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化时代,要从世界来看国家,不要从国家来看世界。周有光提出"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这个命题的路径,是从关于人类文化的深入思考入手的,是长时间探析人类文化发展轨迹的结果。当下,面对中国乃至历史的现实和世界与中国的互动性发展状况与态势,周有光"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这个命题及其视野,至少可以引发我们三点启示性思考。首先,是让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实现"凤凰涅槃"。其次是,破除狭隘的故步自封和"大国小民"心态,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是自立于世界之林的不二选择。第三,在全球化现代文明进程中坚持独立自主与世界和谐共进。祝愿文化老人——文化启蒙思想家周有光先生112岁华诞康寿快乐,周有光文化精神之光不断光大!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文化自信是全球化时代展示中国魅力的重要名片,其生成的维度可以从理论、实践和现实的角度去考察。当然,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自信也面临自身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文化自卑心理导致缺乏文化认同感,全球化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加剧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对传统文化的价值缺乏理性认知,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忘本来,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是重塑文化自信的关键;吸收外来,培养包容开放的心态,学习外来优秀文化,是重塑文化自信的动力;面向未来,理性看待传统文化的价值是重塑文化自信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由即创造力"这句名言,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一种呼号,它贯穿汤一介先生活动的一生;汤先生还较早地提出了儒学与马克思主义"融合"这一极为重要的时代课题;汤先生晚年又大力倡导建设"综合马、孔、罗"的新哲学;并特别强调在人类文化思想日益多元、同时文化寻根和民族主义日益高涨的全球化时代,树立"反本开新"和民族的"文化自觉"十分重要。我们要实践先生"以全球化的眼光观察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指示,使新哲学的建立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朝闻道集》是周有光先生在105岁之前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的集成,笔者在拜读后不仅对周老心生敬佩,还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文化复兴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要正确的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学习理性客观的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要走出封闭、狭隘,拥有世界眼光。《朝闻道集》涉猎广、研究深,使读者受益颇深。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文化研究与中国学者的文化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时代 ,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客观存在 ,而且正在日益影响波及着我们中国的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我们甚至可以说 ,我们现在已经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传媒全球化 ,甚至有人已经注意到了文化上可能出现的全球化趋势。① 毫无疑问 ,全球化这个现象决不是少数专家学者躲在书斋里杜撰出来的 ,也不是新闻媒体肆意炒作出来的 ,而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而且经济上的全球化所带来的后果必然会反映到文化等相关领域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实现 ,这种迹象已变得越来越明显。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6.
胡德宁 《文化学刊》2015,(4):163-165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兴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顺应当今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借鉴世界各国积极正面的文化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企业迈进文化管理阶段的时代。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是本文关注的首要问题。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联系紧密,本文先是概括论述了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的概念,并指出各民族间的文化冲突与碰撞都是经济全球化的衍生物。经济全球化在给中国文化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中国既要敞开国门拥抱世界,又要独立自恃、不丢本色。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处在一个空前互联的时代,传播交往在全球城市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参与者,每个人都能成为"公民外交家",有权利采取有意义的行动,为全球化带来积极影响。全球城市是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中的重要参与者,其作为全球化时代日益强大的社会政治单元,有能力作为主要平台促进人们的互动,分享多元文化和价值理念,如上海、香港、洛杉矶、伦敦等全球城市拥有先进完善的城市交往平台和充满活力的文化社会活动,各国人民籍此分享信息和想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面对当下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等全球性事件.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多样性     
正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不同文化间需要有创建的交流。费孝通先生曾强调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不仅适合世界各民族,同样适用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的终极作用是提升人类自身。文化的民族性、多样性是整个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能够代表国家民族、彰显文化特性、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身份",进而达成一种基于文化自信之上的文化间的相互欣赏与赞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文化将在文化领域逐步取代民族文化而取得文化主体地位,最终将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运作方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主要竞争方式.文章就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企业软实力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嵇自强 《职业圈》2007,(19):36-37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企业正向着文化管理阶段迈进的时代.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理论受到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企业有无自己特有的先进文化,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并保持朝气和生命力.文章探讨了企业文化的作用,并提出企业加强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高新技术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革命为动力,以创新为灵魂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时代.在新经济时代里,企业管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世界各国的企业管理正在创新中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将原来的人本管理逐渐向构建企业文化转变.可见,文化的构建将是新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转变和革新前所未有。但是,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塞缪尔逊曾经指出的: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富国和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但也是一个侵犯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很大争议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王龙根 《职业圈》2010,(32):13-14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高新技术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革命为动力,以创新为灵魂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时代。在新经济时代里,企业管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世界各国的企业管理正在创新中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将原来的人本管理逐渐向构建企业文化转变。可见,文化的构建将是新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刊》2011,(5):118-118
杨思远在《河北学刊》2011年第1期撰文指出,全球化进程引发了文化的多种危机,使人类文化呈现出分裂趋势。可以说,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之间的矛盾就是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生存困境在文化价值内在张力上的反映。在世界历史性构成人的基本存在特征的情况下,中华民族文化个性的定位必须以世界历史进程和全球化时代为基本参照。中华民族既是人类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员同时又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鲜明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动画如何在媒体内容激烈竞争的时代,发挥其艺术特长,实现有效跨文化传播,在文化软实力构建和“文化走出去”战略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下,全球化进程日益推进,并逐渐向世界纵深辐射,在世界联系愈发密切的今天,人类的全球化意识在各个领域不断深入。全球化进程在世界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毋庸置疑,文学也卷入了全球化的范畴中。文学不再囿于某个国度、某个民族,而是在跨国、跨文化语境下开始对人的自我与迷失进行反思,但思想和观点上一度存在偏见和扭曲的问题。文学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化语境下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全球化和多元化时代,世界文学仍在文化霸权主义的阻挠中磕磕绊绊披荆斩棘。世界文学路在何方?文章通过研究中国的他者文化,对全球化语境中世界文学的发展态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是我国深度融入全球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电影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形式之一,承担着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增强中国叙事能力的时代使命。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影产业发展壮大、优质产能不断释放,《流浪地球2》等一些中国电影的成功“出海”为文化作品、文化产业以及国家形象“走出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要扩展兼容性、争取大多数,掌握新技术、顺应真趋势,找准发力点、用好“政策包”,抵制污名化、掌握主动权,将文化“出海”不断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传播研究需要更多地立足人类自由交往的需要与实践,通过经验研究揭示不同跨文化情境中保持文化多样性与文化间可沟通性的独特路径,通过批判研究揭示文化间的权力关系,重构人类的普遍交往。当下,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纷争把人类带入一个充满冲突、交流贫困的时代。跨文化传播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消除世界范围内的不安全感和不稳定状态,更好地认识文化模式与文化变革、文化对人的影响、移民的融合,以及社会、经济因素与价值观、信仰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国理论回应的着力点是建构与世界的文化共同体,以此开拓基于中国问题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