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地方“走”向全国何建新作者自述:生于1954年。1970年开始当外线工。爬了8年电线杆后进入无锡日报编辑部“爬”格子。曾任无锡日报部主任、经理部负责人、印刷厂代厂长、副总编辑等。1993年6月被聘任为主任记者。1993年底调任华东信息报副总编辑。开...  相似文献   

2.
梁凯程,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夜班工作编委,出版中心主任。从事新闻工作34年,从事夜班编辑工作22年。从普通记者到出版部要闻版编辑,从普通编辑到出版部副主任、主任、编委、出版中心主任。1999年《天津日报》提出“以图片带版面,以版面带新闻、以新闻带记者、以记者带队伍”的办报思路后,梁凯程参与、策划、推动了一系列新闻改革。他所领导的出版部是天津市“九五”立功先进集体。梁凯程被评为先进个人,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相似文献   

3.
在1994年第12期《新闻战线》上,我曾发表《“一字未改”的编辑也应奖》的文章,文中提及一些编辑处理来稿,“为了让部主任、处长、总编看出自己编辑的‘认真’,对人家的好稿叉划叉添、满纸红墨,既是对作品的伤害,也是对编辑职业的一种亵渎。”1996年第l期《中国记者》“编辑杂谈”专栏也发表一文“《从用狗作诱饵说开去》,文中写道:“法沃尔斯基是苏联现代艺术家和写生画家。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新闻界,有位被同行称为“高产记者”、“得奖专业户”的新闻工作者。他,就是江阴市唯一具有主任编辑职称的江阴日报副总编辑陆念祖。28年来,陆念祖在市、省、中央新闻单位发表稿件3000余篇、照片百余幅;获奖作品近百件次。其中获省级及全国奖28件次。先...  相似文献   

5.
华西都市报采用“连坐法”制止“有偿新闻”华西都市报是四川日报主办的一张晚报型市民日报。为了杜绝“有偿新闻”,该报制定了“连坐法”,规定:对于任何一篇软广告稿件,每一关都有“枪毙”的权力。一旦在版面上出现,写稿的和编稿的记者、编辑、部主任及签发的总编辑...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部主任,上有总编下有编辑,处在这个结合部,对上要及时领会并落实总编的办报思想,对下又要正确地挈领和引导编辑的思路,责任重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部主任就是个“大编辑”、“小总编”,常有点子,会出点子应是必须具备的素质。这是我在  相似文献   

7.
某编辑为帮助通讯员,使其稿件顺利过关,给通讯员出这样的主意:找找报社某某领导,请请某某主任…… 类似的情形,在一些新闻单位并非“新闻”。个别编辑、记者传授的这种“歪经”,乍看起来人情味十足,实际上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6月26日下午,青岛晚报编辑匡志刚正在写着即将重新启动的“晚报记者在社区”活动的主题报告,这时,一位读者打来电话说:“现在非典过去了,各行各业的活动都重新开展起来了,你们的记者进社区活动是不是也该再搞起来了……”听到这里,作为一个做了10多年读者接待工作的老记者、老编辑,深深为之感动,“晚报记者在社区”活动确实实现了报纸与实际、与生活、与读者的贴近,广大读者已经对它产生了浓厚情谊。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青岛晚报》作为青岛市民十分喜爱的一张生活类报纸,从总编辑到部主任、到编辑记者都在思索着一个问题———编辑部该怎…  相似文献   

9.
羊城晚报的新闻版一向为新闻同行和读者所推崇,被誉为羊城晚报的“金字招牌”。在这块“金字招牌”里渗透了要闻部主任、主任编辑张克眉的心血,她心无旁骛地把全副身心投入到新闻版的编辑工作之中。近年羊城晚报参加全国好新闻、广东好新闻评选,获最高奖项的稿件大部分是她编辑的。从稿件中提炼深刻的主题,找到其中反映时代风貌或展现发展趋势的新事物、新观念是张克眉选取、修改稿件的独到之处。1988年,一批批打工妹进入珠江三角洲,记者叶健强拍下行装甫卸的打工妹喜上眉梢站在工厂门口的镜头。张克眉把这张题为《明天去上班》的图片…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03,(6):47-47
陈力丹在《中华新闻报》上撰文说,不论是助理记者、记者、主任记者还是高级记者,都是专业技术职称的一个级别。那么,记者的“专业技术”主要应体现在哪里呢?很多人以为在写作水平。写作对记者来说确实很重要,但是谁都清楚,消息、通讯、时事评论这些新闻体裁的写作,比较于各种文学作品来,属于文化快餐,是较为容易的一类文体。这种“专业技术”的水平再高,设立中级职称就该到顶了,就像“技术编辑”的职称最高只有中级那样。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谓“记者”,是新闻工作者的简称,包括记者、编辑、主任、老总和其他在媒体工作的人们。河北日报离休老同志、73岁的老记者汤小薇,把她离休后10年(1989———1999)的作品集成了一本新书《平淡下的激荡》。我读了感慨丛生。我首先想到了人的生命史、人的事业史、人的行进足迹、人的耕耘与收获,乃至我们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到底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对待我们自己择定的职业,来度过自己归根到底并不漫长的一生。突然地想到一句话:“终身年轻”是记者。既然是“终身”,难道不是包括青年、中年、老年吗?怎么可能是“终身年轻”呢?…  相似文献   

