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有关资料表明,自1987年上海出现建国以来第一起新闻官司后,全国新闻官司已有近2000起。一些记者、编辑甚至总编、社长被推上被告席,有一家报社的社长一个月竟收到3份法院的传票。严峻的现实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记者不仅要勇于开展舆论监督,还要依法开展舆论监督,强化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当被告。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8,(3)
怎样避免新闻官司——谈谈写批评稿的自我保护问题文/郑州·陈亚洲自1987年上海出现第一起新闻官司后,全国新闻官司已逾千起。因新闻批评时常引发新闻官司,成为新闻界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报纸开展舆论监督是党的优良传统,五十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赋予各级新闻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能。新闻载体正确开展好舆论监督也是贯彻党的新闻方针、当好党和人民喉舌、增强自身威信的重要途径。然而,开展舆论监督就容易产生新闻官司,如何在切实履行舆论监督职能的同时又能尽量避免新闻官司的出现,成为当前摆在各级新闻单位面前的一道严肃课题。1983年,上海《民主与法制》杂志第1期发表《二十年“疯女”之谜})的文章,导致了一场长达数年的诉讼。据说,这是建国以来的首起新闻官司。此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与“经商热”、“集邮热”等同步,出现了“新闻官司热”.先后有200…  相似文献   

4.
金跃华 《视听界》2001,(2):26-27
想开展舆论监督又怕开展舆论监督,是眼下许多新闻单位编辑记 的矛盾心理,近年来我国新闻官司迭起,“告记热”不断升温,一些新闻单位的法人代表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没完没了的新闻诉讼中,记编辑一次次被迫站到被告示席上,广西日报社主办的《南国早报》创办仅仅三年,就以批评报道份量重,舆论监督力度大而迅速崛起,但与此同时,该报的新闻官司也连接不断,仅1998年就有五起被诉至法院,虽然这些新闻官司最后大都以报社胜诉,或原告撤诉调解成功而告终,但旷日持久的诉讼也折腾得记们和报社老总身心疲惫。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各类批评报道在各级媒体中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批评报道记者容易出名,但稍有不慎记者也会惹上官司。近些年因为媒体刊登批评报道引发新闻官司的事件屡有发生。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新闻官司已经发生上千起。陷入官司中的新闻媒体和记者常常被拖得精疲力竭,有时还落得灰头土脸。事实提醒新闻工作者,在法制社会环境中,新闻媒体不仅要勇于开展舆论监督,还要善于开展舆论监  相似文献   

6.
当记者在行使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常常受到被称之为“告记者热”现象的困扰。自1985年1月上海出现中国解放后第一起“新闻官司”《20年疯女之谜》案至今,因新闻报道涉及公民、法人名誉而引起的诉讼案件与日俱增。据统计,目前全国的“新闻官司”已有700余起(不含那些投诉法院尚未立案审理的以及投诉纪检部门在内部解决的新闻纠纷在内)。记者们由此大声疾呼:新闻舆论监督难啊!为了便于总结新闻工作的经验教训,推进新闻改革,现将“新闻官司”中涉及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原告与被告从已发生的“新闻官司”来看,原告既有国家机关的干部、企事业的经理(厂长)、影视界的明星歌星,也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一起有影响的“新闻官司”“《二十年疯女之谜》诽谤案”至今已逾十年。其后,包括1988年和1993年两次所谓“‘新闻官司’高潮”在内,全国“新闻官司”案件已逾千件。十年前,“新闻官司”给新闻界带来的强烈震荡至今记忆犹新,今天人们则反映平静,心态基本适应。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新闻官司”对新闻活动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作些简单的回顾。“新闻官司”:向阶级斗争工具告别曾经有人认为,“新闻官司”对新闻活动、特别是舆论监督起了阻碍作用。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事实表明,“新闻官司”影响的主导面是积极的、正面的。越来越…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及新闻监督的深化,近几年来,出现了很多打新闻官司的问题,这就提出了法律如何保障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新闻如何依法宣传报道搞好舆论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因舆论监督引发的新闻官司已发生1000多起,新闻界败诉率达30%.新闻官司在前些年突出表现为`名人告记者热',而近年围绕新闻报道引发的法人告新闻媒介侵犯名誉权诉讼也接连出现. 在众多的新闻官司中,新闻媒介为自己辩护的理由往往是:这是开展正常的舆论监督,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人们一般认为,舆论监督权利是以三项公民权利为依据的,即言论自由权、知情权和批评建议权.《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第四十条还规定了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建议和批评的权利,这些公民权利引伸到新…  相似文献   

10.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引发新闻官司的主要原因。采写批评性报道必须避免侵犯他人名誉权,在严格遵循新闻规律和法律规定的同时,依法收集和保存证据,才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1.
必须学会保护自己──一起新闻官司引发的思考丁咛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是新闻媒体的任务之一。但是,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引发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困扰和负面影响不小。进行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学会保护自己,这是新闻界面临的一个新的、不可忽视的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新闻舆论监督的深化,自1987年《民法通则》实施以来,在新闻与法律关系方面出现了新闻官司的问题,也就是法律如何保障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新闻如何依法宣传报道的问题。这是在新形势下新闻界和司法界面临的新课题,并日益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如何避免新闻官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这 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又是党和法 律赋予他们的权利。近年来,随着“中国质量万里行”活 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及其他一些媒体的报道, 舆论监督更加普及和深入人心。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 的原因,一些新闻工作者在行使这项神圣的权利时,有 的竟吃上了新闻官司,有的还以败诉告终。如今,新闻 官司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因舆论监督而导致的新闻官司增多,从某种意义 上来说并不是坏事,它体现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但 是却给新闻界带来了很大压力。过多的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14.
依法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以及每个公民的权利,在开展舆论监督的同时不得侵犯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从新闻媒体和公民两个角度讨论如何依法开展舆论监督,指出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必须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新闻活动;作为公民要依法开展舆论监督,增强法律意识,知法守法和知法用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86年《民法通则》生效以来,因传媒发表作品而引起纠纷和诉讼的案件(俗称“新闻官司”)时有发生,本刊已有不少报道。面对这一形势,新闻工作者应当怎样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开展新闻报道,既认真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能,又切实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浦增平、刘宁书两同志对近年来发生的“新闻官司”有所研究,拟结合具体案例与新闻工作者就新闻工作的法律意识问题交换一些看法,这对于沟通新闻界和司法界的有关意见,促进形成共识,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自1985年上海“疯女案”之后,我国新闻官司呈迅猛上升态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数据表明,目前国内传媒业遭遇的新闻官司已经有几千起,其中针对“新闻失实”提出的侵权案达80%以上,这中间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因批评报道而被诉“新闻失实”名誉侵权又占了绝大多数。此外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05,(1):80-80
边长勇在《新闻传播》杂志2004年第11期上撰说,舆论监督易惹新闻官司。新闻官司让很多记和新闻单位叫苦不迭,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取证。  相似文献   

18.
《新闻导刊》2005,(1):37-37
舆论监督易惹新闻官司。新闻官司让很多记者和新闻单位叫苦不迭,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取证。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批评报道与"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据介绍,新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发生新闻官司近2000起.开展舆论监督,搞批评报道,记者如何加强自律,防范、减少法律纠纷,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舆论监督记者除知法、懂法、依法行事外,还要做到"三点",尽可能地避免因舆论监督而引发纠纷.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因舆论监督而导致的新闻官司也在增多。目前情况看,新闻官司呈现逐渐上升趋势。那么,新闻舆论监督究竟该怎么搞?笔者认为,在舆论监督中,记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新闻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