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乙醛具有还原性,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所氧化。反应过程中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此法是检验醛基存在的一种方法。要保证本实验成功必掌握两个条件:1反应要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从而使醛的氧化加快。2避免生成大量的氢氧化铜沉淀。按课本要求用量,由于氢氧化钠用量...  相似文献   

2.
1 问题的提出高一新教材“学生实验一”中,安排了由硫酸铜晶体制取氧化铜,然后用氧化铜代替二氧化猛作催化剂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以期达到对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做实验时,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a.滴加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时,对其用量把握不准。一则氢氧化钠用量不足,硫酸铜未完全沉淀,有剩余;二则氢氧化钠过量,使生成的氢氧化铜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四羟基铜酸钠Cu(OH)2+2NaOH=Na2[Cu(OH)4]以至过滤后滤液呈现蓝色。b.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氢氧…  相似文献   

3.
班氏试剂是利用柠檬酸钠在碱性条件下和铜离子生成的配合物与糖类进行反应的 ,利用配合物的目的是防止出现氢氧化铜沉淀 ,从这一点出发 ,我们用甘油与氢氧化铜生成的配合物———甘油铜代替班氏试剂和还原性糖进行反应 ,效果极佳。1 仪器与药品a .仪器 :电炉、烧杯、石棉网、试管。b .药品 :蓝矾、甘油、氢氧化钠、0 .3mol/L葡萄糖溶液。2 实验过程a .甘油铜的配制 :将 1 7g蓝矾溶于 6 0 0mL蒸馏水 ,再加入6 7mL甘油、30g氢氧化钠 ,混匀 ,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 1 0 0 0mL ,即得到深蓝色的甘油铜。b .在一试管内加入 2mL甘…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常被用来引导学生判断葡萄糖分子中具有醛基的结构,是一种醛糖。其中,苏教版《化学2(必修)》教材设置的具体实验方案为:"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2 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我们在实验时发现,葡萄糖与新制Cu(OH)2混合得到的深蓝色溶液用酒精灯微热时生成绿色浊液,继续加热时绿色浑浊会渐变为黄色,至沸腾时又出现砖红色,甚至暗红色。  相似文献   

5.
一、锌与硫酸铜反应的演示实验锌的金属活动性较强,它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析出金属铜的速度较快,使锌片表面附着的金属铜晶粒粗糙,显示黑色,而不是红色。若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至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刚好溶解,制成深蓝色的硫酸铜的氨溶液(使溶液中铜离了的浓度减小,大部分的铜离子变成铜氨络离子[Cu (NH_ 3)_4]~(2 ))。这时再在溶液中插入锌片(可用废干电池锌皮),由于控制了反应速度,就可以在锌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了解氢氧化铜的分解温度,实验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来新制氢氧化铜,然后从多方面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新制氢氧化铜沉淀的分解情况,并针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钠的性质教学中增加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巩固对钠的性质的认识。同时,使学生对初中学习化学的金属活动顺序有一个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然而,演示时将钠直接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由于钠与水的反应比较剧烈,产生大量的热使得刚生成的氢氧化铜分解成氧化铜。黑色氧化铜的生成既不利于观察蓝色絮状氢氧化铜沉淀,也不利于排除生成铜单质的可能。若在试管中完成该实验,产生的热量还会引发氢气的燃烧,造成安全隐患。下面介绍笔者经过大量尝试得出的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安全实验方法,供大家参考。1实验用品钠,2%硫酸铜溶液,煤…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2次铜氨纤维的制备,分别在必修2的P88页与选修5的P94页.教材中铜氨溶液配制过程如下:向烧杯中加入5%的硫酸铜溶液,再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静置片刻后,倒去上层清液.用浓氨水溶解得到的氢氧化铜沉淀,以获得浓度较高的铜氨溶液.笔者多次按照此步骤配制的铜氨溶液放入脱脂棉,搅拌,并放置24小时,也未见棉花溶解.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伍强 《化学教学》2016,(1):55-57
设计了用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鉴别甲酸钠的实验,实验没有生成银镜、红色沉淀.设计了用添加氢氧化钠的银氨溶液鉴别甲酸钠的实验和不加甲酸钠的空白对照实验,实验均生成光亮的银镜,但反应液中未检测到碳酸根离子.故认为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与甲酸钠均不能反应,由此得出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均不能鉴别甲酸根离子的结论.同时提出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实验事实,切不可误导学生.  相似文献   

