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欣赏教学中,我们最忌讳的是“一言堂”“满堂灌”。但是,教师对“告诉”的忽视使欣赏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不少教师谈“讲”色变,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对作品背后所蕴含知识的“告诉”;不该讲的不讲,该讲的也不讲,让学生一味地欣赏与感悟,忽视了学生对作品的感受;紧紧地抓住“电灌”不放,忽视了对问题的引领与讲解。这样一来,使欣赏教学过多地游离于形式。学生对作品的一知半解,影响了欣赏教学的效果,使人觉得现今的欣赏教学正在革“告诉”的命!“告诉”是真情的传递,是人文的关怀,是对学生以往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唤醒,…  相似文献   

2.
从“满堂灌”到谈“讲”色变,从“人灌”到“电灌”,教师对“告诉”的误解使美术欣赏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欣赏教学离不开“告诉”。高明的“告诉”应该讲求实效而不满足于表面的“热闹”;应该成为教师展示和张扬人格技能的重要方式;应该把高质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应该促使学生了解作品的表现形式;应该引导学生与作品进行“对话”;应该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感悟;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地积累生活经验;应该激发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内心感受。欣赏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式同生共存。  相似文献   

3.
郑智慧 《师道》2007,(4):39-39
肯尼斯·胡佛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提问无目的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2000年的语教学工作中,我采用了“周计划教学法”。我的做法是:在每周开始,明白地告诉学生,我们在这一周内共有多少语学习时间,教师准备讲什么,用多少时间;准备安排多少时间让同学们阅读;训练多少内容,什么时间完成;对本周的学习内容,教师用什么方法进行检查、评价。这样组织语教学,使学生心中有数,能够自主支配时间,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活动相对减少,讲得精,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精讲节约的时间,让学生用来阅读一定数量的学作品,充实了基础,提高了他们的语水平。在教学中,我觉得这是一种可行的教法,下面我从四方面谈谈对它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几年的音乐教学中。发现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适应现代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需求,因为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途径,一般先介绍作品的基本情况,创作背景,然后再欣赏。而在欣赏之前,介绍作曲家的情况都是徒劳的,这是一种“填鸭式”的知识传授,不容易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且难以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于是出现了教师讲得头头是道,  相似文献   

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的“话语”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多年来,高校通过“两课”教学、党校教育、形势与政策讲座以及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等各种渠道,坚持在各类学生中开展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有的地方对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讲理想信念少了,理想信念教育不那么理直气壮了,出现了教师不太敢讲、学生不太爱听的现象;有的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时代性,“老话”、“套话”较多,“新语…  相似文献   

7.
"两课"教学实效性的若干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教学管理方面,减少“两课”学时、大班教学和忽视实践环节造成了“两课”教学效果的实现缺乏必要的前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学生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是制约“两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国际环境、国内社会问题和大众传媒构成的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两课”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潘振嵘 《数学教学研究》2003,(4):43-43,F004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遇到障碍喜欢请教老师 .这时 ,教师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分析出现障碍的原因 ,矫正他们原有认知上的偏差 ,充实、完善他们对问题分析、发现、创造的过程 ,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以此提高他们思维的品质 ,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 .但是 ,在教学实际中 ,我们仍常看到一些教师“释疑”时 ,常常只局限于告诉学生怎么做 ,甚至不假思索地把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全盘托出 .表面上看 ,似乎也很“完善”地解答了学生的问题 ,但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无形中简单地否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把“释疑”变成了一种“灌输” ,…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是高校两课中的一门,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存在课型单一、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使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欠佳,不太受学生的欢迎。形成了教师“难教”和学生“不愿学”的尴尬局面。为此,我们从2002年下学期开始进行“六课型”(即“讲授型”、“讨论型”、“辩论型”、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学习”亦称“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也就是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杨其友 《现代语文》2006,(11):50-51
语教学容易犯一个错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忙个不停地记,甚至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根本就无动于衷,“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谁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角呢?应该是学生。我们不应当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是为“学”服务,“学”又是为“用”服务。因此,我们应该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教学中的真正主角。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带来的教学变革之一就是变讲课为对话 ,《语文课程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表明 ,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这种对话分为两种 :学生与文本教材的对话 ,包括对文本的理解、欣赏与批判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地进行精神交流 ,实现这种对话 ,它要求教师的 ,不仅要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悦纳学生的情怀 ,更要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两课”教师要想把“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讲得学生爱听,真正发挥其思想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指导思想,就要充分发挥专题讲座有利于将理论讲深讲透,案例分析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生动活泼的优势,将专题讲座与案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性”,这是语文教学新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学生的“悟性”培养,离不开语文个性教学。一、导其入境是悟性培养的基础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与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情感相融合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把握文章精华,首先要引导他们进入到作品的具体语境中去,将语言符号“还原”成作家所构建起来的形象,然后让自己置身于文学情境之中。“入境”的教学方法是:①表情朗读;②绘声绘色地叙述。教师借助于诗情画意的语言和画面,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去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产生美感。  相似文献   

15.
“影响研究”就是在“传播研究”所能提供的事实非常有限的条件下,提出文学影响的假说,并在此基础上对作家作品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不同意韦勒克等人关于“影响研究”“甚至不可能完整地研究一部艺术品”的看法,认为“影响研究”有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第一,提出“影响”的假说;第二,为论证影响假说而对具体作家作品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对主题、题材与情节的分析、对典型人物的解剖、对艺术手法艺术风格的对比等等,从而看出影响是否存在,如何存在,如何表现;第三,指出影响接受者如何超越影响,即“超影响”的研究,亦即研究影响的范围与限度、影响与独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艺术概论”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必修理论课,对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理论素养,把握艺术的本质,正确引导艺术实践活动有着重要意义。但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理论与声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结合理论欣赏作品,在欣赏作品中理解理论,达到了良好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永华 《教学月刊》2008,(11):51-53
复习课对学生来说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更不像上新课时有一个基本的课堂结构模式。在日常的科学复习课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在整堂课中不是滔滔不绝地讲,就是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做,使课堂显得较为沉闷。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复习课需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的理解,忽视了复习课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教语文的各位同仁,还有学过《桃花源记》的各位朋友,问你一个问题:想当年陶渊明先生为什么把他幻想出来的那个美妙的去处唤作“桃花源”,却为什么不唤作“杏花源”“梨花源”抑或是“苹果花源”呢?不知道了吧,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小儿科的问题吧!呵呵,告诉你吧,朋友,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我才真正认识到什么是新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这样教学生去求知识,而不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的层面。  相似文献   

19.
一、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重视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实践和探索;重视已有结论的死记硬背、被动模仿,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重视“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拥有着知识的霸权和讲授的霸权,教师的话语便是指令,学生只能被动地倾听。教学是一种“单边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双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基”,是中小学教学中对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简称,很长时间以来,中小学教学一直强调要“落实‘双基’”。现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兴起一种说法,说新课程“不讲‘双基…,“不要求落实‘双基’”。这种说法,是对新课改理念的一种曲解,导致一些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偏向,对新课改的顺利实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