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儒学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长期占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也影响了亚洲、欧洲乃至全世界。儒学及其思想、主张,至今仍有着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超越时空的现代价值。 儒学能稳定政治、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无论中华文明,还是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都与儒  相似文献   

2.
儒是封建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现在,我们来讨论儒家之儒的产生和儒家学派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儒,就是以文化科学教育为专门职业的知汉分子,儒家就是那些有共同的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的知识分子所组成的教育与学术团体。儒是由职业而得名,儒家是学派的称谓。从儒这一职业的产生,到儒家这一学派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变革过程。至今,其中的细节,虽说还难以真正弄清,但是研究这一过程,对于我们探索中国古代作为相对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无疑是有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儒、道、释传统文化都富含和谐思想,在儒家传统中,更有着大量的论述,《论语》尤其论述深刻而详尽,它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因此,研究孔子的“和”、“中和”、“中庸”、“仁和”等和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一绝对:“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它不仅对仗工整、严谨,音韵和谐铿锵,而且寓意深邃,令人回味无穷。它提及的是《论语》和《庄子》的典故,自古至今将孔子和庄子的主要思想融于一联表现出来,尚不多见。若从中洞悉儒、道  相似文献   

5.
“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梁效、罗思鼎之流,借研究儒法斗争史为名,歪曲历史的罪状很多。借口研究王安石变法,以读《王荆公年谱考略》为名,歪曲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重要的一例。罗思鼎的《从王安石变法看儒法论战的演变》(载《红旗》1974年第二期)一文,荒谬地提出:围绕着王安石变法在统治阶级内部展开的斗争,“是封建社会中长期进行的儒法斗争的继续”,为他们把阶级斗争的历史歪曲为儒法斗争史制造历史依据。同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照“思无邪”在《诗经》和《论语》里所处的不同文化语境,阐发它的原初文化指向及其后的儒家诗学内涵,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孔子以“思无邪”对《诗经》“一言以蔽之”的缘由。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管子》书中保存着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儒家流派的政治理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思想体系,它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道、法二家的部分学说,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一套政治理论。这个理论体系杂而不乱,能取别家之长以补己之短,义与法,教与罚在这里巧妙地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理论的基础,对整个封建社会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弄清这一问题对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虚空包容观、平等大悲观、一心同源观,这“三观”可以说是元晓“和诤”的理论基石。“和诤”不是无原则的调和,其中体现着对“争”的肯定,它承认各种思想理论的并存并行。“和诤”是站在一种极高的境界上超越一般所谓“和”与“争”的思维方式。元晓的“和诤”思想在他的主要著作《起信论疏》中有鲜明的表现。中国的儒、释、道都有重视“和”的传统,这是元晓佛学思想的来源。作为韩国佛教史上最为著名的佛学家,他的佛学思想不仅在韩国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对中国的佛教思想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说明中韩传统思想具有交叉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慧 《阅读》2009,(6):6-8
你喜欢看科幻小说吗?你读过《神秘岛》《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吗?你知道它们的作者是谁吗?告诉你吧,这位作家最早被翻译介绍到中国的作品是《八十天周游世界》,而他就是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的19世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  相似文献   

10.
儒家礼乐思想与道家自然乐论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上所持的不同音乐美学观点。这两种观点的提出是因其两家在思想基础、处世态度及审美理想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尽善尽美是儒家的审美理想,它与道家大音希声的审美理想相比较是具有较为浓厚的功利色彩的)。与此同时,儒、道两家又是以中和、淡和为共同审美准则的。因此,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既互相对立斗争,又互相吸取交融。其主体是儒家的,局部是道家的。  相似文献   

11.
先秦两汉儒家理想人格思想为孔子首创、孟子荀子确立,经《易传》而变易,至《中庸》、《春秋繁露》逐步神秘化,王充则拨乱反正。在近七百年时间里,它经历了从君子到圣人的重心转移、从人本身到以天道观、人性理论为基础讨论问题的演变过程,并启迪我们思考做“宇宙之人”,关注重塑人性的当代课题。  相似文献   

