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朝文人好使事用典,掀起了文学史上"用事为博"的第一个高潮。本文从南朝诗作用典、南朝骈文用典和藏书抄书与南朝文人用典等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明清民国时期东江藏书家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清以来, 东江藏书家迭出, 并形成了对待藏书豁达开明、藏书目的在于治学等系列特点。而保存珍贵典籍、推动学术研究、弘扬中华文化, 则是他们为祖国文化事业所作出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邓之诚先生既是史学大家,也是藏书名家。他藏书极其博杂,尤以"顺康集部"为特点,据《邓之诚文史札记》所载,其聚书途径主要有三:(一)访之书肆,(二)书估荐购,(三)抄书;其大部分藏书生前即陆续转售与中央民族学院、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科院图书馆、天津师大图书馆等多家公藏机构。  相似文献   

4.
徐时栋,晚清诗人、学者、宁波著名藏书家。幼时受父兄和月湖先贤的影响博览群书,科举受挫后更是一心藏书治学。徐时栋一生勤奋治学,为做学问曾修建过三座藏书楼,虽然前两座均被毁坏,但他藏书和治学的热情从未动摇,居家著述不辍。徐时栋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正是浙东学术"博采、创新、求实、重史、爱国"等优良传统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5.
海源阁藏书经过杨氏四代人的搜集积累,形成了自己的藏书特色。杨氏藏书遵循的是“海源”思想,藏书之“源”,表现在版本上即是崇尚旧刻;内容上重正“经”正“史”。藏书之“海”,则是在追古的同时,又广泛搜罗其他版本,即使明清版本、海外版本亦尽行收藏;就内容而言则又不惟正“经”正“史”,对这之外的其他经史著作以及蓄藏极富的子集作品也极尽囊括。因为治学溯源,决定了杨氏藏书之精;又因治学求博,决定了杨氏藏书之广。杨氏藏书既以质取胜,又以量取胜。“精”和“博”是其整体特色。  相似文献   

6.
清朝乾嘉时期,随着朴学的兴盛,刻书、抄书、校书、藏书在全国蔚然成风,从事朴学的学者日益增多。他们在保存、整理古代文献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在刻书、校书方面成就斐然的就有山东德州的卢见曾。  相似文献   

7.
陈垣先生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型藏书家,他藏书注重实用,非常注重批校本和手稿本的保存,其中题赠本也是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垣先生的藏书思想既启迪了后世私人藏书家,也充分体现出他独特的治学方法与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8.
朋星 《山东教育》2006,(11):60-60
著名学者徐北文先生毕生教书治学,藏书众多,遗嘱所有藏书悉数捐赠济南职业学院。先生逝世后,学院专设“徐北文先生藏书陈列室”.供学子阅览受益。近日拜访书室。回忆师从先生赏析诗书的往事,缅怀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9.
中学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传统课文 ,叫《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是明初政治家、学者、藏书家宋濂。这篇赠序 ,风格委婉 ,文情畅达 ,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深情勉慰后学马生当刻苦自励、勤学不怠。文中叙述自己少年求学的艰辛时说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 ,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录毕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辞情真切感人。作者在文中所记自己辛苦抄书 ,固然是因为他当时“家贫 ,无从致书以观” ,然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 ,古代读书人、藏书人抄书 ,的确也是当时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李霞 《成才之路》2012,(7):99-I0016
正明代翰林学士宋濂,勤奋好学,年幼时依靠"借书""笔录"而得以"遍观群书"。他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以自己的读书经历,告诫后生学子必须发扬刻苦好学的治学精神,影响深远。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或抄书,或焚书,或惜书,流传下来不少读书佳话。"抄书"是古人常常运用的读书方法之一。据说,南齐有个叫沈麟士的人,他一生之中抄了许多古书。谁知在他八十多岁时,家遭火灾,所抄  相似文献   

