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展览现场以山西博物院藏忻州九原岗北朝墓室壁画的《升天图》为蓝本,复原了1500年前彩绘的壁画场景。(一)神话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所在。2020年10月,浙江美术馆"山海新经——中华神话元典当代艺术展"正式开幕展出。古本《山海经》集地理志、方物志、民族志、民俗志于一身,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元典,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光怪陆离、庞博纷杂,涉及植物、动物、  相似文献   

2.
韩华 《文化学刊》2011,(3):151-155
民俗语汇为语词中国民俗形态、民俗意象或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掌录》一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民俗语汇训诂材料,这些词语保留了中国古代生动的民俗风貌及文化。论文将以《掌录》中的民俗语汇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并结合民俗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传统语文学、田野民俗材料的收集作业、民俗语汇的动态发展三个角度来对《掌录》的民俗语汇训诂考证加以分析,从而探寻此书在民俗语汇研究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妍 《文化学刊》2011,(2):133-137
我国对俗语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作为清代笔记类俗语杂书,《言鲭》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收录词条280个。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并没有任何论述从民俗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研究。基于此,本文以《言鲭》中所收词汇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其中蕴涵的大量民俗语汇从民俗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来探讨《言鲭》的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4.
《增订雅俗稽言》是一部"稽考与诠释常言俗语"的辞书,该辞典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五花八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俗语辞书。"尽管编纂《四库全书》的馆臣们对此书颇有微辞",但该书的应用参考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增订雅俗稽言》中包含了大量的民俗语汇、谚语、俗语,这些俗语对古代民俗风情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本文试从《增订雅俗稽言》作者、其书、民俗语汇分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简要地对《增订雅俗稽言》中民俗语汇进行分类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林业作家协会会员,甘肃庆阳市民俗学会会长、《庆阳志》总编辑路笛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文联秘书长路小路两兄弟合著的《红色圣地上的呼啸声》,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6.
在政治和外交方面贡献卓越的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及诗人,其著作《日本国志》全面而系统地对日本,尤其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做了详细介绍,黄遵宪主张清廷引入西法,尤其主张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而变革落后的社会法制。黄遵宪的思想及其巨著《日本国志》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认识与借鉴日本文化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的《德清扫蚕花地》新近出版. 德清蚕桑史起源可追溯至距今五千年前马家浜文化晚期新石器时代.扫蚕花地是集众多桑蚕民俗之大成的民间歌舞,至少也有上百年历史.2009年,德清扫蚕花地习俗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还入选《中华舞蹈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等书籍,享誉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8.
明清俗语辞书在中国辞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常谈考误》作为明代一部以民俗语汇为研究对象的重要专著,在记录和保存民俗语汇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作者在分析民俗语汇过程中所体现的超前的民俗语言学分析意识,具有令人敬佩的进步意义。作为一部明清俗语辞书,对后世俗语辞书乃至当代大型语文工具书的编纂,具有不可忽视的拾遗补缺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清俗语辞书在中国辞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常谈考误》作为明代一部以民俗语汇为研究对象的重要专著,在记录和保存民俗语汇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作者在分析民俗语汇过程中所体现的超前的民俗语言学分析意识,具有令人敬佩的进步意义。作为一部明清俗语辞书,对后世俗语辞书乃至当代大型语文工具书的编纂,具有不可忽视的拾遗补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职业圈》2007,(4)
《神州民俗》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份面向世界发行、旨在传承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省级民俗综合类文化期刊,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刊名。由广东省文化厅主管、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主办,大16开本,全国统一刊号:CN44-Q0157,国外发行代号:  相似文献   

11.
为百鸟写真     
中科院昆明植物园研究所的教授级画家曾孝濂,被人誉为大自然的歌手,不仅因为他以40余年的心血,为《中国植物志》、《云南植物志》、《西藏植物志》等50余部科学著作绘制了2000余幅精美的插图,更因为他对鸟类这个“大自然的精灵”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2.
民俗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物质生产民俗、民俗饮食、民俗节日、婚丧民俗、民俗艺术五个方面论述了民俗对经济的积极作用。但民俗对经济有时也会产生副作用。前者对后者之间还存在无所谓有利还是不利的关系。在当代,民俗对国民经济的助力作用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13.
吴世旭 《文化学刊》2011,(6):184-185
民俗语言学在中国的生成与发展,颇为耐人寻味,如何从学术史的角度对之加以重构与反思,是一件十分令人期待的事情。李阳、董丽娟二君所著《民俗语言学研究史纲》的出版使这种期待成为现实。作为首部民俗语言学学术史专著,  相似文献   

14.
张殿典 《文化学刊》2008,(5):166-173
《里语征实》是一部流行于民间的以俗语为辑录对象的准辞书,它为我们今天的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以《里语征实》所收录的民俗语汇为语料,运用民俗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其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研究本书语汇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利于从多个角度对本书的民俗语汇进行分析,展示本书民俗语汇的独特风貌及其与民俗文化的血肉联系,且对发掘隐藏在民俗语汇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地方文化心理等方面的要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同桂的《沈故》是其撰写《盛京疆域考》后剩余材料集成,因而呈现了庞杂而零散的特点。《沈故》共205条,除了大量的地理故实记载外,还记录了清代盛京地区风土民俗事象,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民俗观念等。《沈故》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清代东北地区的民俗生活现象,对当下民俗事象起源与流变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存最早的乡镇志《澉水志》是何人所编?现存最早的嘉兴府志《至元嘉禾志》记录着怎样的历史往事? 1月16日上午,《嘉兴文献丛书》"史部 · 方志"首发. "史部 · 方志"共百册,基本囊括嘉兴现行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地方志,共114种,是嘉兴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的对嘉兴地方志文献的搜集与总汇.  相似文献   

17.
新编《清史·朴学志》编撰的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为前此有关著述所未见之篇目,但也有一些略欠之处。在此对新《清史·朴学志》在篇章命名、体例、内容等方面的欠妥之处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8.
于琴 《文化学刊》2011,(3):144-150
民俗语汇是指各种反映民俗事项或涵化民俗要素的语汇,它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工具,也是考察民间文化最生动、最活跃的语料实证。《秕言》作为明代一部俗语辞书,辑录了大量的民俗语汇,对《秕言》中所收录的民俗语汇分类研究,旨在梳理和揭示其蕴藏的丰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丹 《文化学刊》2014,(2):109-113
本文对段宝林教授可贵的研究精神和其在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作了全面的概括、分析和评价。段宝林持续不懈的坚持精神、服务于人民的精神等是其举得如此丰富成果的根本。段宝林在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中国民间文学概要》有出版早、学术信息量大等七大特色;段宝林对笑话学的研究所取得的"正面喜剧人物"这一成果是开创性的;段对民间诗律的研究,其成果——《民间诗律》《中外民间诗律》《古今民间诗律》则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奠基之作,而段宝林对民俗学研究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六维立体思维""民俗趋美律"。  相似文献   

20.
徽州就其地理环境而言,“山岭川谷崎岖之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单元,南宋淳熙《新安志》载:“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反应徽州独立的民俗单元体系,从唐代中叶起徽州一府六县的行政区划比较稳定。其家族制度极为盛行,这使徽州民俗文化具有流长的纵向传承。徽州各姓聚族而居,风俗古朴,宗族成员彼此礼让,反应在其建筑上的人文意义可以从以下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