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生活化习作,就是以生活为学生习作素材,以学生需求为习作目的,并把习作过程演化为实现某种生活需要过程的习作形式。这里,演化是生活化习作研究的关键。它应包括两个环节的"转化":一是要把学生的习作演化为"生活"即真正的日常生活;二是要把习作演化为学生的"需要"。因为学生在整个习作实践活动中都是为了实现"生活中某种需要"。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激发了学生“爱写”的兴趣,激发学生联想创意,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运用多媒体,还能使学生自评习作。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爱写文章,写好文章,提高习作效率,是习作教学中的一个焦点问题。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渠道,它得天独厚的学科特点为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所以我们大量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指导学生习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赵霞 《小学语文》2012,(1):46-48
在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尊重学生习作感受,关注学生习作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是激发学生习作欲望的一种好做法。  相似文献   

4.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然。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人文性,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习作教学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关注着人的成长。教师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用"心"行文,写出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习作来。首先,人文化的习作指导要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一篇作文往往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要在八十分钟内完成拟稿、修改、誊写等任  相似文献   

5.
哲人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试问,撬动整体学生习作水平的支点在哪里?众所周知,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其语文水平高低的综合体现,没有好的方法,没能激发学生潜在的习作愿望,不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积累,不让学生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表述方法,不培养一些良好的观察习惯,就不可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因此,学生习作能力快速提高的"支点"在习作评价,用评价的杠杆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行为和浓厚的习作兴趣。目前学生的习作评价体系五花八门,有的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回到学生生活中去,使学生从习作实践中真实地感到,习作是生活的需要,不仅将来要用,而且现在就有用,教师必须通过这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习作情感,使他们乐于习作。那么,如何让小学生习作回到生活中去,真正变成学生生活的需要呢?  相似文献   

7.
张静 《内蒙古教育》2012,(14):56-57
习作是学生灵活运用语文能力的体现。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自己对事物的思想以及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习作却成了学生发愁、老师头痛的大问题。常见学生翻开作文本,嘴咬笔头,愁眉苦脸下不了笔;老师翻开内容空洞、语句不通的学生习作长吁短叹。要想摆脱上述习作教学的困境,教师需要提高习作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学生在写作方面取长补短,各种习作技巧逐步形成,作文质量也随之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8.
郭颖 《陕西教育》2007,(11):61-61
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打破习作常规.通过“接龙日记”的方式打开学生习作兴趣的新视窗,引导学生喜欢用笔说话.让学生觉得习作是简单的.习作是自然的、习作是随心的,它没有什么模式,也没有什么框框。习作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充满情趣的。  相似文献   

9.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然。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人文性,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习作教学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关注着人的成长。教师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用"心"行文,写出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习作来。首先,人文化的习作指导要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一篇作文往往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要在八十分钟内完成拟稿、修改、誊写等任  相似文献   

10.
《海南教育》2013,(2):63-63
<正>学生习作的评价是语文教师工作中耗时多成效低的一项工作。因此,如何提高习作评价的有效性就成为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有待研究的课题。一、评价修改及时,课内外相结合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和习作教学实践证明,在学生对习作内容记忆犹新的情况下,对学生习作进行及时评改,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养成及时评改学生习作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习作的评改,以此提高习作评价的有效性。具  相似文献   

11.
学生习作的评价是语文教师工作中耗时多成效低的一项工作。因此,如何提高习作评价的有效性就成为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有待研究的课题。一、评价修改及时,课内外相结合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和习作教学实践证明,在学生对习作内容记忆犹新的情况下,对学生习作进行及时评改,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养成及时评改学生习作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习作的评改,以此提高习作评价的有效性。具  相似文献   

12.
谭玉贵 《考试周刊》2013,(83):55-56
小学三四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快乐,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文章就如何引导学生走好习作的第一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学生为何怕写?其原因有几个:一是学生没有"生活",二是学生的语言储备不足,三是学生的情感酝酿不足,四是学生的习作动力不足。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升他们的习作动力,锻炼他们的写作意志,是习作教学成败关键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我在长期的教学探究实践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感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惧怕作文成了习作教学的最大障碍。如何消除学生习作的惧怕心理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时学生的习作做了很明确的要求。要求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保持学生的习作热情,保护学生的习作信心。让学生热爱写作。乐意写习作,写好习作。在习作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习作是横量的重要尺度,但长久以来,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不时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缺乏习作的情境、情感、情绪的情况下让他们习。三情是学生习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师生共同合理地开发三情是促成学生快乐习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自改习作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习作批改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自改习作能力上。自改习作教学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教给学生自改习作的方法和要领。在培养学生自改习作能力的教学中,尤其要遵循有关教学原则,更好地提高自改习作的教学效率,更快地提高学生自改习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习作后长嘘一口气,如释重负地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有的学生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算完事。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习作是学生的事,批改习作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习作与学生自己毫不相干。这些都说明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改。”事实证明,面批作文的确是学生习作评讲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坩好此环节,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走进习作的园地,使之快乐地写作,从而营造出和谐的习作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培养学生的自改习作的能力,是当前习作教学中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