11.
士族是南朝学术文化主体,引领着学术发展的方向.他们虽以经学传世,但并不拘泥于经艺一道,而是将眼光投向了其他的文化领域,因而其兴趣爱好是广泛的.当儒、道、文、史、佛五学成为时代的主流学术文化之后,他们凭着自己的家学特长和文化积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投入其中,或专攻五经中的一经,五学中的一学,或融数经数学于一体,进行全面研究,因而其治学内容是丰富的.他们重博学,重抄书,重积累,重著述,善躬行,会实用,故其治学方法也是多样的.南朝士族治学中广泛性、丰富性与多样性的完美结合,推动了南朝学术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理路是用《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中公布的新材料,论证章太炎学术批判精神的合理性。通过研读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揣摩章太炎先生阅读所藏书籍时的心路历程,展现章太炎学术怀疑与批判的精神,求是、向真的学术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彰显太炎精益求精、敢于怀疑、勇于批判的凝重思想。  相似文献   

13.
<正> 从古今中外许多学者的治学经验来看,“摘抄”确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好处是; 一、摘抄有利于记忆.抄书的时候,手、脑、眼并用,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所抄东西的印象比较深.所谓一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 二、摘抄有利于理解.许多好文章,立意高深,构思巧妙,布局严谨,用词精当,一般非一眼  相似文献   

14.
书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有时也被当作文化的标记和象征,历来的文人总是与书结下不解之缘。家拥万贯而乐当学究的,自然藏书万卷,闲来翻阅,书山漫步,学海畅游,精华尽得,烦恼皆抛,悠哉乐哉,日子堪比神仙;家境贫寒偏也仰慕文化者,便只有在艰辛谋生之际,清冷孤寂之中,忙里偷闲,抄书苦读  相似文献   

15.
《书林清话》是研究中国古代典籍的开山之作,书中记载了一些名刻书家、藏书家的逸闻趣事,表彰了一批名不见经传的书贾、写工、装订工及钞书女子等,为后人研究古代校书、刻书、抄书、卖书、藏书及书坊、书肆情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与线索。叶德辉在征引史料时,多附案语,纠误补缺,有资于史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中学语文教学注意了朗读和背诵,这确实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方法。我觉得,还有一种方法似乎也值得提倡一下,这就是抄书。提起抄书,教师和学生中可能都有一些人会表示异议,认为抄书是低年级小学生的作业,中学生还抄什么书。我说不然,抄书是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除了朗读和背诵外,有时让学生抄点书,也是学好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徐特立同志有条读书的经验,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其中也包括抄书在内。通过教学实践,抄书的好处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抄书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训练。适当地抄书,不但能促使学生把握作者的语言,而且还有朗读和背诵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对此,我曾以多抄和少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人与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园林是文人进身之前习业的场地和诞生预备官员的摇篮;园林是文人的藏书地和治学所;园林是文人修身养性的乐土和安顿性灵的秘室;园林是文人雅聚的场所和唱吟的园地.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僻处西南山野以诗书自娱而自学成才的学者兼诗文家,郑珍一生以手中笔和箧中书寄栖精神.买书、借书、抄书,构成其人生必修课.爱书、求书、担书、读书、烘书、烤书、藏书、惜书、品书,构成其人生道道景观.又,郑珍因爱书、惜书而埋书.郑珍埋书,无异于黛玉葬花、怀素弃笔、复愚封文.郑珍无悔的求书之志和热爱书籍的亲情与痴情,可留给生活在精神迷雾中的现代人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20.
钱泰吉是清代道光、咸丰时期浙江嘉兴地区较为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学家,他淡泊名利,认真治学,毕生致力于收藏、著述和博校群籍。他的藏书观较为开明,主张为学术研究而藏书,并倡导书籍应相互交流。他的著述涉及领域广泛,颇有研究价值。他一生校勘了大量典籍,如《史记》《汉书》《集韵》《晋书》《元文类》和《礼记集说》等,在校勘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和观点,对于古籍传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