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利用两庙的地域优势及历史文化所特有的民族感染力、亲和力,开展了多项活动,尤其在国学经典文化传播工作方面,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进一步建设发展郑州,利用文物保护景点开展国学教育,对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文化水平和生活品位,以及塑造城市形象、改进城市文化面貌、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等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中心城聚集现象所导致的城市问题和矛盾,以及由此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指出城市更新是优化城市要素,解决旧城矛盾的有效途径,也为城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突破发展提供新机遇。在分析延安城市更新模式的基础上,比较现有保护管理体系,结合延安市革命遗址群保护项目实例,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范围划分,动态性的保护过程,多元化的管理主体为重点的保护管理新策略。为其他城市在城市发展更新进程中出现的历史文化遗址保护问题提供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各项建设活动对古城遗址的威胁已经进入到一个规模更大、矛盾更趋尖锐、次数更趋频繁、一旦毁坏更趋彻底的阶段。通过对遗址保护和城市化发展趋势的研究,寻求在上京龙泉府遗址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其周边地区城市发展之间的平衡,实现"保护带动发展、发展促进保护"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以近年来中国快速城镇化趋势所引发的城市形态变化和旧城疏解现象为背景,提出在城市发展中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现有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局限性,并以延安为例,通过分析现有红色革命遗址保护面临的问题,探索历史遗产保护的新模式、新方法,为同类城市旧城疏解改造过程出现的历史文化遗址保护问题提供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南宋皇城大遗址作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金名片,是南宋文化的重要历史载体,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场所精神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经济效益价值、社会时代价值。本文通过对南宋皇城大遗址文化资源的挖掘、梳理、研究、保护、创新,从"生态博物馆"视角出发,有机融合遗址历史空间与现实空间、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展示空间与研发空间、教育空间与娱乐空间的保护与发展模式,综合运用多种展示形式,全面呈现南宋皇城大遗址完整的历史文化意义,推动杭州文化高品质发展。  相似文献   

6.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遗址众多,许多重要的党史事件在此发生,众多革命志士在此抛头颅洒热血。该文结合南京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情况复核、统计、分析等工作,对革命遗址现状进行梳理、情况总结,为日后建立文物档案,以及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文化遗产的管理研究和开发传承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也为今后文旅融合下充分开发红色景区、红色遗产地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等特色项目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处于城市周边的大遗址具有特殊的区位条件与纷繁芜杂的外部环境,文物保护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其保护利用工作涉及大范围、各层级、多维度、多主体,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动态性和复杂性。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由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现状切入,一方面回顾遗址区的发展演变过程,得出大遗址系统要素之间秩序的失衡是遗址区低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对近年来的保护工作进行反思,认为遗址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需要进一步增强。在此背景下,引入有机更新理论,将其作为一种全方位引领遗址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人口、用地、产业、空间、保障机制等角度入手,在遗址区各要素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和谐的秩序,引导一种由小及大、持续渐进的遗址保护利用及区域发展模式,进而达成文物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调。  相似文献   

8.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遗址资源,基于此,科学地研究历史文物遗址保护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实地调研、查阅材料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法对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文物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历史文物遗址保护工作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作为城市发展的灵魂所在,城市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俱有深刻影响。"二七元素"是郑州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二七元素"内涵的基础上,就其对郑州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指出郑州城市文化发展中"二七元素"的具体应用,以期促进"二七元素"在国家中心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进而推动郑州现代化世界文化名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如何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在城市扩展建设中破坏文化遗产,在城市大型工程中毁坏地下文物,在旧城改造中破坏历史文化街区,在整修历史遗址中破坏历史原貌,造成对于历史文物文化遗址的破坏甚至毁灭。其原因在于:有关地方政府缺乏文化意识,有关施工人员缺乏文物意识,缺乏具有法律规范和效应的严厉惩处,必须从根本上根治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物文化遗址的破坏的境况。  相似文献   

