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误用和滥用,导致所谓的“网络生态危机”。文章从网络生态危机及其实质入手,以文化的视角阐述了网络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对拯救危机中的网络生态系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传媒生态危机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秋馥  李铭 《新闻传播》2004,(12):36-37
在文化传播领域,从事文化活动的个体、群体、群落所涉及的环境条件,可以被看作自然生态之外的另一种“生态”,它对文化的传播、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传媒的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端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之中,紧密关注现代工业化社会造成的环境生态危机现实。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中较早关注和对生态危机及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论述最充分的学者之一,他的理论思想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成型与发展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出版精神萎缩,文化身份模糊,文化使命淡解,这是出版文化生态环境恶化的深层表现。而出版精神、文化心态劣化,又直接导致了出版社思想力、文化力、影响力的衰减,这更是出版文化生态危机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
媒介生存需要的基础生态位包括受众资源、广告资源、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印尼华文报刊面临生态资源缺乏的媒介生态危机,需要通过媒介生态位细分、生态位整合、生态位创造、生态系统维护等措施,扩大印尼华文报刊的生存空间。分析这些,对于国内媒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龙其林教授的著作《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立足于西方生态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从比较视野切入中国生态文学,在历时性地梳理西方生态文学作品及理论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后,着重勾勒了中国作家如何依据自身的文学经验与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书写的途径。本文在“跨文化传播”的视域下,探讨著作对本土生态文学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7.
植物与大地都是不会说话的生态物。在西方,民众利用网络媒体建立起植物与大地的博客,让它们重新说话,是生态物的话语方式,向传统人文思想发起挑战,并表达出西方民众的环境保护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环境报道议题设置溯源及概况入手,分析了中国环境报道议程设置形成的机制及存在的三个问题,从而提出了环境报道议程设置持续性构建的建议。生态文明的议题构建应该厘清环境报道的机制,才能将特定的环境状况转变成"问题",进而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媒介生态观源于西方,其研究是把社会作为中心,强调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我们可称之为媒介环境理论。我国自引入媒介生态概念以来,对之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媒介生态理论视角是以媒介为中心,强调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媒介发展的影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媒介生态理论。在媒介生态学领域的研究上,中西方学者彼此做出了互为补充的研究,实际上媒介生态学是一门涉及十分广泛的学科。邵培仁教授在《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中提出媒介生态涉及五大方面,即媒介生态整体观、媒介生态互动观、媒介生态平衡观、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开始时,1905年中国引进西方博物馆化,诞生了中国第一座博物馆。20世纪80年代,中国又从西方引进生态博物馆思想,1995年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博物馆是一种进步的化形态,它总是为社会的进步所需要。  相似文献   

11.
对报纸是否会消亡的争论似乎从未停止过,"报纸消亡论"的理论研究也陷入了困境。继续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需要拨开讨论一种新闻媒介存亡的表面现象,把目光投向人类生态与生存环境这一深层问题。本文从生态批评视野入手,借鉴西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对报纸消亡的观点进行新的理论阐释和深入分析,试图为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和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2.
吕长元 《大观周刊》2011,(15):293-293
生态文明是时西方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反恩。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要与自然发生矛盾,我们只有坚持生态文明去建设.才能具有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我们只有利用系统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去观察生态问题,解决生态问题,才能最终实现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正引言二十世纪是西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众多博物馆学理念与思想迸发的时代。1971年,法国博物馆学家雨果·德·瓦兰(Hugues De Varine)率先提出了"生态博物馆"这一名词。时至今日,生态博物馆概念的提出已经历了近五十年,并在英国、瑞典、加拿大和中国等地生根发展。作为新博物馆运动的产物,生态博物馆不仅是一种博物馆新形式,更是不同于  相似文献   

14.
余红艳 《大观周刊》2011,(5):24-24,20
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与当前被人们广泛关注的生态危机紧密相连。生态危机下形式多样的环境问题都是自然观、价值观这样思想意识形态层面偏差的外显形态。如果要解决当前越演越烈的生态危机,必须进行哲学层面的思考,从根本上找到原因。相对于以深层生态学为代表的西方主流生态伦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也值得关注,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5.
都冠中 《大观周刊》2012,(12):13-13
1简介 锡林郭勒草原位于北京西北方向800公里的近区域。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以及毛乌素沙地也位于这一区域。本区域目前发生着我国最严重、影响最大、最不能忽视的生态危机。因为危机发生的区域离京津华北及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太近,对东部地区有着直接的威胁。当下的生态危机可以被归类为一下三个方面:水资源危机、沙地活化加快以及野生动植物物种减少消失。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很大相同的一个特征就是其言论空间的空前扩大。众多网民使用互联网的自由性同样体现在通过网络传播言论信息的自由性。网络言论信息传播经历了从单纯转发传统媒体的言论信息到原创性地登载签约评论、特约评论和网友来稿,从借鉴传统媒体的言论传播到适应新的传播特点而日趋个性化的快速发展过程,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确立网络言论信息传播的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17.
从整体层面而言,生态博物馆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而且还是一种思想观念。作为一种思想,生态博物馆的内涵与特质不仅限于理论与实践逻辑的自洽性,而且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工具性。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少数族群、移民群体、地方社会、沉默阶层纷纷以“边缘修辞”的诗学和政治学方法要求获得历史叙事和自我表达的社会权利,以此来解构现代性所构筑的思想大厦。在博物馆领域,生态博物馆正是这种社会秩序变动的思想体现,在与地方达成了“异形同构”的关系之后,生态博物馆在西方社会以“乌托邦”的形态出现,以此来挑战与解构既定的社会秩序与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首次提出媒介生态一词。西方媒介生态学从生态想象角度介入传播研究,在复杂的社会生态体系内,透视人、媒体和社会各种力量的共栖关,系,以期望达到生态平衡。借生态思维角度,我们将报业看作是社会生态体系中的一条“鱼”,主要分析在信息技术、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报业这条“鱼”能否生存,又该游向何方。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电视台的生态危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组织中,具有客观实在性和不可不防性。当今中国,城市电视台饱含生态危机,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生态传播从西方引介入中国,迅速发展,其研究成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但中国的生态传播研究仍需进一步探索和拓展,在借鉴西方经验之时更应该立足本土,亟待汲取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营养汁液,结合我国现实问题,充分挖掘传统生态资源,对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给出有益启示。同时,要重视并借助于传媒的效用,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对大众进行引导。生态传播具有公共性、公益性、科学性、现实性、引导性等特征,加强对生态传播的研究,可以极大助推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