传教士阿瑟·史密斯在他1899年著的《中国乡村生活》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由于每个学生自身就是一个‘班’,所以某个学生的逃学不会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课堂教学在我国还不足百年的历史,但我国的课堂教学传统却具有超常的稳定性,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驾轻就熟、喜爱有加,同时我们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学校教育教学主要任务,并为此提供了较明确的可操作性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就能照葫芦画瓢。照本宣科式的根据大纲教教材几乎成为教师习以…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必须要有新的观念作指导,因而,也必须要有新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树立“教适应学”的观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李静霞 《考试周刊》2013,(84):38-38
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学生只有会学,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授之以法,才能让学生受用无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课改并无玄妙,只要厘清一些概念,回到源头上审视常识,往往会有顿悟之感。比如,“学校”之所以不叫“教校”,可见,“学”比“教”重要得多;“教学”——“教”的其实是如何“学”;“学生”——“学”之重点在“生成”;“生成”——没有“学生”的参与什么也“成”不了;“生动”——唯有学生动起来,才有课堂的精彩。那么,课改我们该关注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丁红 《中学文科》2006,(9):19-20
毫无疑问,每一节英语课都离不开“教”与“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应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内化为他们的知识经验,这种“内化过程”的基本前提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听,不潜心记,不认真思考,就不可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是全体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一般而言,课堂上影响学生集中注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20.
课常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可是,我们有不少教师,不能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课常上出现了“多”与“少”的种种反差现象。要消除课常教学中的反差现象,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改革教法,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