11.
纸质文物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见证,但经历岁月的洗礼后出现了各种残缺或被破坏的现象。为了恢复纸质文物原貌,为历史研究提供有力的实物证据,修复纸质文物就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国传统的纸质文物,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保护和修复纸质文物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研究纸质文物修复的现状及技术,只有将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才是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有效途径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加强历史文化村镇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我国在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与实践难题。与国外历史文化小镇相比,我国历史村镇保护存在规划体系不健全、文化底蕴单薄、缺乏全面社会技术支撑等诸多问题。以豫南地区为例,通过对其历史名村名镇调研,总结了其在推进文化村镇保护中一些好的发展举措,以期为我国类似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节日理应受到国人的重视与保护。但是就目前国内文化局势而言,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境。由于西方文化冲击和国内保护与弘扬力度不够等原因,一部分传统节日被国人遗忘甚至被国外抄袭进行利用,使得传统节日价值与意义大打折扣。本文以中原大地孕育的寒食节为例,通过分析其来历、发展等方面揭露面临的困境,探究解决措施,旨在唤醒民众与政府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不断开拓创新,发展传统节日文化规律,坚守传统核心,让民俗节日回归民间。  相似文献   

14.
话说吴越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远 《文化交流》2013,(1):6-11
吴越文化是春秋时期最早开发的吴国和越国统治期间所形成,又为后世所传承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文化。 吴越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文化时期。而河姆渡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的发现、发掘,为研究吴越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5.
洛南里坊遗址区是隋唐洛阳城重要的里坊遗址分布区,通过梳理洛南里坊遗址区保护展示和开发利用的具体实践,该文阐释了保护利用采取的工作思路,探讨如何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今后继续做好洛南里坊遗址区的保护利用及形成更多具有较高质量、较高水平的保护展示和开发利用成果提供参考。该文首先分析了洛南里坊遗址区保护展示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随后从建设公共生态空间、塑立隋唐洛阳城洛南城市格局、开展研学教育、促进服务乡村、推动文旅融合5个方面梳理了保护利用的不同实践;最后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新时代不断提升保护利用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这也使传统历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成为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使命。历史文化景观空间是承载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因此,对历史文化景观空间进行妥善保护及合理规划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保护及规划历史文化景观空间时,明确其设计要素更是其前提所在。鉴于此,本文便对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与规划设计要素系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蓝盾”是与“红十字”对等的文化名词。1954年《海牙公约》规定用“蓝盾”这个符号标注于文化遗址处, 使它们免受由于战争冲突引起的攻击。 1996年,国际蓝盾委员会(The In- 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Blue Shield)简称 ICBS 成立。国际蓝盾委员会致力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免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威胁, 由四个非政府组织机构组成,分别是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纪念碑和遗址协会以及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国际蓝盾委员会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2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在宁波慈溪市上林湖畔召开。在会上公布的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上,浙江省上林湖越窑、大窑龙泉窑成功入选。“积极实施一批与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示范意义较大的大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努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工作会现场,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介绍全省大遗址保护现状,上林湖遗址正是这样一个示范项目。越窑故事见人见物见生活宁波慈溪市桥头镇。冬日的上林  相似文献   

19.
社区博物馆自引入以来,一直被理解为一种保护地域文化与生活的乘载工具,对经济议题缺乏研究,使我国社区博物馆实践普遍充满挫败感,直接导致社区博物馆理念在我国的不适与质疑。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社区博物馆与内生式发展理念的融合研究,从背景解读,理念的载体、进化、本土化及其彼此关联进行分析,提出了社区博物馆理念架构下的内生式发展是我国乡村地域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形式,并结合日本乡村地域创生实例以期对我国本土化实践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传统工艺浸润着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的审美基因,其种类和形式日益多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样态。高水平推进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苏州作为传统“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高水平推进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该文阐述了推进传统工艺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苏州传统工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州传统工艺高水平保护和发展的主要路径,旨在为其他研究提供相关借鉴,以期为高水平推进苏州传统工艺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