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企业家,一定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领导的公司发展到哪一个阶段了以及在这个阶段应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曾经,当"发展"成为战略目标时,坊间对"华泰的规模困局"议论四起、质疑不断;曾经,由于调整而导致职业经理人的离合,华泰被媒体议论"似乎只把好事做到了一半".言外之意华泰"只是半拉子工程",也是对我的战略思路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孙侃 《文化交流》2016,(10):53-56
正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说,金庸小说可以作为20世纪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20多年来,文艺评论家龙彼德凭着对金庸小说的极度喜爱和对当代文学研究的巨大热情,对金庸小说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他认为,金庸小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怕读,因为诱惑力太大龙彼德关注金庸小说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大陆掀起一股"金庸热",盛况可用"洛阳纸贵"  相似文献   

3.
赵亚 《职业圈》2007,(4S):191-192
宋代传奇小说中的劝惩特点历来为人诟病。但劝惩不是简单的说教和议论,其中所体现出的对历史教训的重视和对题材价值意义的追求,充分表明了宋代传奇说对社会功能的重视。这是由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文学自身演变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由此。宋代的文学的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趣味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鲁迅小说创作动力的研究多体现在强调"五四"时期启蒙主义思想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不过,鲁迅的小说创作并非只是启蒙主义思想下的产物,他小说创作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基于强烈个性主义精神上形成的"与黑暗捣乱"的创作心态的影响。本文尝试通过对鲁迅小说文本的具体分析,从艺术形式的先锋性、人物行为的异常化、"顽童"式的追问及"大话"式叙事的运用四个方面揭示鲁迅小说创作中所隐含的"与黑暗捣乱"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5.
《汉书·艺文志》最早赋予"小说""类"的意义,并将其溯源至稗官。秦汉简牍表明稗官系具有附属性质的低级官吏,但"小说"源出稗官之说难以坐实。《汉志》所著录的"小说"大多与黄老、方术有关,战国以降兴起的黄老、方术有一部分滑向"小传统",并被归入"小说家"。《汉志》中的"小说"更多的是价值定位,其内容定位与文体定位相对模糊,且没有确据表明记事是小说家的特征所在。目录学意义的"小说"所确立的价值取向与内容取向,又为作为文体的"小说"奠定了重要基础。由于"小说"标准的不确定,《丹》《泰原有死者》《妄稽》《赤鹄之集汤之屋》等简帛文本是否是"最早的小说"引发学者争议。《丹》《泰原》与后世的志怪小说相似,然而形式与功能仍有差距。《妄稽》虽是俗赋而非小说,但为认识小说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线索。《赤鹄》与"书"类文献关系密切,"书"的叙事与战国时期涌现的叙事文本一道,反映了中国叙事传统的萌兴。  相似文献   

6.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文坛著名的作家,《且听风吟》是其第一部小说,也是村上春树早期代表作之一。村上春树多次将自己的小说比作"房间",把写小说比喻为"构造房间"。因此,本文以《且听风吟》为例,对村上春树"房间"的隐喻特点入手,通过论述"房间"象征意义来探究村上春树小说的写作特点,体会村上春树小说中展现出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7.
叙事结构以多样的形式组织着叙事作品的诸多单元,往往蕴藉着作品中最深的隐义。古代公案小说多所采用"缀段式"叙事手法,历代文学批评家就其优劣也是聚讼纷如。本文借鉴中西学者对中国叙事学的研究成果,并对公案小说"叙事学"展开基于实证主义比较研究,由此探究中国小说叙事手法的转变与发展,对公案小说"缀段式"手法进行评议。  相似文献   

8.
《爱》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托尼·莫里森的重要代表性小说之一,小说中运用较大的篇幅叙述了"爱"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并且采用主题与故事情节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让读者能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极关注黑人聚集区的性别问题,引发读者的共鸣。本文将在深入分析托尼·莫里森《爱》这篇小说基本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阐述小说之中的空间叙事形式及语言结构特点,希望对加深托尼·莫里森小说的理解、不断深化"爱"这一主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换位》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戴维·洛奇的重要小说之一,是其"校园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后现代主义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各种时代主题。本文尝试对小说《换位》写作手法进行篇际互文性研究,从篇际互文性的转换方面和链接方面来分析小说《换位》的篇际互文性艺术,以此来加深对该小说的语言艺术和社会涵义的赏析和感悟。  相似文献   