10.
〈化学教学〉80年第4期,在“盐跟盐反应有哪些规律可循”?一文中,认为氯化铜跟碳酸钠溶液反应将生成氢氧化铜。对此我提出不同看法:氯化铜中的铜离子与硫酸铜中的铜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应该是一样的。而硫酸铜与碳酸钠反应,将不生成碳酸铜,而生成碱式碳酸铜沉淀①:2CuSO_4 2Na_2CO_3 H_2O=CuCO_3Cu(OH)_2↓ CO_2↑ 2Na_2SO_4在这个反应中也有CO_2气体产生。因此我们不能光凭有气体产生这一点就肯定反应中不会生成碳酸盐,必定是氢氧化物。  相似文献   

11.
味精———谷氨酸钠,这一日常生活的调味品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但是在化学上用它鉴别还原糖却很少见报道,我们通过大量实验,利用它与铜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和葡萄糖、果糖等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以此鉴别还原糖,收到较好的效果。1、实验原理味精与铜离子生成配合物,防止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配合物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铜将还原糖氧化为复杂的产物,而本身被还原为氧化亚铜:  2、实验仪器与药品(1)仪器:电炉、石棉网、烧杯、试管。(2)药品:味精(食用品)、蓝矾、氢氧化钠、葡萄糖、果糖、蔗糖、0.3…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现行化学教材(苏教版)必修<化学2>第75页中提到"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人2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1]而在选修<实验化学>教材第33页<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中却提出"……反应的氢氧化铜必须新制.  相似文献   

13.
现行化学教材(苏教版)必修《化学2》第75页中提到“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0/0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4.
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实验,但对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实验大多数人未做过,对其反应的详细情况并不了解。于是有人根据逻辑推理得出,其现象应当与乙醛的反应基本相同,应当有砖红色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事实果真如此吗?请看以下实验探究结果。一、常温(20℃)条件下实验【实验1】取一支试管(直径为15 mm),加入2 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2 mL 37%~40%的甲醛溶液、4滴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2次铜氨纤维的制备,分别在必修2的P88页与选修5的P94页。教材中铜氨溶液配制过程如下:向烧杯中加入5%的硫酸铜溶液,再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静置片刻后,倒去上层清液。用浓氨水溶解得到的氢氧化铜沉淀,以获得浓度较高的铜氨溶液。笔者多次按照此步骤配制的铜氨溶液放入脱脂棉,搅拌,并放置24小时,也未见棉花溶解。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1问题的提出铝置换铜离子的反应是高中化学实验中重要的学生实验。在实验中,往往要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溶液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以加快置换反应的进行,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在一次实验中我们将未经清洗的刚用盐酸溶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片直接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惊喜地发现反应十分剧烈:铝片表面在不断产生气泡的同时红色的铜出现了,产生的气体速度和量大到能使铝片悬于溶液中,置换出来红色的铜呈絮状沉淀样附在铝片周围,随着反应的进行有的脱离铝片表面而沉于试管底部。是什么原因使反应如此剧烈?生成的气体又是什…  相似文献   

17.
一、境空题(第2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1.空气成分技体积计算,约占空气体积的,约占空气体积的。2.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根铁钉,铁钉表面出现色物质。若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苛性钠溶液,能生成兰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把。兰色沉淀收集在坩埚中加热,生成黑色粉末,黑色粉末是(用分子式表示).3.量简、试管、玻璃片、镊子、漏斗、坩埚、水槽等仪器中,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必用的一种仪器是;过滤必用的一种仪器是;用氢气还原氧化钢必用的一种仪器是。4.分子是保持物质的一种微粒。人们在远处能闻到汽油味,说…  相似文献   

18.
由于乙醛具有还原性,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所氧化.反应过程中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相似文献   

19.
一、实验目的: 乙醛还原氢氧化铜是乙醛的重要化学性质,反应中产生红色氧化亚铜沉淀又是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的重要现象。但是在反应过程中很难看到红色氧化亚铜生长,更多的情况下只能看到黄褐色浑浊物。这种黄褐色浑浊物是乙醛在碱性溶液中发生的羟醛缩合反应的产物,不是氢氧化铜的还原产物。羟醛缩合反应在乙醛还原氢氧化铜的反应中是一个有很强干扰作用的副反应,只有消除羟醛缩合反应的干扰,才能看清红色Cu_2O生成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一、以定影液为题材例1摄影工艺中废定影液的pH小于7,其中含有银的复杂化合物。为了回收银,进行如下操作:向盛有废定影液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硫化钠溶液,生成黑色沉淀。过滤,将固体移入坩埚中,加入碳酸钠和硼砂(催化剂)后混合加热,放出二氧化碳和氧气。将残留固体用水洗涤即得到固体银,而洗涤液中主要含有硫化钠。试回答下列问题:(1)开始时为何要向废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2)黑色沉淀物质是什么?(3)写出加热时坩埚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解析(1)废定影液显酸性,如果不加入NaOH中和,则会发生反应2H++S2-H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