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文人集团所作,反映了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生活。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皇权削弱,世家大族逐渐崛起,形成世家林立的局面,也由此加强了当时世人的家族观念。这一家族观念在《世说新语》中得以充分体现,表现在举荐贤才、教育子弟、婚姻联合、排斥寒门和重家族利益五方面。家族观念的盛行对当时社会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晶 《中国文化研究》2006,2(4):125-137
佛性论是佛教哲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中国佛教的发展中起着尤为突出的作用。从印度佛教时期到进入中土之后,佛性问题不仅在佛教内部,而且对中国哲学思想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对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的士大夫的精神世界、文学创作及审美情趣,都有深刻的渗。本文对佛性的内涵及其演变作了大概的描述,而着眼点则在于魏晋南北朝几位与佛教关系密切的著名文学家或艺术家,考察其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美学观念、命题与佛性论的关系,主要涉及的问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神“的美学思想和佛性的关系、“顿悟”和“神理”的佛性论根基以及“神思”论与佛性思想的因缘。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学,集中概括该时期赋学的特点,并分析阐述该时期赋学论者对赋家及其赋作品的评论与批评,文章特别对在文学批评史和赋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影响的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等篇对于赋学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的自然观与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自觉为发端 ,中国文学艺术出现了最具民族特色的两大种类 :山水诗与山水画。由此 ,中国审美范畴中出现许多与“山水”有关的范畴 ,其中最典型的是“自然”,“自然”的审美范畴一俟产生 ,它又成为一种规则和标准 ,不断地制约、规范着具体的文学艺术创作 ;  相似文献   

5.
罗钢先生关于王国维"意境"理论来源的系列文章是近年学界比较关注,也是寄寓期望很大的一种新的研究成果。但遗憾的是,他在研究方法上不仅没有突破前人,反而更加彰显出这一研究范式的问题,因此其结论自然也就难以经得起推敲。罗钢先生的研究表明,对于王国维"意境"理论来源乃至中国文论现代性的发生问题,目前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存在严重问题,必须予以深刻反思。前辈学者通过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发掘出"格义"这一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特殊方式,曾有效地解决了学术史上的一些疑难问题。近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样,同是一个"格义"的时代,引入这种研究思路与方法不仅可以顺利地解决王国维"意境"理论的来源、"意境"现代意义的生成诸问题,同时对整个中国文论现代性发生问题的研究恐怕也是一种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刘克 《文化学刊》2009,(4):156-158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裂变时期。政治上战争不断、朝代频迭;思想上自由开放、百家共鸣;学术上出现了“聃周当路,与尼父争涂”的儒道鼎立之势。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国古代文论巨著《文心雕龙》,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儒道并存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魏晋《高士传》与中国隐逸文化朱子仪“高士”是古人给予隐士的许多名称中较常用的一个,取《易经》“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意思。这里的《高士传》用作总称,包括魏晋南北朝文人编撰的各种隐士史传。蒋星煜说:“隐士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扮演一种最受人家喝采拍掌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各民族文化大融合时期,历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承前启后。而梳妆奁,如同固体的文化,每一个细节都深刻展现了它对秦汉文明,甚至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艺术的吸收继承和发展,并对随后的隋唐时期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梳妆奁不但继承了秦汉以来古朴简洁大方的风格,同时为隋唐时代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从侧面展现了魏晋梳妆奁在历史上的混杂风格和联系古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怀祺主编的 1 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黄山书社出版 )陆续推出 ,其中的宋辽金卷 (吴怀祺著 )、元代卷 (周少川著 )、明代卷 (向燕南著 )和清代卷 (王记录著 )等 4卷已于 2 0 0 2年 5月在北京的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参展。据我所知 ,另外几卷是吴怀祺、林晓平著的《总论·先秦卷》、汪高鑫著的《汉代卷》、庞天佑著的《三国魏晋南北朝卷》、牛润珍、吴海兰、何晓涛著的《隋唐卷》、陈鹏鸣著《近代前卷》以及洪认清著的《近代后卷》已经付梓。作者基本都是在这史学思想领域内从事多年的研究者 ,深厚的积累 ,执著的追求 ,保证了这套书具有独…  相似文献   

10.
行卷是唐代科举的特色现象。科举行卷活动中知举者通过品评举子的诗赋文章从而为之揄扬并向有司荐士,可以看作是古代传统的品评风尚在唐代的延续和发展。从先秦典籍中对历史人物的伦理性评价、《左传》初显规模的人物品评活动,到两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蔚为大观的人物品题发展而为唐人凭藉考察卷贽以荐士,是一脉相承的文化现象,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通过被品评以体现自我价值、立身扬名的心理诉求及评价者"知人则哲"的文化自足心理。  相似文献   

