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梳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内在运行机理,深入剖析了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引发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理论与实务等问题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4-94
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5年来累计投入经费2.36亿元。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部还加强了对文化和生态保护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保护。2007年,文化部命名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于“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5大类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3.
从过去民间走街串巷的街头杂耍,到如今登上国际大舞台,百多年来,武汉杂技经历了曲折而又绚丽多彩的发展过程,凝聚了数代人的努力和汗水。现如今武汉杂技已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显著艺术特色以及高超演出技艺的文化娱乐方式,成为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然而在时代变迁,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这项传统的艺术形式的生存发展越来越受到挑战。因此,加强对其的保护和传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建立阿尔寨文化生态保护区,是繁荣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的一项具体举措。阿尔寨文化生态区域,是鄂托克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升鄂托克文化品位具有深远的意义。建立阿尔寨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和传承人的保护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对保护、传承、发展阿尔寨独特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政治文明、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的幸福鄂托克,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川滇交界的泸沽湖摩梭人,因保存着反应人类社会历史上母系社会的"母系大家庭"独特文化而被世人誉为"女儿国"。泸沽湖风光秀美、气候条件适宜休闲度假,近年来旅游发展迅速。目前,泸沽湖即将进入旅游大发展时期,摩梭文化保护面临着现代文明发展的巨大冲击。本文提出在旅游发展背景下,应通过积极引导文化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文化来实现文化保护,从而实现摩梭文化保护与现代文明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也面临全球化趋势和工业化社会挑战的严峻形势。2003年10月27日,中国文化部在贵州召开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会议”,正式公布首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10个试点,制定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纲要》并提交大会讨论。这份长达17年的《保护工程纲要》,对本土的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实行有效保护。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政府一直重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改革开放之初启动的10部文艺集成等重要工作,为这次保护工程的实施积…  相似文献   

7.
羌族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变迁,以"瓦尔俄足"节为代表的羌族传统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面临如下困境:代际传承与传播陷入危机;传承与传播所需的基础设施及资源社区可及性低;传播效果较弱;外界对羌族节庆文化的本真性带来一些干扰。在多次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如下对策:维护节庆文化代际传承与传播链及其文化生态;加强节庆文化传承与传播所需基础设施、文化资源及学术研究成果的社区可及性建设;通过扩大节日文化传承人和传播参与人数的规模,拓展节庆活动覆盖面及其功能和文化内涵来提升节庆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效果;同时注重节庆文化的本真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在1983-1992年文物普查过程中,浠水普查山寨50余座。浠水山寨延续时间长,分布广泛,规模大小不等,建筑各异,形成了独特的山寨文化。本文拟就浠水山寨的地理环境、源流、成因、建筑特色及其作用进行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杂技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中国被称为世界杂技王国,而吴桥作为中国的杂技之乡,有着辉煌的历史,而今更趋繁荣。我们举办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世界东方创建国际杂技大赛场,旨在通过弘扬民族文化精华,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同时,以艺为媒,文贸结合,广泛开展经贸洽谈活动,促进文化经济的共同繁荣。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目198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c在全国广泛兴起的各类文化节会中,吴桥杂技节脱颖而出,不断地发展、成熟、壮大。如今石家庄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杂技赛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1996年被文化部列为…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是社会文化的基础性资源 ,但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转型的双重境遇下正面临加快湮没的危机。人类应当在安享经济进步的巨大成就及其伴随的一体化和统一性之便的同时 ,也继续享有我们祖祖辈辈拥有过、而今正在遭到人为损毁的多元文化和文化多样性。为此就必须以文化自觉的理性应对滚滚而来的全球化大潮 ,走出对民俗等传统文化资源的认识误区 ,杜绝过激开发行为 ,根据民俗文化的特质对之善加保护 ,在此前提下科学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大地震使众多羌族村寨遭受严重破坏.在羌族村寨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出现了四种重建模式和五种建筑类型,分别对羌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羌族村寨的文化重构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或负面影响乃至严重破坏.在未来的灾后村寨重建工作中应重视村寨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克服重居住功能而忽视文化功能的倾向,做好规划设计,促进文化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平等观的实践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导向作用。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还存在诸多问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机拟合,有利于深化文化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3.
多年以来,佳能积极践行“影像公益”战略,将自身的影像技术优势与公益事业相结合,在环境保护、教育启蒙、文化传承、社区关怀等多领域全方位地开展社会奉献活动。2014年,佳能文化保护项目聚焦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市场经济商品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出现了巨大危机,而出于对古老技艺的保护,学术界开始探讨如何对其进行保护性传承。泸州分水油纸伞发源传承至今已有400多年,手工精湛、产品艺术内涵丰富,成功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分析其现今传承现状,提出建设活性传承路径策略,以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民族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出台实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保护好、  相似文献   

16.
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灾后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加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政府应该成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导者、依法实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发挥学校在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教育功能、积极呵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鼓励热爱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企业与志愿者加入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行列、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等措施来加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是文化的根基,文明的结晶,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们经过历史的传递、岁月的积淀,形成如今包罗万象、内容丰赡的重要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由于其自身具有的重要价值,对其保护、传承、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保护、传承、研究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应该承担起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圣使命,并在实践中诠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观念,为社会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羌年历在羌族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并对借羌年历搭建羌族体育文化传承平台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对羌年历进行了历史考察与分析,其次结合羌年历的文化特征对其与旅游文化产业的结合进行了阐释,而后对依托羌年历搭建羌族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平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文章最后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搭建这一平台,冀望借羌年历为羌族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发展文化旅游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的重要途径。汶川北部羌族聚居区的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在羌族地区具有代表性,整合与利用好汶川北部的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既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面临的重要任务,也对探索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本文以汶川北部羌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实践为例,对灾后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构建羌族文化生态旅游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区高品位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高度富集,在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构建"羌族文化生态旅游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将羌区经济发展和羌族文化的生产性保护、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以实现羌族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保护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