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小学语文六年制第七册《山行》诗中“枫林晚”的“晚”字作这何种释义,有的老师对此持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应释“晚秋”,另一种观点认为应释为“傍晚”。笔者以为,这是很难争出个谁是谁非的。全诗一、二句山行所见的枫林景物的概写,三、四句则是对最著  相似文献   

2.
《木兰诗》的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里的“扑朔”和“迷离”这两个词句,历来解释很多。一般的解释是:说雄兔比较好动,不走的时候两只前脚时时爬爬搔搔(扑朔)着;雌兔比较好静,不走的时候时常眯缝(迷离)着双眼,安静呆着,容易辨认。也有的则认为“扑朔”应释为“蓬松”,是形容雄兔脚上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应释为“朦胧”,是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还有的认为是互文,两句的上下结构可以换,雄兔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难以分辨雄雌。以下摘编  相似文献   

3.
《静夜思》“疑是地上霜”一句中的“疑”,资料上有三种解释:①怀疑;②以为;③好像.我认为应释为“好像”更妥.因诗人独在异乡,思念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古代汉语》文选的几个注释提出了异议,认为《晋灵公不君》“莫之继”中“之”应释为“第一人称代词,我们”;《齐姜劝文公勿怀安》中“岁”的本义当为“肢解(人或牛作祭社)”;《齐姜劝文公勿怀安》“瞽史之纪”中“瞽史”应释为“偏又复词,义偏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史记·项羽本纪》“很如羊”之“很”应释为“凶狠”,“羊”乃“芈”之误,指螳螂。  相似文献   

6.
本对《古代汉语》选的几个注释提出了异议,认为《晋灵公不君》“莫之继”中“之”应释为“第一人称代词,我们”;《齐姜劝公勿怀安》中“岁”的本义当为“肢解(人或牛作祭牲)”;《齐姜劝新华通讯社勿怀安》“瞽史之纪”中“瞽史”应释之“偏义复词,义偏史”。  相似文献   

7.
“却”应释为“退”山东省五莲县一中刘鹏翔现行高中语文第五册《孔雀东南飞》中有“却与小姑别”之句,课文下面注释为“回头再同小姑告别”,我认为其中的“却”释为“回头”欠妥,在这里应释为“退”。首先,从词义看,“却”在古汉语中释为“退”或“使退”这一意思较...  相似文献   

8.
商代甲骨文中的新星记录,人为学者所重视,但近年有学者加以怀疑。1997年新出现的一组西周早期青铜器的铭文,证明甲骨文品确系“星”字,象群星之形。不过,甲骨文并非“设”字,而应释“凿”,读为“兆”,指自然异象,因此“新星”实系天象无疑。  相似文献   

9.
“塔兰奇”是对中国新疆伊犁地区和哈萨克斯坦七河地区维吾尔人的旧称.学术界对“塔兰奇”一词的研究和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学者认为“塔兰奇”一词是蒙古语,意为村庄、种子、粮食、耕地等;有的学者认为“塔兰奇”一词是满语,意为庄稼汉;还有大多数学者认为“塔兰奇”一词是突厥语,意为粟、耕种者、种植者、聚集者、很卖力气的农人、归附者、臣属者、农夫、农民、迁移等.对上述观点作一归纳总结,并作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0.
《古井》中有这么一段话: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挑水桶碰撞声音是“叮叮当当”的,扁担发出的声音是“吱悠吱悠”,你看,多么生动、优美啊!这优美的声音能组成小曲,又说明了到这里取水的人够多的,从侧面反映了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默默奉献的精神。 再看《海底世界》: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海底世界到底有什么样的声音呢?同学们是很陌生的;这里采用了一系列象声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和…  相似文献   

11.
“契”字有多个读音:qì、qiè、xiè.在“契阔”一词中“契”是读qì还是qiè,一直存有争议.“契阔”应释为“勤苦”,读qiè.  相似文献   

12.
陆林华 《现代语文》2006,(3):128-128
北朝民歌《木兰诗》开篇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对于“唧唧”的解释,苏教版教材及配套参考书均为“叹息声”。即“叹息声唧唧又唧唧,木兰对着门织布”。笔者认为,“唧唧”应释“为机杼声”为妥。理由有二:  相似文献   

13.
“属辞比事”是《春秋》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早期,学者们对“属辞比事”的理解还比较简单,宋代以来,“属辞比事”四个字变得复杂迷离起来。反对以书法义例说经的学者中,有的认为“属辞比事”就是通过比观《春秋》所记之事,在对事实的把握中明大义;有的主张对《春秋》所记之辞与事,以“礼”为据明褒贬;有的认为“属辞比事”就是分析与综合的理解方法。而主张以书法义例解经的学者,或认为“属辞比事”是一种探明事实以求大义的方法,或认为是一种阐明《春秋》书法的方法。在书法与史法之间采取调和态度的学者认为,“属辞比事”首在阐明《春秋》书法,但并不专就文字上立褒贬,而是在此基础上推考事迹,明嫌疑是非。  相似文献   

14.
《文学评论》今年第一期刊登刘凯鸣的文章,认为《国殇》中的“左骖殪兮右刃伤”,应释为“左骖马死,戎右被刃创”。“刃”,《周札·冬官·车前人》:“桃氏为刃。”郑玄注:“刃,  相似文献   

15.
“必以情”的“情”不该释为“实情”,“情理”和“诉讼之辞”,而应释为“诚”。  相似文献   

16.
《“步走”、“径道”与“步道”》一文对《赤壁之战》、《鸿门宴》中的“步走”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径道”作了解释,认为“步走”应释为“步道走”即“由陆上小路逃跑”;“径道”也是“步道”、即由“陆上截路”(逃回)。对这种解释,我们不敢苟同,现将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提出来,与陈崇凯同志商榷,并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现代学校制度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学校制度应该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校分开、系统管理”的基本特征;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学校制度应“凸显教育的主体性,凸显教育的社会价值”,应该体现“新发展观”,以人的发展为本,体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的要求;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学校制度除了具有时代性,较全面地反映社会现实的需要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外,还必须具有人本性、民主性、科学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生态性等六个基本特性。笔者认为,现代学校制度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论题,对于一个尚在形成中的…  相似文献   

18.
《唐虞之道》中“弗利”浅说——郭店楚简校释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利”是一个词组,不能一般地释为“不利一己之私”。从“弗利”所处的语法位置分析,“利天下而弗利”中的两个“利”应是所指不同的两个同音词,“弗利”之“利”应释为“贪”。从“弗利”所处的逻辑位置分析,“弗利”之“弗”,矫也。引申为表否定,相当于“不”。“弗利”应释为“不贪”,含有“己不贪”(正己之贪心)和“使人不贪”(正人之贪心)两层意思。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8,(32):194-195
包山楚简遣册257号简食品名物词(蜜)(飠也),整理者认为(飠也)借作酏。有学者将其作饼类解,有学者认为应释为蜜(飠它),作糖稀解。本文试从文字学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联系遣册上下文分别探究酏、(飠也)两字的意义,以助于我们更好地判断遣册中(飠也)字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梁启超的散文名篇《少年中国说》中所使用的“乳虎”一词进行辨析。认为“乳虎1”与“乳虎2”两者意义不同,前者为“初生的或幼小的虎”,后者则应释为“哺乳期的母虎”。这一理解不仅是两词意思的不同,更对《少年中国说》全文的意境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