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二人台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人台是一种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演唱形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二人台语言中地方方言色彩浓重,通过对其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发现其唱词中存在大量口语化词汇的应用,并且运用了衬字虚词和叠音词,以及谚语、民谣、歇后语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其语言风格、语言特色及其方言风貌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二人台艺术的抢救、保护、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言接触中方言特征的易位研究——以临沂方言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接触是我国现行语言政策下语言接触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和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方言会逐渐变异,甚至可能出现典型特征的易位现象。和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临沂方言的一些典型特征发生了变化,而文化、年龄、职业、性别等社会因素对语言易位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的语言,从有无声调的角度看,大概可分为两大类:声调语言与非声调语言。各方言声调的对立特征比较多样,汉语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声调特点有许多明显区别,而且反映在声调的类型及声调系统内部关系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从老舍小说《四世同堂》的第一部《惶惑》出发 ,着重从老舍小说语言运用的特征入手 ,归纳了三个方面 :一、突出人物个性 ;二、讽刺、幽默 ;三、地方方言的运用。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老舍小说语言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是地方戏的本质特征,地方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语言的地方性乃地方戏的灵魂。黄梅戏以安庆方言为基础,语音、词汇、语法均带有浓厚的安庆方言特征。20世纪50年代以后,黄梅戏改编的传统剧目和创作的新戏,语言地方性特征正在逐渐削弱,这是应该警惕和扭转的。  相似文献   

6.
歇后语是流行于民间的特殊语言形式,甘肃陇南方言歇后语可分为喻义性和谐音性两种类型。甘肃陇南方言歇后语的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具有白文异读、使用语气词、具方言特色词、体现甘肃陇南地区民俗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二人转是东北的一种地方小戏,近年来其影响却遍及了全国。它之所以能广为流传,原因当然是多元的。其中二人转语言的艺术魅力不容忽视,其特有的东北方言、幽默性、生活化等都是它被观众接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大运河为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南北交通要道,长期的开凿、漕运、维护和管理使得大运河成为南北文化传播交汇的重要通道,也是南北不同区域方言接触的重要通道。研究有关语言资料可以发现,山东、河南和江苏运河沿线地区的方言之间存在明显的影响关系,其方言的声母、韵母和词汇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这应该是大运河留下的语言"印记",可称之为运河方言特征带。  相似文献   

9.
河南商丘方言是汉语地方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能够揭示商丘的社会风俗习惯,商丘人民在表达情感时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本文列举了汉语普通话感叹句和商丘方言感叹句的主要形式,通过对比两者的语言特征,突出商丘方言感叹句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灵寿县位于晋语方言与冀鲁官话的过渡地带,灵寿方言体现出晋语过渡性特征。分音词是晋语最重要、最典型的语言特征之一,文章从调查灵寿方言分音词入手,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方言调查点,考察灵寿方言分音词从晋语到官话过渡区域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世人对八大山人的身世、作品风格等论述很多,然而他绘画作品所采用的语言也是颇具特点的。八大山人绘画作品具有的主要语言特征,即深邃隐晦的意象性、标程千古的独特性和无法替代的个体性。  相似文献   

12.
马克·吐温创作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在美国文坛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影响着很多作家的后续创作。作者采用独具风格的口语体,借助于简白苍劲的语言和精妙的造句方式,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作品中哈克与吉姆的人物形象,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很多丰富的内容。译者在翻译时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式,用简单明了的汉语口语体传神地再现出原作的语言风格。但在具体译文中还有可以商榷之处,例如没有将原文中黑人英语特色表现出,在表达讽刺含义同时,没有将原文中方言土话所对应的社会背景展现出来,这是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文化意识的觉醒以及区域性收视市场的开掘和地方传媒的崛起,在影视剧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那就是方言的运用.试从五个方面来探讨方言在影视剧中的关学特征:表现真实的生存状态;反映地域特色;造成一种新奇和喜剧效果;创作者意蕴的表达;发掘方言本身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4.
“被调查人大多对普通话表示肯定,同时认为黄梅戏唱词与道白应坚持安庆方言的重要地位;老年人对方言的认可度比年轻人高”等调查结果折射出当前黄梅戏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观众年龄偏大、观众群逐渐缩小、语言的地方风格越来越模糊”等.鉴于以上问题,一是无论黄梅戏的剧本创作还是舞台表演都应立足于安庆方言的音韵特点;二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庆方言积淀了安庆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语言资源,急需加以保护和传承,这既是对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也是促进黄梅戏传承和发展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5.
刘宇瀚 《文教资料》2007,(31):37-39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每一种方言各具特色,我国各地的民歌之所以多姿多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方言的差异使各地各民族的音调及唱腔也风格迥异。学习过民间音乐的人,唱出的作品表现力是很强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语言的使用,它左右了曲调的进行和风格的表现。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陕北方言的认识来分析方言对陕北民歌艺术风格的影响。首先认识了解方言,然后分析方言与民歌中的音调有什么联系,最后总结方言在民歌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地方普通话是介于地方方言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一种中介语,是一种带有地方方言色彩的不够标准的普通话,研究地方普通话对提高方言区人们的普通话水平有很大帮助。铺门地方普通话在语音、词语和语法运用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二语习得中的个人方言反映交际活动中个人的言语风格。英语中的“方言”(dialect)指不同语言使用者有关的语言特征,是“不同使用者的一种语言变体。在同一语言社区,不同的人群操不同的方言”。有人以英汉两种语言区别“方音”(accent)和“方言”认为:汉语的“方音”与英语的“accent”虽都表示一种“语言特征”,但意义并不完全对等。汉语的“方音”指标准音以外的地方口音,而英语的“accent”可指包括标准音在内的任何方音。汉语的“方言”与英语中的“dialect”也有类似的意义差别:汉语的“方言”指标准语以外的地方语言,  相似文献   

18.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在文学作品和实用文体中屡见不鲜。目前对方言英译的研究多局限于探讨个别词汇或翻译技巧,缺乏系统性。文章以绍兴方言为例,提出方言具有地域性、口语化和文化性三个特征,因此,方言英译时应贯彻三条原则:斟酌语义、多方求证;以俗译俗、风格再现;异化为主、保留意象。只有加强方言英译研究,指导翻译实践,才能实现地方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9.
歌唱艺术 ,是用语言和音乐两者相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各地的民歌 ,戏曲就是在各地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是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但是方言对歌唱艺术的咬字发音方面有比较大的影响 ,主要体现的三方面 :字头不准、收韵不准、回声不准。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是声乐艺术不同风格的主要因素.各民族的不同语言特征,便产生了不同声乐风格色彩.汉语是主要语言,但是由于汉语分布广泛,在各地域中形成一系列地方变体- -方言.而民族声乐作品中有许多用各地方言演唱的作品,这就给语言的表达增加了难度,而各个民族、各个地域、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也都应相互融合使民族声乐散发出更多样化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