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艺术交流中,师生之间存在“同频共振”的规律性。即当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同一“频率”的时候,师生之间就会产生认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共振”或“共鸣”。教学艺术的“同频共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思维共振所谓思维共振,是指师生在教学艺术交流过程中,双方的思维处处呼应、时时合拍、步调一致、达成共识。师生思维共振的先决条件便是教师首先要做一个积极的思考者。教师要创造师生思维的“同频”条件、搞清教材的思考,熟悉学生的思维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艺术的思路。教师在进行教学构思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2.
“微笑教学”就是要改变长期存在着学生怕老师的僵硬状况,建立师生关系为朋友式的关系,使师生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以微笑的心态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情绪,学生就能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无拘束地、轻松愉快地去思考、学习。思维更容易得到开发,潜能更容易得到挖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其在教学中运用,主要是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方法中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教师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地利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遵循认识规律进行教学,师生互动,情知互促,以取得发展学生智力,提高素质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善教者,必善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不时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就能使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相似文献   

4.
立体化教学既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减轻学习负担,还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从挖掘教材生活元素,引入多媒体教学,组织师生多元化活动,设置层次化课堂练习等方面入手,构建“教材—教师—课堂—学生”四维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推动学生由单向思维向立体思维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以教案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任务是执行预设的教案、展开预设的教案,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对预设的标准答案的顺应和认同。沈大安老师对课堂的预设和生成这样说:“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进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种生成的课堂教学,是语教学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英语口语训练的强化要求基于教材并且高于教材。要求教师两个左右的教学单元结束后就进行阶段性的英语口语训练,训练主题确定,但一定要基于英语教学内容中的相关句型和单词,这就是初中课堂口语训练的内容在源于教材的同时要高于教材。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口语交流的机会,具体可以是设置场景也可以是提问式的口语短时间训练。相关课程内容的情景设置要求教师给与一份标准答案以保证学生能够在标准答案的引导下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7.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改革不能甘居于后,有站在风口浪尖被称为“弄潮儿”的改革者和带头人,也有百舸争流的改革大军。语文课堂教学轰轰烈烈,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机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教学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同时我们也看到,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一、语文课不要空洞的热闹。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放开手脚,自然也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的形式也就多了起来——课本剧、演讲、小品、辩论层出不穷,让语文课充满了生机。  相似文献   

8.
论师生共振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三要素,教学在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而展开。本研究是根据盛昌兆老师的师生共振教学理论,立足教师、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对立统一体,通过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教学工作这两方面,强调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达到教学中师生情感  相似文献   

9.
第一,教师必须从旧的教学观念中挣脱出来,挖掘自身潜能,全面提高个体素质。语文不仅是一种技能,同时还是一种文化积淀,具有深层次的民族文化背景。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环节的整齐划一,同样的教师、教材、课本、教室、时间表带来了一个同样的答案来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这就抹煞了语文人文性学科的特点。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目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林哲敏 《文教资料》2009,(30):147-148
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特别是高中历史教学,对历史的叙述可以说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建构起来的。如果仅仅把历史知识当作纯粹的客观对象来学习,很容易把学生学习演变成简单背诵和记忆,把历史内容变成固定不变的唯一结论,导致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简单的传授标准答案的过程。如何使历史教学真正能够培养学生理智、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断创设有活力的教学课程,如何多元化地开发利用教学素材,这是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语文教学下拒绝标准答案。标准答案是对语文学科的一种误解,它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相背离,与语文学科规律特点相违逆,是对语文教材误读的产物;标准答案是对学生的一种戕害,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产生依赖心理,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标准答案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羁绊,使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标产生误解,使教师不能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历史老师的差异思维,就是在日常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善于从教材、教学、学生等因素中寻找差异,将教学内容(教材)和情感与其他教师的教学区别开来,树立起自己的特色,做到“人尤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使历史教学真正做到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3.
数学既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又是方法论的科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教材、教学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思维场,当这种无形而客观存在的数学教学思维得到师生双方很好的控制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很好地得以体现.当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及人与教学资源的交互作用有机贯穿起来时,教学活动便组成思维网络,构成"教学思维场".本文针对教学思维场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述.使大家对教学思维场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教法与教材的“配套”问题,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不管使用哪一本教材,在教法上都不存在统一的固定的模式。因此所谓“教法”问题,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教学过程又是一种“双向性”的活动,即师生双方的主观思维共同作用于教材,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最后达到师生间的共识──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主导的方面无疑是教师。因此如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能动性9如何使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与自己的主观愿望相一致?如何让学生一起参与对教材的钻研?这是每个教师在备课与教学…  相似文献   

15.
所谓"学习"就是同教科书(或是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的伙伴们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数学教学文化"是指师生围绕数学课程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构建的关于"教与学"的价值体系及行为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而言,"思维型教学文化"理念下的教师不是照本宣科,当教材的"传声筒",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数学知识,教师和学生要带着批判的眼光,运用批判性思维,在课堂系统中进行各种有意义的创新和探究性学习,开展形式灵活的数学活动,并且能从中体会到学习和创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内隐理论与反思性教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有自己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有些人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只要在听,在记笔记就行;而有些教师的思维方式则不同,认为上课时师生都应该是积极的、活跃的,注重调动师生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思维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教师的这种习惯性思维往往以观念的方式沉淀在教师的头脑中,它类似于某种教育理论又不具备科学理论的基本规律,但却在支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心理学和教育学界对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而教师自身又习焉不察的这种个人化教学理论称为“内隐理…  相似文献   

17.
岳金春 《青年教师》2005,(10):33-34
课堂教学是个多元共生、充满互动变化的空间,其极大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决定了生成的丰富和鲜活比其他活动更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预设,更不能拘泥于教学设计,要更高层次地把握好并使用好教材,预猜学生可能生成的状态,讲究教学策略,时刻关注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及时准确“预设”,把师生的互动引向纵深,让学生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8.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有五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和道德心理氛围。它所揭示的教学同师生的道德心理相关的理论是难能可贵的。今天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有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成功。然而不少小学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怎样走出这些误区呢?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中,关于师生对话的研究较多,但有的人忽视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借以实施的载体——文本。新课程强调的以人为本,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以人本对话为核心。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以教材为载体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对话,是对教学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而且在实践上,扩大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本对话,对于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从教师的角度谈谈教材的使用问题。一、怎么看教材教材,语文教师几乎天天都同它见面,熟悉得很。可是也许从来就没有想过:怎么看待它?观念属于思维的范畴,是行为的先导,实在太重要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几种比较权威的教材观:“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①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的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材料。”②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达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③教材……是魔杖,教师可以用它去演绎百花齐放的课堂春天。④上面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