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传递民意民声”是民生新闻的一个特征,它与党中央提倡的“以人为本”、新闻“三贴近”基本一致。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应运而生。在编辑《社区新闻》版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记者、编辑必须要有民生视角、民生意识、民生情怀,才能做好民生新闻,才能让民生新闻成为报纸的亮...  相似文献   

2.
马凤雷 《视听界》2013,(2):85-86
有人认为,电视民生新闻自诞生以来,一直与群众和生活贴得很近,没有必要“走转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不可否认,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是民生,因为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被群众喜闻乐见。自从电视民生新闻诞生之日起,它就在践行“走转改”的新闻理念。民生新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声、民心、民情、民意,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3.
浅析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反映民生民计、民情民意、民声民事,为老百姓鼓与呼,视角向下,捕捉平凡人物、平凡事件中的亮点,走进群众的心坎里。  相似文献   

4.
话语     
《青年记者》2009,(15):4-4
网络问政是否被重视.体现出领导干部是否善于从新生的信息交流渠道中捕捉民众智慧。倾听民意民声。领导干部要养成上网这一“第五习惯”。既要“上网访民意”,更要“下网解民忧”.回复网民要制度化,解决问题要常态化。——青海省委书记强卫最近谈网络问政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是以一种新的新闻视角和价值取向,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表达民众的情感和呼声,反映民声、民意、民情,真正体现亲民、爱民、服务于民的宗旨。同时,它也契合了市场化条件下媒体对受众“眼球经济”的消费定位。但是,由于一些媒体过于热衷于打民生牌,致使其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许多弊端。例如“唯民众化”的价值取向以及“庸俗化、市井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警惕民生新闻的"唯民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我们的新闻媒体更多地关注于“国计”,而“民生”作为媒体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显得有些欠缺。民生新闻的勃兴,正是在中央亲民、为民之风日盛、我国新闻业转向以受众为主体以及新闻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共同作用下应运而生的。它以一种新的新闻视角和价值取向,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表达民众的情感和呼声,反映民声、民意、民情,真正体现亲民、爱民、服务于民的宗旨。  相似文献   

7.
李丹 《记者摇篮》2009,(1):28-29
民生新闻传递民声、反映民意、沟通民情,是民众利益诉求的一条通道。由于大众传媒既可传达公共舆论,又可影响公共舆论,因此传媒对营造良好的公共舆论环境、提升人们的公共责任有着很大的运筹空间。当今,民生新闻已是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焦点,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提升民生新闻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值得传媒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振军  白冰 《记者摇篮》2004,(11):28-28
沈阳晚报于2004年年初改版之时.独树一帜地创办了《民声》版。此版以关注民情,聚焦民意,褒贬民风为己任.通过直播“民声”的方式,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实现了媒体与受众的即时互动,从而凸显了报纸的亲和力,更好地实现了新闻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邱江 《新闻窗》2010,(6):74-75
民生新闻,这些年来成为各地电视台地面频道的生存法宝,长期成为有收视又有社会效益的灵丹妙药。随着各地强势地面频道的成长,关注民生、表达民意、传达民声,成了一个个电视台持之以恒坚持的准绳。随着收视率竞争的日趋激烈,民生新闻也由过去拼时效、拼线索的模式,升级为拼播报形势、拼制作创意、拼包装形式.甚至是拼谁更猎奇、窥秘、生猛的岔路上来。  相似文献   

10.
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积极开展“两会”网上互动,有线无线全面应用,论坛博客全线出击,成为察民意、聚民声、集民智的网上平台。伴随着浓浓春意,互联网上民意涌动,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为党和政府工作建言献策,传递对党和政府的理解支持,表达战胜危机、克服困难的信心。网络互动让普通网民走近了“两会”,也让“两会”更加贴近网民,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网络报道的一大亮点,互联网再次彰显出其独特魅力和强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传递民意民声"是民生新闻的一个特征,它与党中央提倡的"以人为本"、新闻"三贴近"基本一致。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应运而生。在编辑《社区新闻》版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记者、编辑必须要有民生视角、民生意识、民生情怀,才能做好民生新闻,才能让民生新闻成为报纸的亮点。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不少党报为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相继开通热线,但热线的发展却是"冷热不均"。热线的开通本意是反映民意、关注民生,因此,只有真正做到以民生为重,热线才会一直热下去。山东《聊城日报》自开通党报民生热线以来,以倾听民声、服务百姓为宗旨,真正做到以民生为重。经过报社工作人员的精心打造,党报民生热线已经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成为党委政府和广  相似文献   

13.
郭春风 《中国广播》2010,(10):87-88
"新闻立台"是各级广播电台生存发展的根本法则,"为民立言"是这个根本法则的核心构成,需要广播人矢志不移地坚持和孜孜以求地探索。本文从广播民生类节目的设置、内容把握、措施保障、基本原则和努力方向等方面,对如何处理好"传达民意"与"引导民声"的关系,保持民生类节目的持续影响力和长期生命力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民生问题愈加重视,惠民政策不断推出,服务职能不断完善,这些内容都是百姓热切期盼的。作为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理所应当地承担着重大政策宣讲、重大战略阐释、重大举措解读等新闻报道任务。由于民生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群众,因而也增强了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和亲和力。政府期待、有益公众、自身发展的“三方”共赢需求,促使媒体把加强和改进民生新闻报道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抓紧抓好,致力于服务大局,服务百姓,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在党委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央提出“三贴近”要求,为现阶段电视新闻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关注民生、体验民情、反映民意,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主题。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更多的把摄像机对准基层、聚焦百姓,把受众需求当作报道的“第一信号”,既要在内容上有变化,又要在形式上有创新,关注百姓身边的人和事,用百姓的眼光和话语表达百姓的情感、情怀和命运,反映民声、民意、民情、民怨,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关注弱势群体,真正体现新闻报道亲民、爱民、服务于民的宗旨。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已经成为电视新闻中一个重要的新闻类型,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状态,倾听民意民声,已经成为各家电视新闻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无论原有的主流媒体电视、报纸、电台,还是新兴网络媒体,都在用民生新闻争取占有最大的受众市场,而民主、公开的话语环境,催生了民生新闻节目。显而易见,民生新闻应民众话语需求而生,理当为民众生活服务。如果说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起到的是上情下达的作用,那么,民生新闻则更加突出下情上达,反映民声民意,更好地实现上下对接与沟通,利于民生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在一种崭新的新闻视角下,代表了民众的话语,反映民声、民意、民情。新闻采编要做好做活亲民新闻,必须具备群众语言和社区韵味两个要素,并从观念、功能、手段及采编流程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它是从平民的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的电视新闻。民生新闻把普通百姓作为报道的主体,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新疆把民生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党报作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必须紧密切合当前热点,将民生新闻作为重点报道内容,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担当弘扬主旋律、舆论监督、热点引导的社会责任。民生新闻的民生主题那么,如何让民生新闻成为主流新闻的一部分,真正走进百姓生活,充分体现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结合中宣部对于当前新闻战线"走转改"的现实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