12.
用“心”去写胡忠谦作者自述:胡忠谦,1952年生。曾有《威虎山的孩子》《堵水口》等不入流的小说、戏剧作品出版。1984年到工人日报做文化记者、编辑,1988年任工人日报文艺部副主任,1992年始,主编《工人日报星期刊》。职称是主任编辑。9年间,约近百...  相似文献   

13.
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颁奖大会于3月24日在京举行。山西记协推荐的山西电视台副台长董育中、临汾日报农村部主任孙言兵获此殊荣。 首届全国“百佳”评选活动,是由中国记协主办的,以后每两年评选一届。这次获“百佳”称号的100名新闻工作者,其中记者55名,编辑35名,评论员10名,都是在新闻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他们  相似文献   

14.
根据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的指示,5月18日,山西日报编委会就本报记者转变作风,与下岗职工实行“三同”开展再就业宣传报道向省委、省政府作丁专题报告后,5月21日,山西省记协副主席祝福训与报社副总编尚代江、记者部主任刘金宝,专程赴京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  相似文献   

15.
编辑不同于记者,二者的区别就某种意义来讲,编辑如同厨师,记者好比采购员。对于记者、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编辑要下一番“摘、洗、切、搭配、烹饪”的功夫,才能呈献给读者。因此,可以说编辑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报纸质量的高低。构成编辑素质的因素很多,但最基本的不外乎“三心二意”,即:爱心、诚心、疑心及政治意识和新闻意识。所谓爱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热爱之情。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对于一项工作漠不关心,提不起情绪是很难做好这项工作的;相反,  相似文献   

16.
柯常智 《新闻前哨》2012,(10):73-74
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既是基层群众的呼声,也是保持新时期党报新闻工作持久活力的需要。咸宁日报的实践是:通过采编围绕基层、解决存在问题、强化制度建设等途径,不断提升市州党报的格调和品位,更好地为地方党委和基层群众服务。采编围绕基层:夯实“走转改”常态化的基础一是策划选题宣传基层。客观地说,市州党报记者下基层难,既有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不想下”的原因,也有记者想下去,但下去后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不会下”、“不敢下”的因素。对此,咸宁日报一方面采取自下而上策划选题的办法,每周由编辑记者个人先申报选题、部室合力分析策划选题、周末业务例会确认选题三个步骤,帮助编辑记者个人明确新闻采访的主题.从而让编辑记者清楚地知道下基层采访的主要目的,知道应该写什么、反映什么;一方面围绕重大活动策划选题后,实行分工采访,从而“逼”着编辑记者下基层、找“活鱼”。  相似文献   

17.
姚炜 《新闻世界》2009,(10):30-31
编辑常被誉为新闻的“把关人”,夜班检查则是报纸的“把关人”。一张报纸的出版,从记者、通讯员采写稿件,到编辑、部主任编发稿件,再到总编审阅,最后在夜班“组装”成大样。大样的检查就是报纸“成品”前最后一关。如果说前面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和差错.还有后续环节可以帮助纠正的话,那么通过检查一关。问题和差错则可能无可改正了。  相似文献   

18.
驻豫某部政治部主任王争亚不仅自己能写稿,而且善于育才。他当主任3年来,先后有两名报道员提干,1人考上南京政院新闻系,17人立功受奖,4人退伍后当了编辑记者,被大家誉为“新闻园丁”。 王主任是报道员出身,一次在某炮团检查工作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名叫左起超的干事,觉得他文字  相似文献   

19.
杨宏斌 《新闻前哨》2005,(10):34-35
现在各媒体的采编人员都在努力贯彻落实“三贴近”,改进新闻报道。作为采访记者如何做到“三贴近”?笔者以为,记者要把“三贴近”落到实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克服当前日趋严重的记者的“编辑化”倾向。什么是记者的“编辑化”倾向呢?笔者以为,记者的“编辑化”,就是记者不运用采访的手段、却用编辑的手段来完成记者应该完成的工作。通俗地说就是:记者没干记者应该干的活儿,却干了编辑该干的活儿。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2008,(5):49
吴为忠是解放日报文艺部记者、编辑、主任,先后担任该报“娱乐”、“影视天地”、“彩色娱乐”等专刊主编以及第六届上海国际电视节国际评委。荣获上海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