12.
《红高粱》是当代电影史上的一个“事件”.对《红高粱》的讨论,无疑比对新时期其它任何一部影片来得广泛、热烈而深刻:它是全国性的、全民性的、主要在文化层面上展开的.换一种说法,人们普遍思索了一个问题:影片到底展示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精神?那种认为《红高粱》“集中国人愚昧、贫困、落后、性心理变态之大成”、展览中国人的丑、丢中国人的脸的说法,被普遍唾弃.与之截然相反,有人提出,该影片的“总立意是在寻找一种民族精神,一种对于生命的思考”,“《红高粱》画出了民族之魂,奏响了一曲民族的生生不息的生命颂歌”,认为《红高粱》表现的“无遮无拦,随  相似文献   

13.
对于素有“学术快枪手”、“论文满天飞”之称的多产学者王辉斌先生来说,1994年可谓又是他的一个学术之丰收年。因为在这一年里,除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其任副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修定本外,他还先后在《中国李白研究》、《杜甫研究学刊》、《侪鲁学刊》、《山东师大学报》、《山西师大学报》、《广西师大学报》、《首都师大学报》、《云南教育学院报》、《宁夏教育学院报·银  相似文献   

14.
屈原服饰考--兼疑《钦定补绘离骚全图》等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史料的考证,指出屈原的服饰与众不同,比较定型,应该是身穿染或绣有“芰荷”、“芙蓉”色彩或图案的短衣、头戴高而又尖的帽子;《钦定补绘离骚全图》等书所绘的“屈原”,身穿白色(或青色)儒服、头戴儒巾或圆型缁帽,与楚人的习俗和屈原的性格截然不合。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百年中 ,中国古史研究取得了哪些进步、发展 ,在下一个世纪中 ,它又面临何种机遇和挑战 ,这些无疑是关心中国古史研究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一般而言 ,古史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古籍文献与史实的整理和梳理 ,这主要属于文献学的内容 ;二是对这些文献和史实的诠释和理解 ,以及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 ,这属于历史理论的内容。在前一个方面 ,中国古史研究经历了从“疑古”到“释古”的发展 ;后一个方面 ,则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传播。1   中国素有重史的传统 ,更以拥有汗牛充栋的典籍著称于世 ,在先秦便有《诗》、…  相似文献   

16.
儒、释、道思想对《水浒传》人格模式有所影响,如原儒仁爱思想与宋江的“全施仁德于民”,鲁智深的救世精神和佛家慈悲观,道家自然天放与李逵直道而行。多元文化传统未经整合的混杂在一起,加深了水浒英雄人格与正史人格的断裂。  相似文献   

17.
韩非(公元前二八○年——二三三年),是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著作《韩非子》集中了先秦法家思想的优秀成果,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论述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思想政治路线,提出了一整套建立“法”、“术”、“势”相结合的地主阶级专政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度》篇  相似文献   

18.
钱穆先生是现代著名的史学家,其对北朝历史的研究很值得关注。其认为当时北方诸儒对学术的继承使得儒统不绝;北方各民族的融合以及胡族的汉化,使文治势力不断进展;北朝士族门第保存了传统学术与文化命脉,并促进胡族的汉化;“均田制”与“府兵制”的颁布与实行,基本解决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问题。本文就钱穆先生所著《国史大纲》为中心,欲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两千多年来阶级斗争和儒法两条路线斗争中,一切文学艺术作品无不打上阶级斗争和儒法斗争的烙印,一切封建主义文学家就其思想实质来分析,无不分别隶属于儒法两大阵营。李白在唐朝中期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中,以诗歌为武器,热情歌颂和赞扬要求进步、要求统一的法家路线和法家思想,大胆揭露和鞭挞坚持倒退、坚持分裂的儒家路线和孔孟之道,以鲜明的尊法反儒思想表明他是一位战斗的法家诗人。一千多年来,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反动文人出于反动的政治目的,竭力颠倒和歪曲李白法家诗人的真正面目,拚命掩盖和抹杀李白诗歌中的批判锋芒,大肆宣扬李白是  相似文献   

20.
一、毛泽东重回人间的震撼耶稣的复活只是《圣经》中的一个故事,而“毛泽东”的重新复活却成了当代中国人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1990年夏,一个美国人操着不大流利的中国话问:什么是“毛泽东热”?它是不是去年夏季以来中国最大的社会思潮?让人感到注目的不仅仅是这个,请看近几年国内的“毛泽东热”现象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