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回顾和梳理《中国社会民俗史丛书》的策划与编辑出版历程,总结其在社会史研究上的学术史意义,在于成功地探索、开创了针对社会史,亦即社会生活专门史选题的特定研究方法,将其置于相应的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之中进行还原与评价,以及注意"俗题雅作"和点面结合融为一体的书写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雅"与"俗"是一对相互对应而又密切关联的概念。作为一般的社会概念,高尚、文明、美好为"雅",反之,庸鄙、俚恶、粗陋则为"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雅"与"俗"分别指正统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的下层文化。所谓"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堪称是对这两大文化层面分野对比的鲜明写照。将上述意识来看待人群,歌《阳春》《白  相似文献   

3.
雅有雅的韵致,俗有俗的魅力。几乎所有的乡土民间艺术无不具有与生俱来的"俗"性,这个"俗"性,就是所谓"接地气"的乡土性、通俗性。"绿色二人转"之说,是理想化的假说。二人转之"俗",即在于已失之其"度"。要允许其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跑偏",更要在实践中培养其自我"纠偏"的自觉性和能力。任何民间艺术的与时俱进,都是要登上现代文明的大雅之堂。应时刻切记"娱乐经济时代"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是"文明的娱乐经济"。  相似文献   

4.
从关于杜甫诗歌"转益多师""递相祖述"的"集大成"一路看下来,《红楼梦》之"集大成"也主要体现在对各种前人文本的广纳博取、脱胎换骨等方面。在作者集腋成裘的苦心经营下,《红楼梦》在叙事与写人等文本创构上显示出典雅深微特点,充满诗情画意。根据脂砚斋等人的评语提示,我们较充分地感受到这部小说文本的许多细处是从诗词、戏曲、小说等前人文本翻转而来。作者在承袭前人文本的过程中,还特意"避俗套法",尤其注意"翻俗为雅",通过脱化前人文本以提升新人耳目的审美境界。当然,在饱含"互文性"的创作中,《红楼梦》显示出其较强的镜照功能,尤其是善于通过别出心裁的吸纳和接收,将《西厢记》《水浒传》《牡丹亭》《金瓶梅》等经典戏曲小说从"诲淫诲盗"的污名化泥潭中拯救出来,使之反转、升华至以雅为美的新文本殿堂。总之,《红楼梦》的"集大成"是多层面、多维度的"互文性",而并没有停留于简单的拼凑抄写。  相似文献   

5.
《对外大传播》2013,(10):65
"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持编撰,是一套全面关注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性丛书。该丛书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编辑宗旨,精心设计出版选题,对当前对外传播实践工作中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不断探索和总结着新时期对外传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系统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外宣工作者和对外传播研究人员及媒体从业人员的好评。  相似文献   

6.
孔子或《论语》思想的核心范畴是"仁",但"仁"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论者向有分歧。结合对相关概念的考释,批判性地考察杨伯峻、冯友兰等对孔子之"仁"的解读,可以揭示出孔子所谓"仁"即是"直"和"礼"的"中庸";由于现实原因,孔子虽然重视"直",但没有充分展开论述,而是更多地讨论了"仁"和"礼",所以"直"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且往往被混淆于"仁"。然而,倘若真正把握了"仁"的结构性内涵,尤其是注意到"直"在其中的基础位置,则不仅能够准确地理解孔子或《论语》的"一以贯之"之"道",而且有助于认识孔子及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此前曾撰《学者当"负雅志"而为"真隐士"》,就真隐士兼新绅士群体精英话题,提出真隐士"负雅志于高云",亦理应成为真名士,而且还要把真隐士视为社会文明新时代的新绅士。以专注于研究学问为志趣的学者真隐士之"隐"的境界与本色,必须耐得住远离尘嚣、离群索居那种非常人世俗生活的枯燥寂寞,专注于向往的学术志趣,心无旁骛地,甚至,终生默默无闻,或一无所获,亦无恨无悔,仍感乐在其中。究其实,其昌国兴邦宏  相似文献   

8.
正"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持编撰,是一套全面关注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性丛书。该丛书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编辑宗旨,精心设计出版选题,对当前对外传播实践工作中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不断探索和总结着新时期对外传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系统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外宣工作者和对外传播研究人员及媒体从业人员的好评。  相似文献   