10.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代英国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其作品千姿百态,获得了诸多奖项。麦克尤恩后期的小说逐渐转向对现实主义的回归,大胆展现英国社会风尚和历史文化。《追日》是其21世纪的经典力作,既保留了英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要素,对社会的"恐怖"和"病态"进行揭露,同时又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了其现实主义新的元素,为人物、环境细节的真实刻画增添了批判色彩,其写作手法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实验革新。  相似文献   

11.
当代作家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徐则臣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京漂"系列、"花街"系列(或者称作"故乡"系列)、"谜团系列",本文将选取《紫米》这一小说,运用叙事学、文本细读等方法,对小说的文本意蕴与文化隐喻进行细致的解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初期,现代小说的创作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批于"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现代作家的小说创作中,无论题材选择,还是思想内涵,都体现出一种"流浪"的气质,代表了那个时代觉醒者的生存困境和"寻梦之旅"。研究20世纪20年代小说中的流浪哲学,对探索人们的精神出路及启蒙国民之思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们对于明清小说"乡村描写"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不仅是因为小说中出现的乡村人物带有很多城市的印记,还因为小说中的"乡村描写"多以一种孤立、自足的姿态出现。明清小说"乡村描写"多是对人性的反思,对乡村审美意蕴认识的深化,从小说中的"乡村描写"可以折射出创作者的思想身份和立场。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在所撰《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观点,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学术界对此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从小说作家创作主体意识的增强、小说文体的成熟、小说高超的叙事技巧等三个层面进行论述,分析"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观点可以成立的理由。同时,本文认为,提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观点,不能等同于"小说起源于唐代",古典小说创作并非自唐代开始,唐代小说作家是在汉魏六朝小说创作的基础上继承并创新,从而带来小说文体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三言二拍"中部分小说故事将科考的士子与占卜结合在一起,从叙事功能看,这类故事大致以"占卜—行动—应验"的预叙结构框架构架整个小说故事,使小说故事更具完整性。在小说故事中,占卜大多数出现在开头与转折,不仅对情节的发展起指引方向性与放慢故事节奏的作用,也有助于有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中后期,日本读本小说作家上田秋成创作了怪谈小说《雨月物语》。《雨月物语》中有3篇翻案自"三言",秋成在吸收中国小说文本元素的同时,能够在其作品融入日本传统文化等元素,对中国元素进行改造,使得《雨月物语》虽然翻案小说,却极具日本文化特色。本文对比《雨月物语》和"三言"的内容,论述上田秋成的文化改造创新手法。  相似文献   

17.
巴金 《文化博览》2005,(12):8-9
编者按:2005年10月17日,"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走了.<随想录>被视为最能体现先生的"良心"之作,既有叙事议论之篇,也有怀人念旧之作,一以贯之的,是作者对国家、民族的满腔热爱和对一个讲真话的世界的热切期待,本刊节选了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命题不能成立的理由:作为立论前提的"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本身就站不住脚;把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视为"有意为小说",与中国文学的实际状况不符,没有任何一个"唐人"是按照与今人相近的小说观念而"有意"写作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传记辞章化"开创了中国小说史的新纪元,这一命题足以体现唐人传奇的划时代意义,不必为了肯定唐人传奇的文学史地位而迁就"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论断。  相似文献   

19.
小说《水浒传》中,"忠义"宋江的形象极为丰满。纵观宋江的人生历程,我们能看到其在不同时期对"忠"和"义"有不同的选择和演绎。探讨不同时期宋江身上的"忠义"思想,以期帮助读者对小说的主题有较为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西湖小说以浓郁的地域空间色彩独树一帜,是运河孕育的硕果。运河新建或重塑了西湖小说兴起的地理空间、小说作者的流寓空间、小说文本的叙事空间与小说作品的传播接受空间。杭州是一座运河之城,奠定了西湖小说兴起的地理基础;因为运河交通便利,南宋初年大量的说话艺人和明清时期的许多小说家寓居杭州,成为西湖小说兴起的关键因素;运河参与建构了丰富、立体的西湖小说叙事空间,成为叙事缘起与原点,在串连故事场景、绾结叙事线索、拓展叙事场景、复制"老地方"的怀旧空间、贯通和整合叙事空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运河还为西湖小说创造了优越的传播条件,提供了大量的接受群体。这些对加强中国小说史的时空形态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