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美学美学方面的著作,在50年代曾出版了6集《美学问题讨论集》以及几本个人的文集。60年代的头5年,翻译出版了一些苏联、西方的美学论著,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代表了当时中国对西方美学理论研究的水平。70年代末以来,社会对美学的关注和兴趣日益增长,形成了美学书籍出版的热潮。1981年出版了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之后,具有相当水准的学术专著一本本问世,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学史著作的出版。第一本问世的中国美学史著作是文  相似文献   

2.
自朱光潜先生《西方美学史》出版以后的几十年,对美学史的研究尽管有不少学者努力,但具有创造性奖破之作尚不多见。尤其是对20世纪西方美学这一相当复杂的现象,无论从历史脉络的梳理,还是从理论特证的界定,甚至是价值取向的厘定方面都具有相当的难度。尽管近来己有几位学者出版过现代西方美学方面的著作,但总体上看,无论从材料的丰赡、论述的全面、流源评价的准确来看,朱立元主编的《现代西方美学生》都是十分突出的。  相似文献   

3.
《西方美学论稿》(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论稿》)是王向峰先生的一部美学史新著.加之先前所作的《中国美学论稿》和《中国现代美学论稿》,向峰先生已对中西方整个美学史做了一番全景式的深度扫描,展现了他学术研究的宏阔度和完备性.  相似文献   

4.
高英 《新闻世界》2012,(2):150-151
1964年,意大利音乐美学家恩里科·福比尼要写一部《西方音乐美学史》,他碰到的首要问题是音乐美学到底是什么,音乐美学到底能否归属于一般美学。  相似文献   

5.
虽然都冠之以现代,但是相比较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美学研究似乎不那么吸引人,也不如西方美学研究那么热闹。总的说来,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在学术日显繁荣的今天,就显得有些冷寂。事实上,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冷寂和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学说在中国美学史、思想史中的影响与地位是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6.
一项颇具学术价值的美学科研成果──—读袁鼎生《西方古代美学主潮》王昶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S王代美学主潮》(袁点生博工著《西右美学主潮》日代部分)一书,是一部有特色的从日希腊起到中世纪的西方美学史。《西8啬代美学主潮}),洋洋37万字,对函步...  相似文献   

7.
中国美学研究,作为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分支,近年在我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更深层,更系统地把握和揭示中国美学的独有特征和内在规律,以建立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仍然是一个需要艰苦探索的问题。《中国美学主潮》以其独特的理论视野、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在这方面迈出了扎实的一步。应当说,它是近年来中国美学研究向纵深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收获。首先,它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和系统的中国美学通史。美学史,特别是中国美学史,它从古代到近代又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中,从来就不表现为截然分明的阶段性、层次性,而是各阶段、各层次在相互纠缠、渗透和制约的动态格局中交替转换的。因此,对于中国美学进行整体的、全图景、全过程的研究和描述,比之纯然局部的、断代的和阶段性的研究来,无疑更有助于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美学史的种种复杂现象。这种研究不仅在宏观的角度上可以更切近于中国美学的独有矛盾及其演变规律,而且也会使局部的、阶段性的美学史研究更加准确和中肯一些。这也正是《中国美学主潮》一书所表现出来的非常明显的研究动向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凭感觉,或凭理性,皆觉得当代中国研究似乎已进入一个更加自觉的阶段,以理论美学为基础的多领域、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正以各种形式同步进行。读过《西方审美观源流》(以下简称《源流》),更加印证了我的看法。《源流》就是以新的视角选择编写的一部西方审美理论史,或西方审美经验研究史。名称无关紧要,重要的在于《源流》是中国学人第一次对西方审美理论演变的历史做了发掘、整理和叙述,就西方美学史的研  相似文献   

9.
“一部当代西方美学的内容含量,绝不下于一部本世纪以前的全部西方美学史。其发展潮流的多元趋向,美学流派代表人物的彼起此伏,地域分布的广阔幅度,都为研究者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如何宏观地驾驭把握,科学地合理分类,自然成为本书写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令人兴奋的是作者以恢宏的气势,站在较高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让西方美学接受中国美学需要一定的时间,把中国美学纳入西方体系是否有削足适履之嫌呢?也许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会使中国的美学类推到文化都得到西方的聚焦,到时候应该是西方学者来续写这本《20世纪中西美学原理体系比较研究》吧。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1897—1986)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也是一位书评家。他的书评主要是对美学书的评论。这正是书评史上的缺项。上世纪20年代他就开始研究美学。1932年出版了《谈美》一书。他还著有《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美学批判论文集》等。他还翻译了克罗齐著《美学原理》、哈拉普著《艺术的社会根源》、柏拉图著《文艺对话集》、黑格尔著《美学》、莱辛著《拉奥孔》、维柯著《新科学》等外国名家的美学著作。可见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美学家。  相似文献   