9.
正简介 欢迎选购 "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持编撰,是一套全面关注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性丛书。该丛书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编辑宗旨,精心设计出版选题,对当前对外传播实践工作中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不断探索和总结着新时期对外传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系统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外宣工作者和对外传播研究人员及媒体从业人员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正简介"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持编撰,是一套全面关注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性丛书。该丛书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编辑宗旨,精心设计出版选题,对当前对外传播实践工作中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不断探索和总结着新时期对外传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系统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外宣工作者和对外传播研究人员及媒体从业人员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五山文学时期,从对中国诗词的模仿作品数量来看,苏轼可以说是对五山禅僧影响最大的中国诗人之一。苏轼诗学思想的一大特色体现在用典方面。本文从语典借鉴角度分析了五山文学时期日本汉诗创作中对苏轼文学中语典借鉴的特点及其反映出的美学倾向。从文学接受与阐释的时间早晚来看,五山文学早期,诗人们对《赠东林总长老》一诗语典的借鉴折射出对苏诗接受过程中的禅宗文化背景,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意趣;从题材来看,西湖题材受到诗家重视,反映出写景诗创作中对苏轼有关语典及诗家重视;从体裁来看,不限于诗,词、辞赋也是语典用典中的载体,反映出日本诗家对苏轼文学作品的熟稔、文学接受中的广泛受容;受苏诗"以俗为雅"美学思想影响,创作中表现出对俗语入诗的模仿,是宋代"以俗为雅"诗学思想在日本文学中的反映。本文还从明用、变用、合用三个方面探讨了语典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百家讲坛"的文化定位应该是"百家",而不应该是造就明星学者。在相当长一个阶段,许多人把央视的"百家讲坛"定位于通俗的文化宣讲,故事性、趣味性似乎才是立足于此的标准。应该说,通俗并不等于媚俗、就俗,"百家"之家也绝不应该仅仅以故事性与趣味性作为"立坛之本"。  相似文献   

13.
隐语行话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造就的语言智慧与诡谲,一种言语艺术,一种源远流长的语俗,社会生活史的独特"语言文化化石"。古往今来,汉语隐语行话的称谓用语多达数十种,十分芜杂。把隐语行话概然笼统泛称"黑话",不仅有悖语言事实和历史本原,也是对除了少数涉嫌丑恶事象而外的占绝大多数的使用隐语行话的各类群体的严重不公与不尊,乃至一种侮辱。历史上杂技界的"鹅幻"与中医学界的"串雅"两个称谓之"雅正"的成功范例,为隐语行话的杂滥俗称的雅正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基于为隐语行话正名的三个理据、一个理念,本文主张于历代众多的称谓用语中筛取由来有自而又文化意蕴深厚的宋元以来蹴鞠(古代足球)行业隐语行话《园社锦语》之"锦语",用为与"隐语行话"同质并行的别名"雅号",以文化的视野对隐语行话称谓用语进洗礼"雅正"。以期使之走出以往称谓用语的尴尬困境,助益这一特殊的"语言文化化石"珍稀资源的研究乃至获得有更为效地保护、传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何晓坚 《文化学刊》2008,(2):170-173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社会史复兴以来,相关研究硕果累累。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也不例外。在琳琅满目的研究成果中,有大量关于社会群体的研究,流民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民,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早在上世纪末,"盲流"冲击波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时至今日,农民工问题依然是社会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1996年,王日根先生出版了《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一书。该书运用社会学方法,取向社会史的角度,把会馆置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大环境中,全面考察了会馆发展演进过程及其兴盛的背景,深入分析了会馆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正>在国际传播的媒体大家庭里,有一群独特的"老人",它们就是超过200年历史的海外华文传媒。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些"老人"们怎样生存,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新闻业界和学术界都关心的话题,然而,相关研究至今仍旧不多。本课题组调查了6个大洲的16家海外华文媒体,将其2016年的各种实践概括为"一变两不变",即"融、承、传"。"融",指海外华媒的新变化——媒介融合,形式上、内容上、管理上的融合。"承",指海外华媒承载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际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声音,也出现了一些否定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思潮,对于这个问题分析和回答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认真剖析中国和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实践的成败两方面经验,领会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本色及实践价值,可使我们更好地运用"无产阶级专政"武器,早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共产主义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8.
“辨风正俗”是同社会文明进程相伴随的一种社会变革过程,是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辨风正俗”、择优汰劣和移风易俗,对民俗中的陋俗加以引导和规范,从而发挥民俗在社会生活秩序中的制衡、调控功能,化解、消除种种有碍社会发展与稳定的社会“民俗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简介欢迎选购"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持编撰。丛书动态关注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进展,深入研究对外传播领域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自2005年以来已出版30余部,包括"国家形象研究"、"案例分析"、"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等系列,是新闻宣传、涉外机构、省市区新闻办、智库、高校等对外传播从业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籍。  相似文献   

20.
"博乎道术"是墨子对人才能力提出的要求,其文化内涵丰富,蕴藏着深刻的创新思想和实践精神,对于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有重要启示:培养工匠精神,推行文化育人,引导创新精神觉醒;注重技能培养,以"行"践"道"、"述而且作",踏实开展创业实践;提高知识纵深学习能力,"知所以然""道技合一",加强创新思维锻炼:以天下大"道"为己任,以成为"大匠师"为目标,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