11.
佛教道教与中国诗歌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道教与中国诗歌之关系马大品在我国,人们总把中国文化视为儒家文化之统治。实际上,中国文化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已是儒释道三家文化的混合体,是这三种文化共同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辉煌与繁荣。它们之间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大至治国方略,伦理道德,小至为人...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东传为契机,中、印两大古老文明第一次在文化思想层面上相遇并展开激烈的交锋。印度文明以宗教出世主义为导向,中国文化则以现世主义为中心,因此,中国人在初次遭遇这种异质文化冲击时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对本土文化全盘矮化的声音。另一方面,中华文明在应对印度文明主动挑战的过程中,对佛教采取的开放、接纳、改造的系列姿态,使得印度佛教为适应中国社会的特殊土壤而做出适度的修改,从而最终造就了极富思想创造性的中国佛教。此后佛教以中国为基地对东亚各国进行全面辐射,最终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公元十二世纪之后,佛教在印度由于种种原因而绝迹,中国反而代之而起成为宣播佛教的主要中心之一。就中国文化来看,佛教及其所承载的印度思想的传入,大大拓展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视域,提高了中国思想的思维抽象能力,弥补了中国文化现世主义导向过于强烈的俗世主义弊端。  相似文献   

13.
正"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在中国佛教文化中,观音菩萨的名号最响,流传的故事最多、最广。历代以来,信众视观音菩萨为现实社会里千千万万个行善乐施、拔苦救难者的总代表,是人世间大好人、大善人的化身。观音,原称观世音,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省"世"字;又译作观自在,其含义一表示大智慧,二表示大慈悲;全称叫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别称救世菩萨、圆通大士等。观音本是大乘教中一位印度男菩萨,中国早期(魏晋南北朝)观音造像,  相似文献   

14.
钱穆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其史学思想有许多闪光之处。他认为,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要注意"会通"与"求变"相结合,这样才能明白历史为何在此时"结以往""启将来"。研究历史要以文化为中心,研究此历史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在情感态度上,对祖国的历史应保持温情与敬意,只有这样,历史教育的目的才会达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鬼小说时间结构上的二元性。首先,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构成双重的时间序列体系,为鬼小说奇诡特殊美感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其次,世俗时间和鬼域时间的纵横交织,扩大了鬼小说的文化容量。  相似文献   

16.
名词句是完全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合而成的,体现汉语自身特色的特殊句型.在对名词句的讨论中,名词句成因是关注最多,分歧最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名词句大量出现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及文化因素综合探讨名词句的产生发展原因.  相似文献   

17.
学界名流     
宁可先生湖南浏阳人,1928年12月生。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史学家,治学领域广泛,在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史、敦煌学等方面造诣精深,成果丰硕,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具有贯通性史识。其所做研究注重史实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深层关系,注重阐述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  相似文献   

18.
谶纬是兴盛于我国汉代、流行于魏晋南北朝的一种学术思潮。谶纬又称图谶、图纬等,它既有文字表述,又有图像显示。从最早的图谶及《河图》,东汉武梁祠石像中的祥瑞图像和榜题文字,到形成于北宋《推背图》的图像、谶文、颂词的结合,谶纬的叙事形式是一种图像文本。谶纬的图像文本,其叙事表达充分利用了语言文字和图像画面的特点,从而使其增加了神秘感和趣味性,也更加便于广为流传。谶纬的图像文本的形成,既由谶的"纤微"、"隐语"的特点所决定,同时,它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19.
1991年,接到日本千叶工业大学中国史教授安野省三赠送的他的数篇学术论文。其中题为《中国的异端·无赖》的论文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安野先生专用一节谈了他之所以谈“入墨”,即中国通行所说“文身”,是因为相田洋先生在《东洋史研究》上发表了《红巾考》的论文,谈到了红巾军“入墨”的独特作风。安野先生感到不够,便又补充了一点。可见,“文身”对日本汉学家来说,也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 安野先生考证说:“文身”是作为“黥刑”起于周代,在前汉文帝时代被废止。魏晋南北朝又复活,唐朝的法律上未见到。五代后晋天福三年,“文身”作为向边境发配的犯人向其脸上用墨汁刺字的新奇刑罚又被设立,从此以后至宋元明清的一千多年中,“文身”一直存在继续着……安野先生举了南宋庄绰《鸡肋编》中“张俊一军”择卒之少壮长大者,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谓之‘花腿’,京师旧日浮浪辈以此为夸”这条史料,用此来表明宋代“文身”为无赖之习俗。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文化史家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法国历史学家罗杰·夏蒂埃(Roger Chartier)共同在西方书籍史研究的"文化史转向"中引领了书籍史研究。达恩顿同时受年鉴史派和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书籍史观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的"传播循环"模型为书籍史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对达恩顿的"传播循环"模型的构建、历史人类学的书籍史研究方法、以读者和阅读为核心的观念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