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开启创新性发展征程的必然趋势,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更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公民法治教育,从而极大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略的宝贵资源。我国大学生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任,但受网络时代发展的冲击,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着缺失的危机。高校作为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应注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对此,必须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维度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的研究,以此来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达到一定程度契合,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可行性和必然性。这需要教育部门、高校、教育者、大学生各方从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形式及内容创新、校园文化环境优化、教育队伍建设等层面发力,拓展传统文化元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路径,从而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新时代发展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不断促进民族进步、提升民族凝聚力的根脉所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思想政治水平高的优秀人才,能有效提升广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拓宽大学生德育思维。该文通过调研走访、翻阅资料得知当前部分高校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形态,旨在为二者的教育融合提出些许参考建议,以期强化传统文化的现实教育意义,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促进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孔子、孟子关于"孝"的思想理论,不仅是儒家思想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标志性观念。这一观念的形成,具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在三代以来"孝"的观念的基础上,孔子进行全面总结,并加以创造性的深入阐发和系统论述,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的思想理论的坚实基础。孟子在继承孔子和孔门思想成果的同时,又结合新的时代需要,进一步丰富了儒家"孝"的观念,使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的思想理论达到更加成熟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肖长华 《文化学刊》2016,(4):123-124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内容。当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国际国内新形势,需要依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因此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其作用、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性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明辉 《文化学刊》2015,(2):147-149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璀璨的文化,包含坚守道德、追求信仰、爱国主义等宝贵思想内核。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河东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孝友为先、勤俭持家、童蒙养正、诚信友善等丰富的教育思想,通过思政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网络平台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当代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理工科院校作为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摇篮,其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素养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文章首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阐述其重要的当代价值,进而探讨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民族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其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往往也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本文将对民俗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复杂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具有启示意义,即重视对教育对象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对文化的选择,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视对方法、途径的选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孝文化是在华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孕育、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伦理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时至今日,传统孝文化应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发挥传统孝文化的文化精髓,使其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历史发展等方面继续发挥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传统孝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理念,它受到冲击的原因,对其扬弃与当代价值重构等几方面展开论述,以期阐明传统孝文化在当代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毅 《职业圈》2007,(11):85-86
多元文化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复杂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具有启示意义,即重视对教育对象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对文化的选择,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视对方法、途径的选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王毅 《职业圈》2007,(6S):85-86
多元文化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复杂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具有启示意义,即重视对教育对象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对文化的选择,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视对方法、途径的选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该文通过剖析“新文创”在青年思想品格塑造、文化艺术传承、劳动创新实践中的内在教育逻辑,提出高校应当充分审视新业态文化生产环境下的育人模式,展现更多开放思维与创新实践智慧。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通识教育、艺术美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等环节,探索“新文创”发展理念下的“文化—思政—专业—美育—劳动”融通教学教育模式,促使人才培养目标从“学技谋业”转向“以人为本”,以期实现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创新.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备力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转变,构建大学生和谐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特定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下创造并传承至今的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的集体认同,即为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还能促进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公民认同,更能推动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等教育实践中,以优秀的文化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濡染和塑造青年学子的心灵与人格,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叶志铃 《职业圈》2014,(33):41-41
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置身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外,传统文化蕴含着深邃而丰富的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对于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解决「义」和「利」的矛盾、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军 《职业圈》2014,(33):128-128
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本文阐述了孝文化的内涵、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孝文化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艳 《文化学刊》2015,(3):13-20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高度覆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思维、生活方式都受到互联网的深刻影响,这也要求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整工作的方式方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相同之处,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针对性。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的优势作用,利用网络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与接受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