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提问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窗苦读十余载,三尺讲台七八年,听到很多的老师对学生这样忠告:遇到不懂的问题要问老师,多问多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慢慢进步;也经常听到学生对老师的如此评价:这个老师上课满堂灌,讲得很多,问得很少,缺少师生互动,我们就是不懂……我们都认为: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但教师上课提问的问题又是所有问题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覃丽君 《广西教育》2012,(30):65+67-65,67
一次,我去观课,觉得课堂上学生很积极,跟老师配合也很好。课后,我跟两个学生聊,我问她们老师上的课好吗,她们说好。我再问好在哪,她们沉默了。在我鼓励下,有个学生鼓起勇气说:“那节课,其实我们班很多同学不是很懂,但那么多老师在看着我们,我们不能表现不好,给我们班抹黑。还有,有一些问题我现在还弄不明白,可我听到一些老师说这节课好,我真不懂好在哪。”学生的话,让我震惊,也让我深思。看来,评价一节课好不好,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评,而太忽视学生的感受了。  相似文献   

3.
张静 《新疆教育》2013,(3):60-60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某些内容已经讲了很多遍了,学生还是不懂,更谈不上运用,如果条件略加改变就束手无策。学生也很困惑:上课老师讲的时候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但自己做的时候就什么都不会了。学校里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扩大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陈飞燕 《考试周刊》2013,(99):91-91
在教学中。“不懂问老师”是比较流行的校园文化,老师、同学都把这句话当做至理名言,尤其是学生家长总是叮嘱孩子“不会问老师”。那么,“不懂问老师”是利是弊,值得我们深思;怎么启发学生“不懂问老师”,也是一门学问和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5.
经常听到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根本不懂得尊敬老师,他们经常在背地里议论老师,说老师的坏话,有些话还说得很难听,见面也不跟老师打招呼视同陌路。我自己也有类似的体会,深感现在的师生关系淡漠。学生为什么不尊敬老师?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如:物欲横流、人情淡薄的世风以及在此风渐染下人际关系的普遍庸俗化和功利化;教师自身言行的有失检点;从学校到家庭惟“智”是图,“应试”至上,很少(即使有,也多是流于形式主义)甚至完全放弃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等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我们的教育从来不懂得去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6.
一次我碰巧听到二年级的一位数学老师和我们的数学老师聊天。这位老师遇到一个问题,令她十分困惑:她有一个学生,每次在课堂上作业都完成得很好,但是一回到家里,交上来的家庭作业就错误百出。对此她十分不解,问这个学生是怎么回事。可无论她怎么问,学生只是眼泪汪汪的,一句话也不说。  相似文献   

7.
曾经有人问过我:学校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呢?这问题问得有些着急,问得有些无奈,问得更有些心酸!是啊,我们的学校,我们老师为了学生可以说是苦口婆心,点灯熬油,劳神费力,可是,一个让我们不得不感到尴尬的问题却把我们的这些努力打得粉碎——学生从小学开始,越来越讨厌学校,对于老师的心血他们并不领情,学校不能吸引学生了!  相似文献   

8.
一次,在校园里散步的时候,听到几个学生这样议论:“老师不了解我们学生的心理,不懂我们的心,要是我当了教师,我一定不会这样。”  相似文献   

9.
父母和老师时常叮嘱我们“不懂就问”,可见他们已经把“不懂就问”看成是虚心好学的表现。但如果对“不懂就问”理解不好的话,就很容易使我们产生一个误区:一遇到不懂,第一个的反映就是问而不是思考,问完了就觉得自己已经懂了,思考这一步就自然而然的给免了。 往往在同学间会出现这一幕:同学一接到题,连题目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认为自己不懂,于是就打着“不懂就问”的旗号去“请教”人,还没等别人解说完,就又习惯性地加上一句:“原来这么简单。”学问,学问,学习就一定会产生问题,但我们应该用“一不懂即思,思而不懂后问”…  相似文献   

10.
温国超 《地理教育》2010,(7):113-113
一、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创新热情(1)鼓励学生多问。问题是通向智慧的第一步。许多学生碍于情面对不懂的问题不敢请教老师。可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多问、敢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倾听,并对每一个问题作出评价。如讲到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故事,有学生就问:  相似文献   

11.
学会负责     
顾艳 《家庭教育》2010,(1):39-39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她:“大人有大人的责任,小孩有小孩的责任。小孩的责任就是把书读好,不胆怯,不懂问老师,让自己勇敢起来。”进入初中,不懂问老师就变得尤其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胆怯,遇到一知半解的问题便想蒙混过关。假如一次侥幸过关了。可是基础不结实,就像造房时打的桩不牢固,房子就会摇摇欲坠了。  相似文献   

12.
A Physics Lesson     
译文:在一堂物理课上,老师问学生们一个问题:“打雷的时候,为什么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打雷声呢?”就在其他学生冥思苦想时,萨姆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13.
写字课上,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把范字的写法讲得清清楚楚,学生也听得很专心,可当老师巡视时,却会发现很多学生写得大同小异,还会兴致勃勃地拉着你的衣角问:老师,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上完课后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下面一片沉默。下课离开时,还不放心,特意再叮嘱一句:"真的没问题了?如果还有不懂的来办公室问我。"之后却没见一个学生来问。我想,可能是学生真的掌握了。结果第二天课堂测试,成绩并不理想。反复几次后,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为什么学生明明没有掌握,但就是没问题可问呢?看来现在的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乏。的确,在传统课堂,都是教师不断提问,学生不断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老师独揽了主动提问的大权,学生只是被动地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问题是老师的问题,思路是老师的思路。学生没有去思考、探究的兴趣。如何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真是笨啊,有些问题我都讲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可他们还是弄不明白。"的确,有很多时候,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痛苦,但总感觉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6.
一次我碰巧听到二年级的一位数学老师和我们的数学老师聊天。这位老师遇到一个问题,令她十分困惑:她有一个学生,每次在课堂上作业都完成得很好,但是一回到家里,交上来的家庭作业就错误百出。对此她十分不解,问这个学生是怎么回事。可无论她怎么问,学  相似文献   

17.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她:"大人有大人的责任,小孩有小孩的责任。小孩的责任就是把书读好,不胆怯,不懂问老师,让自己勇敢起来。"进入初中,不懂问老师就变得尤其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胆怯,遇到一知半解的问题便想蒙混过关。假如一次佼幸过关了,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感悟”一词,并特别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很多老师在课文结束时都爱问:“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的确,设计这样的环节能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甚至能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但老师如果引领不当或者老师对学生的问题束手无策,反而适得其反:下面先引用特级教师王崧舟在一次讲座中谈到的两位教师同讲古诗《江雪》的不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已有五年,在这五年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学生,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老师说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学生基础差、所学知识总是不能灵活应用、反应能力差。面对这些问  相似文献   

20.
遇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是学生优良天性的本能反应,也是老师需要面对的问题.老师回答学生问题,效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角度看,带着问题向老师求助,是内在驱动力和对老师充满信任形成合力后的行为表现,更是扫除思维障碍急切的心理需求;从老师的角度看,为学生释疑解惑,是诊断思维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