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现行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提问题的能力非常弱,没有问题意识,不知如何提,或者是不敢提、不想提,科学探究的问题大多是由老师提出,学生再进行猜想和探究。学生是光“究”不“探”,学习模式是被动的、接受性的。这样的教学结果只能是:培养出的学生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本人参加了多年的课改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思考并进行了不断的尝试,现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周小凤 《广西教育》2007,(6B):21-21
在现行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提问题的能力非常弱,没有问题意识,不知如何提,或者是不敢提、不想提,科学探究的问题大多是由老师提出,学生再进行猜想和探究。学生是光“究”不“探”,学习模式是被动的、接受性的。这样的教学结果只能是:培养出的学生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本人参加了多年的课改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思考并进行了不断的尝试,现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李小瑜  郭华 《宁夏教育》2006,(10):46-46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课堂上不敢提问,不会提问的现象较普遍,提出的问题也少有价值;而教师也不太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为此,我们应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入手,采取如下做法。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从没有疑问到产生疑问,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为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走“三步曲”,即敢…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问题是启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没有问题就没有人类的创造。在教学中,欲想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通过强烈的问题意识,驱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探究、创新的技巧与方法,从而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不断地创新打下牢固的基础,使我们的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把学生当成真正的学习主体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石,没有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问题意识的缺乏,创新精神的匮乏创造能力低下,在我国是不争的事实,它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产物。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教学改革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让死板的课堂活起来,成为当前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8.
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精神。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因此,探索、研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这里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一、给学生提供产生创新的沃土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总爱提好多古怪的问题,并自由探索。这种对未知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对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难能可贵的。因此,让学生质疑,让他们在自由探…  相似文献   

10.
郭金昌 《新疆教育》2012,(18):144-14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没有问题意识,一切创新活动都将无从谈起。何谓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心理状态,并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敢问的重要前提 ;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探索兴趣 ,是培养学生好问品质的重要方法。多维训练、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巧问的手段。鼓励性的评价是学生增强问题意识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活动过程,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新思想的诞生和检验四个阶段组成。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弱化思维定势,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试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造的前提,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问题意识的培养,一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二要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三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意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导致研究性学习学科化和学习功能的过分窄化。学生问题意识缺乏的原因是:教师观念陈旧普遍进行“去问题教学”;课堂教学重传授轻探索,重结论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学校课程、学校活动的内容及范围的局限。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行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转变“师道尊严”的教师权威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质疑气氛;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关于提出探究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学生所提问题可分为简单信息、复杂信息和非科学等非探究问题,以及比较、因果、预测、条件、探索、走势和问题解决等探究问题。在教学中,运用有趣情境、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措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识别问题类型、问题串引导等措施可更有效地训练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use of seen questions within examinations in Economics option modules at one UK university. 4622 marks for seen and unseen questions awarded over a period of three years were analysed; the impact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was analysed using a sub-sample. It was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attempted answers to the seen question was somewhat lower than might be expected if students had engaged in random selection of examination questions and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who attempted to answer the seen question varied both across modules and years.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who answered the seen question did so in only one module, and answering the seen question in more than one module did not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obtaining a good mark for the seen question. Most notably students who answered seen questions were more likely to obtain a good mark for seen than for unseen questions. The personal factors found to correlate with the likelihood of answering a seen question were gender, performance in Economics core modules, and type of school attended. Reasons for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and set within the context of innovation in Economics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受教育者应具有一定水平的自主创新意识与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由基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法探求运用能力三种能力组成。开发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会收集信息、学会交流、学会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目标,我们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的着力点在培养学生如何提出问题,而没有关注学生听懂问题能力的培养。听懂问题其实包含了“听”和“懂”两个层面,要想达到这两个层面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形成有效联动,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又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问题探究式教学能使政治教学与时代合拍共振。问题探究式教学就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问题探究活动,在活动中领悟知识,学会方法,发展能力。问题探究式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操作和要求有:精心设计问题情景.组织开展问题探究活动,及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和评价,激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中必须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提高创新素质必须坚持教育的整体性、进步性、主体性、创新性、实践性等原则。进行创新素质教育,教师要坚持创新地教,学生要坚持创新地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