12.
复调的美学     
在一个新的世纪,中西 美学史研究领域中存 在大量有挑战性和意味性的美学 问题,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存在 着千差万别的美学形态与模式; 怎样清理一个世纪以来的以及历 史上的美学遗产,关键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3.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4年以来,全国各家出版部门出版的美学专著、文集有60种左右,巡视、评论这些美学著作,对于建构我国美学体系大厦,无疑是很有意义的。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基础工作就是对传统美学遗产进行整理研究。但是,整理我国古代美学遗产,撰写系统的美学史著作,难度很大,棘手问题很多,例如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人们在对美的探究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深刻明确地认识到美的本质必须到人的本质中去探求,对客体的审美属性的提示离不开对主体审美体验的把握,只有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其自身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中,才能真正提示美的本质和特性。邓牛顿先生的《中华美学感悟录》就是立足于人的本质,努力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其自身的关系如何取得和谐的视角,探索于中华美学的历史长河之中的。对中华美学史的研究,可以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的美学理论,也可以研究审美意识在美学史中的发展演变,叶朗先生则认为,写中国美学史应着重研究每个…  相似文献   

15.
古人强调“义理、考据与辞章”,翻开黄柏青的专著《多维的美学史》,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对当代中国传统美学史著作的全面搜集与公正品评。资料之翔实,解读之深刻,点评之独到,无不令人折服。事实上,当代中国传统美学史著作又何止是“汗牛充栋”,  相似文献   

16.
伯纳德·鲍桑葵(Bernard Bosanquet,1848——1923),是英国当代著名的新黑格尔派的哲学家,生前致力于哲学和美学研究,曾写过两部重要的美学专著,这就是人所熟知的《美学三讲》(Three Lectures on Aesthetics,1915)和《美学史》(A History of Aesthetic),这两部著作可以分别作为鲍桑葵美学和美学史理论研究的代表作。鲍桑葵的美学思想,就其性质来说,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他本人属于新黑格尔主义者,他自称是“左  相似文献   

17.
左漪漪 《现代传播》2023,(12):117-126
在中西美学对话的语境中,译介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研究对西方美学的接受情况对于当下美学学科的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1978—2000年这一时段内,思想解放的浪潮和学术热情的高涨使我国对西方美学的译介工作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关注的时代、流派、美学家也较为全面。德、法、美、英四国占据着译介的主导地位,罗兰·巴特、尼采与弗洛伊德成为这个时代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家,由此初步建立起了我国接受与研究西方美学所遵循的基本学术思路。将之放置在建国以来中国对西方美学接受的整体历史框架里,这一时段对于我国接受西方美学总体特征可以总结为“重启”与“开新”,出现了三种重要的“范式转变”:认知的改变,自主性的选择以及本土问题意识的引入。这些转变促进了西方美学与本土美学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叶朗,1938年生,浙江衡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主要著作有《现代美学体系》(王编)、《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等。  相似文献   

19.
刘程 《编辑之友》2007,(4):85-85
邱紫华教授的力作《印度古典美学》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的印度美学专著,该书系教育部"九五"规划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印度美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在学界多注重于研究印度宗教、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的当下,该书在印度研究领域开拓出一个崭新的天地,具有极强的原创性.印度美学是东方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美学一起呈现了东方美学最鲜明的特点.作者在已有鸿篇巨制式的《东方美学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9月出版)的基础上,深化、细化了印度美学的观点,并在纵、横的层面上,更加凸显了印度美学作为东方美学组成部分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盖格尔是德国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开创了用现象学方法分析审美心理审美体验的先河,因而成为现象学美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价值论美学,《艺术的意味》一书在审美价值主客统一的基础上划分审美对象与主体的层次,又吸纳心理哲学和生存主义哲学形成独特的开阔视野。探讨审美经验与审美价值。盖格尔的现象学美学方法为我们探索审美活动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促进德国和西方美学思想的现代化研究,使之转向新视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